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构建高效自主课堂?

(2012-10-01 22:20:57)
标签:

教育

如何构建高效自主课堂?

自主高效课堂是基于学习方式的变更,以教导学的自主。课堂的核心是教学的高效益——检验教师教得好不好、学生学得好不好的唯一标准是学生学习的高效性,高效课堂追求的是有限时间内学生发展的最大化;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体现在课堂生命的律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智慧的共同成长;高效课堂的价值取向在于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高效课堂不仅能使学生高效获得知识与技能,而且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高效课堂需要不断的反思与创新——高效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主体意识,富有创新精神,并能进行持续的反思探究,不断生成自己的教育智慧。

优化课堂的微观结构,是构建自主高效课堂的根本保障。课堂结构既包括宏观的结构即一堂课的总体教学构想,教学流程,又包括微观的结构即课堂教学各个环节怎么进行,如何衔接,时间大体如何分配等等,要完成微观结构的设计程序,就需要教师在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上下足功夫,做好备课、上课工作和评价方式的选择与设计。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促进者,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要不断思考在有限的40分钟到底要教会学生什么,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这样教师才能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以高屋建瓴之势去把握课堂教学的微观结构,实现知识与认知过程的共同渐进,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共同发展,实现自主高效课堂教学。

为了突出学生自主性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转变观念,做到“三让”,即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的活动成为课堂的主要形式,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法。其次,在教学设计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五给,给学生发挥个性特长的机会,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给学生思考的机会,给学生参与的机会,给学生创造的机会。再次,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自主选择。如:学习五环节,知识归类,八字方针,传、帮、带小组,典型经验等。

我们提出,必须坚持以教材为依据,以媒体为手段,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重点,以方法为核心,以觉悟为目的来思考如何构建自主高效课堂。我校目前也正通过理论学习、专家引领、读书沙龙、主题教研、课题研究、科内观摩、论文课例、技能比赛、同课异构等系列活动,研究“自主高效课堂” 的教学基本模式的构建问题。

鉴于上述分析,构建教学模式都必须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构建。应突出以下特点:

1、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为出发点。

2、强调学生的发现、主动探索和创造,并以此形成课堂的基本特征。

3、重视课堂的情感教育,教学民主、合作、互动、气氛和谐、愉悦、共振。

4、以学生获取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为课堂教学的归宿。

5、重视课堂教学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密度,重视课堂有趣、有效与高效。

6、不能增加课堂的长度(学生学习的时间不能随意延长,课堂的时间也不能随意延长),而是增加课堂的宽度(首先要拓宽教学的容量,不要在一个问题上精雕细刻,加大教学的密度;其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增加学生参与的宽度)。教学有模,但无定模,贵在得模;无模之模,乃为至模,模无定模。我们建立教学模式,掌握教学模式,最终是为了超越教学模式,追求高超的艺术性的教学境界。

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个有效、高效教学的课堂模式的基本框架。

有了模式不等于每堂课都一成不变的套用这个模式,而是提供了一些基本的原则和步骤,每一个步骤都有它的根据和适用的范围,一个教师或一所学校有了自己的教学模式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风格,才能推广出去。不然都是一些不具体的原则或策略,教师还是没有参照。所以实施自主高效课堂要给老师们提供一个基本的教学模式,大家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科和学生情况灵活变通,进而形成更为具体的学科教学模式。

根据新课程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思想和一些名校的教学模式,提出的一个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学段和学科可在这一模式的基础上灵活变通):

1.明确目标。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每堂课师生都要明确这节课的三维的课程目标。为了便于操作,可提倡教学目标问题化。也就是说,把这节课要学生做的事设计成一个个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了目标也就完成了。有的地方搞“问题导学”,效果很好。

2.自学指导。每堂课老师都不要急于先讲,本着“先学后教”的原则,先让学生自学,而这种自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先学后教”包括:先学后讲,先练后讲,先考后讲等多种形式。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要做到“四明确”: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

3.合作探究。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解答,而是让学生通过合作的形式共同探究解决。学生合作的形式多种多样,一般来讲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2人一对的讨论。其次小组内的相互讨论。再次是全班的合作讨论。

4.精讲点拨。教师要退到最后一步,首先是学生自学,然后是小组讨论,之后是全班讨论,学生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才有教师来解决。教师讲什么、讲多少,取决于学生掌握的情况,这实际上就是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教师的精讲不仅是解答问题,也包括规范学生的一些概念、步骤等。另外,教师还要注意教给学生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和方法。

5.练习达标。学生的自学是探究新知的过程,学习新知识之后的练习是巩固新知识的过程。这里的练习是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的巩固练习和基本练习,通过练习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课标是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如果学生达到基本要求也就是达标了。如果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已经达标了就不一定再有一个达标测试题。课堂练习达标要做到堂堂清、人人清。

   6.拓展提高。一节课进行到上一环节,也就基本完成教学任务了,如果还有时间可以根据新课程“开发课程资源”的要求进行拓展和提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