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一苇兮
一苇兮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8,267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叶凹唇姜

(2023-09-19 13:11:09)
标签:

姜科凹唇姜属

心叶凹唇姜

国家植物园温室9月

p15

分类: 植物知识与欣赏
心叶凹唇姜
P1

心叶凹唇姜
P2

心叶凹唇姜
P3

心叶凹唇姜
P4

心叶凹唇姜
P5

心叶凹唇姜
P6

心叶凹唇姜
P7

心叶凹唇姜
P8

心叶凹唇姜
P9

心叶凹唇姜
P10

心叶凹唇姜
P11

心叶凹唇姜
P12

心叶凹唇姜
P13

心叶凹唇姜
P14

心叶凹唇姜
P15

心叶凹唇姜,姜科凹唇姜属,多年生草本。
产我国云南。见于中国国家植物园南园温室,9月。


参见百度《研究资料》:

                



             揭秘心叶凹唇Boesenbergialongiflora姜神奇的避免近亲繁殖机制




每年的6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是西双版纳的雨季,心叶凹唇姜也在这个季节繁衍后代。
花开前一天,心叶凹唇姜的花冠管慢慢伸长,把花骨朵从半藏于地下的花序中带到离地面10余公分处以吸引各种昆虫。天没亮,花朵竟相开放,宽大的唇瓣成楔形,边缘褶皱,前部为鲜艳的红色,从唇瓣通向花冠管口的“蜜导”同样为鲜艳的红色,花药位于上方,两片裂开的花粉囊盛满花粉,昆虫碰触到花药并带走一些花粉,“蜜导”尽头,长长的花冠管里充满了花蜜。昆虫找到花蜜,其背上粘满了花粉,它将把这些花粉带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去。
黄昏时分,花朵里面悄悄发生着变化,花药里的花粉都被昆虫带走了,这朵花完成雄性阶段的任务,两片已经没有花粉的花粉囊慢慢向上反卷,包藏在花粉囊后面的柱头露出,慢慢地下垂,这朵花现在已经变成一朵完完全全的雌花,等待昆虫再一次光临。新的一天,昆虫再次光临这朵花,不过它的身上已经粘满了其他花朵的花粉,它走过时把花粉传递到了下垂的柱头上,新的生命就此开始孕育。下午,花朵渐渐萎蔫,完成了它的使命。
心叶凹唇姜的花持续开放2天,第一天,花药成熟,散发花粉,整朵花处于雄性阶段;第二天,柱头成熟,花朵扮演雌性角色,同一朵花雌雄阶段没有任何重叠,这样花粉就不可能传递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完全避免了自花授粉的发生。
心叶凹唇姜每个花序有多朵花,单个植株在一个开花季总开花数可达20余朵,如果一个植株同时具有处于不同性阶段的花(比如当天开的雄花和前1天开的雌花),那么,雄性先熟机制无法避免同一个植株不同花之间发生自交,因为同株异花授粉同样会降低后代的质量。野外的心叶凹唇姜的多植株同时只有一个花序开花,并且每隔一天才开一朵花,只有10%左右的植株同时具有雄性阶段和雌性阶段的花,这样同株异花授粉的概率就大大降低。心叶凹唇姜通过隔一天开一朵花的方式,再配合雄性先熟机制,非常有效地避免了“近亲结婚”的发生。
其两面性:和大量开花的植物相比,心叶凹唇姜隔一天开一朵花也有不利的方面,比如,单个植株开较少的花可能无法吸引足够的传粉者,两个月的花期后,植株进入休眠期,后期开放的花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使种子成熟,这也许是大多数植物并不采取“每天开少量花、开花时间延长”的策略来避免“近亲结婚”的原因。为了弥补单个植株一次只开一朵花对传粉者吸引的不足,心叶凹唇姜在林下成片生长,有效地增加了整体花展示的大小。同时,作为泛化传粉植物,心叶凹唇姜在不同的居群拥有不同的有效传粉昆虫,传粉者的多样性也使得它们能获得更多的交配机会。
小知识:心叶凹唇姜和我们日常用作调料的生姜属于同一个家族,广泛生长在东南亚的热带地区,包括印度、老挝、缅甸、马来西亚和泰国,在我国分布于云南省南部海拔600~2000米的林下,成片生长于路边或林下石灰岩缝隙中。心叶凹唇姜植株高50~60cm,具肉质根茎,叶片卵形、宽大,花序为穗状花序,半藏于地下,直接从根茎基部抽出,每个花序有3~6朵花,雌雄同花,具有雌雄异熟机制,即同一朵花内雄蕊和雌蕊成熟的时间不同,这样就在时间上达到了两性功能的分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山土瓜
后一篇:大王马先蒿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