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草

标签:
茜草科茜草属茜草血茜草血见愁p15 |
分类: 植物知识与欣赏 |
P3
P6
P9
P15
茜草,茜草科茜草属,草质攀援藤本。花期8~9月,果期10~11月。
根紫红色或橙红色;小枝有明显的4棱角,棱上有倒生小刺。叶4片轮生,纸质,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2-9厘米,宽可达4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圆形至心形,上面粗糙,下面脉上和叶柄常有倒生小刺,基出脉3或5条;叶柄长短不齐,长的达10厘米,短的仅1厘米。聚伞花序通常排成大而疏松的圆锥花序状,腋生和顶生;花小,黄白色,5数,有缘毛。浆果近球状,直径5~6毫米,黑色或紫黑色,有1颗种子。
分布:亚洲北部至澳大利亚广布;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生灌丛中。根药用,凉血止血,去瘀。
茜草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植物染料,古时称茹蔗、地血,早在商周时就已是主要的红色染料。丝绸经茜草染色后可得到非常漂亮的红色,在历代文献中有诸多记载。茜草是一种媒染染料,色素成分是蒽醌类衍生物,主要有茜素、茜紫素、伪茜紫素等,经套染后可以得到从浅红到深红等不同色调。在我国出土的大量丝织品文物中,茜草染色占相当大的比重。
别名:红丝线、八仙草、抽筋草、川地血、穿骨草、穿心草、大活血丹、大锯锯藤、大麦珠子、大茜草、地红、地苏木、调经草、疔毒草、风车草、风车叶、伏茜草、割子草、挂拉豆、过江龙、过山红、过山龙、红比线、红根、红根草、红内消、红茜、红茜草、红丝绒、红丝线藤、红藤仔草、红藤子、红西草、红线草、活血草、活血丹、鸡蛋根、金线草、九龙根、锯锯草、锯锯藤、锯子草、锯子叶、拉巴蔓、拉巴秧、拉狗蛋、拉拉草、拉拉豆、拉拉蔓子、拉拉藤、拉拉秧、辽茜草、驴高麦、驴龙头、驴面汤、驴黏黏、驴旋子草、驴粘粘、绿伞、马拉草、马日那、黏黏草、娘娘全、娘娘全(拳)根、娘娘拳、牛蔓、牛席先、女儿红、小女儿红、大女儿红、破血草、破血丹、七家旗、茜草血藤、染蛋草、茹藤、入骨丹、三方割子草、三爪龙、涩拉秧、山龙草、上天梯、四轮草(车)、四轮分筋、铁丝藤、铁血藤、土茜草、小孩拳(头)、小活血、小血藤、血见愁、血茜草、血藤、粘蔓草、粘粘草、粘粘娃、猪拉子草、草本入骨丹、称金草、大红参、地血、过山藤、红根仔藤、金草、锯工藤、锯拉草、老鸹筋、六棱草、茅搜、茅蒐、蒨草、染绯草、茹芦、茹藘、涩涩草、山蛤蜊、水活血、四方藤、四楞草、四轮藤、铁塔草、心叶茜草等。
本种分布广,变异大,根据叶形等特征常区分为多个变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