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七盘山蓝关古道鹰嘴崖虎头山“O"型穿越

标签:
杂谈 |
分类: 驴眼看山水 |
历史上蓝关古道既是防卫来自东南威胁的最后一道关隘,也是争夺天下,发兵东南必经的第一要塞,具有极其重要的军事战略意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五次出巡,有两次经过这里。历代在西安建立王朝的统治者,无不把蓝田视为沟通秦岭南北,促进东西经济、文化、商贸交流和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枢纽。唐代大文学家韩愈被贬潮州,途经蓝关时留下“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诗句,至今仍脍炙人口。
蓝关古道早在商周时已有雏形。秦统一六国后,大修以咸阳辐射天下的驰道,蓝关古道是当时通往荆楚的东南驰道上最接近咸阳的一段险道。从蓝田县城南七里火烧寨村上 峣山、登七盘,经乱石岔、蟒蛇湾、鸡头关、风门子、六郎关、下十二筝坡到古蓝桥,再由蓝桥经新店子、牧护关入商洛、出武关到达秦岭东南各地,这就是蓝关古道的路线。
气象万千的蓝关古道,沿途每一处都流传着美丽的传说:七盘古道南面有个蟒蛇湾,相传是神仙斩蟒除害,死蟒化形而成的地方;山谷中有一个分成两半的卵形巨石,传为斩蟒时的试刀石。古道旁的鸡头关上有一形似鸡头的山崖,传说是天上的神鸡私自下凡在此消灭了危害人类的蝎妖,后因违反天规而不能上天被永镇于此,化为石鸡。青泥岭最高处的风门又称“封门”,这里两山对峙,形如双扉,其口多风,故称“风门”,又因为从 峣山登古道后,一路皆可以回头眺望秦川,但过此门后就再也看不到了,故又称“封门”,古时东去的客人到此,无不落下思乡怀亲之泪。“青泥岭,又名峣岭,位于县城南10公里处”。“峣山,又名卢山,为青泥岭组成部分,位于六郎关北部,海拔1721米”。六郎关,传说是北宋名将杨六郎驻过之地。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古时的蓝桥是当时古道中最重要的驿站,因此千百年来的蓝桥便成为秦岭深山中最负盛名的地方。蓝桥距蓝田县25公里,北面是蓝田八景之一的“玉山并秀”,杜甫“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的诗句便指此处;山青水秀的蓝桥自古被誉为人间仙境和世外桃源。明李本固的《蓝桥道中》诗云:“不尽青山绿水,都来鸟语花香。揽辔,蓝桥幽处,浑忘身在他乡”。就连一些准备去长安应试的举子也在蓝桥发出“蓝桥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岖上玉京”的慨叹。
今天下山路顺畅,加上沟道为缓坡延伸山带,又因时间充足,用不着火烧火燎赶路,悠悠荡荡的走着。 山梁庙“圣贤殿”前早已干枯的古柏,柏树树枝仍然存活,还生出新枝,引得驴友纷纷拍照。不远处的几颗柿子树红果高挂,相映成趣。下山端直顺小路横切山梁即转回华西大学方向盘出山外,夕阳西下时下到村里。这次跟的【纵横山水】队伍出行,感觉很亲切。队员体力都很好,特能走,也很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