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蓝田斜峪沟春意盎然终杆梁踏雪意气风发
2012年4月14日星期六、春意盎然,一群在都市中生活久了,想远离喧嚣,寻找宁静,去大山中感受生活的驴友,早7点在省体育场南门(政务大厅)门口集合,75人再次随【纵横山水】走进蓝田斜峪沟,进行“斜峪穿赛峪”,感受蓝田山终杆梁美丽的风光,给身心一次慰藉。其中40人穿越成功,其余人原返。
犟驴二年前(2010年12月4日)和去年12月24日两次随【纵横山水】去过蓝田斜峪沟,探访蓝桥美丽的传说“蓝桥相会”的爱情故事,登高玉皇顶、终杆梁,未O型穿越、原路返回。也两次(2010年5月16日,5月22日)去赛峪。终杆梁海拔2280米,高于王顺山最高峰玉皇顶(海拔2239米),是驴友向往的一条新颖经典线路。一年来、蓝田王顺山斜峪沟成为了驴友的登山热点。这得益于【冠之队】领引了新点热点的潮流,更得益于王顺山的美景,王顺山的传说,又得益于驴友在【游山玩水】发帖子的渲染,为斜峪沟的火热添上了一把旺火。
两辆39坐的金龙客车坐上75名驴友。犟驴抄写下名单,他们是;“追风”、“渐行渐快”、“老兵”“老雾”、“靠山”、“隔世烟花”、“冰柠檬茶”、“龙井茶”、“行者无疆”、“千山”、“纳海”、“真水无香”、“幸福生活”、“瓦西里”、“轻轻松松”、“飞扬”、“微波”、“一月”、“维一”、“聪明的狗”、“棋子”、“岚柯一梦”、“薯片”、“望北山”、“夏墨”、“不离不弃”、“长庆”,“兰心”、“鱼光曲”、“天天向上”、“天马”和“蜗牛队”7人及“如烟”、“嘟嘟鸟”几名新驴友。
斜峪沟位于秦岭北麓的蓝田县蓝桥乡王顺山以西约1.5公里处。距西安市45公里。早9点10分我们来到了蓝田县蓝桥乡斜峪沟的山脚下,一下车视野豁然开阔,前日的一场春雨后,此时山岭增添了美丽的绿色。大家立马被眼前大山的美景所吸引,一行人在“追风”的带领下,从斜峪沟水泥路尽头开始徒步,兴致勃勃的踏上崎岖山道,向着主峰终杆梁前进。
一路上景色漂亮,安静,空气清新。远山纵横起伏,山岩险峻,层峦叠嶂。山路比较好走,大部分路是“之”型爬高。从停车处到梁顶,净拔高1000米(起点1280米,梁顶2280米),行程约10公里。此行强驴如云,行进速度很快,前1个小时爬升300多米,1个半小时就上升了500多米。10点40分到达第一观景台:在半山腰的“蜡烛台”(海拔1790米)观景平台上,环四周美景,风光无限,驴友们争相留影。我们被高耸的山峦所吸引,路上是白雪皑皑,进入雪的世界,山路全部覆盖厚厚的积雪,有5厘米厚我们踏雪前行,感受雪的韵意,温馨而幸福。12点00到达松树林,12点半到达梁顶。埋锅做饭,补充能量。“龙井茶”大哥的面包真香、“长庆”给犟驴了一个鸭蛋,犟驴做起了杂酱面,分给两个驴友吃。那个美呀。用餐地方小树林的地表层是冻土,臀部体温融化冻土后裤子会湿,因此必须带上坐垫,保护身体。
斜峪终杆梁属秦岭王顺山脉,这次徒步路线为斜峪穿大巴。吃完饭,准备接下来的穿越。斜峪沟穿赛峪线路即是美景连连也是风险难度参半,从吃饭处左面有个小路,“追风”和“老雾”、“就下了山,一会儿,对讲机就传来“追风”呼唤声;下山的路相当艰难,还有一处悬崖,因为背阴地面有冻土,加之坡度相对较陡,有70度,部分路段冻土碎粒,就像脚下的小滑轮,很滑,很容易滑跤。提醒犟驴让大家小心。12点50在犟驴一个一个数数下,在“追风”的带领下,有冰抓的“老雾”、“靠山”、“隔世烟花”、“冰柠檬茶”、“龙井茶”、“天天向上”、“行者无疆”、“薯片”、“天马”等40人开始赛峪穿越。犟驴则在原返队伍中收尾。1点40分下山,下山路难走,泥泞湿滑,步履维艰,就用了3个小时!这一次行程不算完美,没有实现预期的穿越计划,有几个强驴们一路抱怨不已,我则暗自庆幸不已。其实,有些事情没有必要那么较真,经历了就好,体验了就行。对于今天的自然景色不甚满意,但能够和朋友相处在一起,自己的心情还是很愉悦的。山上积雪深厚,山下春意盎然,一日两景,也算值得!
5点10分踏上大巴车去赛峪接穿越人员。从斜峪沟到赛峪10公里路,5点45到达赛峪停车处。
赛峪位于蓝田县普化镇韩门寨村,背靠王顺山,梁上最高点2100米,具有原始的自然风景。春日的赛峪,阳光照耀着美丽的山石,绚丽的绿色郁郁葱葱,流水潺潺,满山盛开着各色不知名的野花,红的桃花,粉红的杏花,嫩绿的树芽,青翠的松柏,玉石般的山石掩映在一片翠绿中,果然是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
6点第一辆车开始返程,8点到西安。第二辆车6点50分在停车处收齐人员,约9点10分返回西安。结束一天的旅程。
后来“老雾”告诉犟驴、“看见悬崖,我头皮都发麻,眼前的路,几乎就是70度的陡坡,深度有50米,沿垂直崖壁隐约可见的小路只能容纳一人行走,还是手脚并用,大家齐心合力,相互帮助,相互搀扶过了”,“有一段路,草比人高,荆棘满途,寸步难行,必须用手拨开草丛方能走路”。紧接着过河无数,水大、石头间距大且湿滑,有的只能容下一只脚,即便再小心谨慎也逃不过湿鞋湿身。
“隔世烟花”在群里发帖说;2012首次登山,一路“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山上积雪泥泞,险情不断,穿越的路都在山石、河流间行走。过河把人过的崩溃,山下金黄色的迎春花和野刺梅也无心欣赏。鞋孑和裤子被泥浆包裹,脚泡在湿鞋里近7个小时。虽然穿越成功,可是连摔带爬,手脚并用。山上有雪,那路真难走啊。50里路走完冬春两季,这一路俺摔了不下20次,累坏了,走扯了。俺的鞋子不给力,一路滑行的时候多,安全系数下降,往回走,滑;往前走,未知。被迫走完的。此线路列入黑名单,谁再说走,俺跟他急。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