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穆斯林的葬礼与洪庆山黄巢堡野鸡胡村樱桃熟了
2013年5月8日周三中午12点,犟驴在回民坊【旅陕清真寺】参加单位同事“老马”的父亲的葬礼。此次是我第一次有幸参观穆斯林清真寺。回民是信仰伊斯兰教(回教)的民族的总称。清真寺是穆斯林从事宗教活动和丧葬活动的场所。穆斯林宗教场所一般不准外人进入,这次是参加葬礼,才有幸进入并初步了解了伊斯兰葬礼仪式。
每个清真寺有阿訇一名(相当于佛教寺庙主持)。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去世后一般要在3天之内将遗体安葬到回民公墓,且根据信仰越快越好。回民的丧葬是根据伊斯兰教“三日必葬”的规定,一般不能超过三天。穆斯林在家死亡后,将遗体运到清真寺举行葬礼。注意,一般只有男性才能进入清真寺举行仪式的大厅里面,女性,除死者至亲都只能在门外静候。遗体运到清真寺后要举行以下仪式。
1、善面;善面,即向死者告别。这与我们汉民族不同,我们是在仪式结束的时候。善面时,不对死者行鞠躬、跪拜礼,不对死者嚎啕大哭,保持礼厅肃静。穆斯林认为,人的生死由真主主宰,因此理智忍耐、节制悲哀是十分必要的。前来哭嚎的人往往会受到在场人的劝导。
2、净仪;净仪是指净身及穿衣仪式。由主洗人按照伊斯兰教法规定的程序进行,死者子女或近亲为尽孝心,可安排1-3人参加。此项活动一般由三人承担,即一人专门灌水,一人帮助冲洗,一人带上手套,双手轻轻洗涤。手套一般要准备两幅,洗上身时用一幅,洗下身时用一幅。不用肥皂。净身用的水,一般是事先煮好的皂角水,无皂角时,清水也可以,但一定是未经任何污秽污染过的干净水。净身用的水床是专用的,一块单人床板大小的木板,四边应有约2厘米左右高的镶边,以防水溢,尾部呈三角形,留有出水口。洗完身后接下来将其尸移到准备好的“克番”布上。“克番”是指用36尺白布扯成的殓衣。按照有关习俗规定,先右后左,层层包裹。回民的“克蕃”有两个特点,一是从颜色上看,无论是哪个地区,都是白色的,不用有色的布料。二是从选料质量看,不分富贫贵贱一律用白棉布、白市布、白漂布等,不用绫罗绸缎和其它高级面料。为什么回民在备殓时要坚持这两点呢?主要是受伊斯兰教的影响。穆罕默德曾说:安拉最喜欢白色布,生者着白衣,死者穿白布做“克番”。用白布裹埋尸体,男性亡者的裹尸布有三块,总长36尺一块叫“皮拉罕”,是盖前身但是短于前身,自下颌至踝骨的白布;第二块是小卧单,即垫在身下与身同长,宽约4尺5寸的白布:第三块是大卧单,即长于身体,两端各余7寸许,宽约4尺5寸的白布。女亡人的裹尸布共有5块,即除了上面说的3块外,再增加作盖头用的长3尺——4尺,宽1尺多的白布和做裹胸用的由腹至膝,宽可围身的白布。
3、行站礼;行站礼也称站“者那则”。即为死者向真主安拉祈祷的集体礼拜。举行仪式时,阿訇站在前面,其他参加仪式的人员紧随阿訇站在后面,所有人皆面向西站立,(因伊斯兰圣地麦加在我们西方)阿訇诵经,其他人跟着唱。进行祈祷,赞主赞圣,讲人世间的真善美,假恶丑,讲穆罕默德的智慧故事。劝人要行善事等等。
4、落葬;穆斯林死后均葬在专门的回民公墓,采取土葬,且不用棺椁。不管是回族聚居区,还是与汉族杂居区,都有自己圈好的坟地,决不允许别的民族人往里埋葬,也不到汉族和其他民族的坟地去埋。
西安的回民公墓在洪庆山,随后我们出城走香王,路过洪庆镇,2点35分过“下鲁峪”,至洪庆山西安市回民公墓,车程约33公里。3点参加落葬仪式。穆斯林殡埋不用砖石、木料、土葬时采取直接接触土壤的办法,使遗体归于泥土。在殡埋时,阿訇还要随同前往,在回民公墓的诵经台为死者念《古兰经》超度,整个殡礼宣告结束。殡礼活动结束后,丧家为表达谢意一般会给清真寺(阿訇)适当捐赠钱物表示酬劳。
落葬仪式结束后,犟驴开车上洪庆塬,然后车向东走了4公里,4点15分到野鸡胡村。岔路口处有一木牌,上写有【黄巢堡景区】字样,村前大路右首为黄巢堡。沿路沟坡遍布果园,樱桃树正在结果,已经成熟。有山民正在樱桃树下采摘樱桃。还有百年的皂角树、木瓜树、杏树、核桃树等等。黄巢堡群山环抱,溪水环绕,一幅真实的田园诗话,身临其境,顿有飘然仙境之感。
下车找到野鸡胡村村民胡建政,憨厚好客的山民老胡采摘了一大框子樱桃,尝一尝,酸甜可口。随后我们买了18斤,14元一斤,分了五份,我们穿行其间,走走拍拍,享受着远离喧嚣的快乐,欣赏着秀美的田园风光,呼吸着山间清新的空气,静谧安详,心旷神怡!
4点45分上车,5点半回到西安。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