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诗词中的“黄昏”意象

(2011-12-28 20:37:37)
标签:

教育

几度夕阳红——古诗词中的“黄昏”意象

古诗词的长河中,黄昏不仅仅是一个表时间的概念,更是内蕴丰富的意象。诗人们以此意象形象地表达内心复杂的情感。黄昏意象多以“落日”“余辉”“夕阳”“斜照”“斜晖”“日暮”等词的形式出现。

思乡怀人。对于离人游子来说,黄昏无疑是最难消磨的惆怅时刻。夕阳西下,万物将息,而自己仍然客居他乡,或在跋涉途中。在诗人的眼里,暮色笼罩下的山川草木、亭台阁榭都蒙上了一层萧瑟苍茫的色彩。诗人对离别阻隔的深深哀叹,对团圆欢聚的切切祈盼,对故乡故土的留恋留念,都寄托于这苍凉冷落的黄昏中。孟浩然的“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柳永的“思心欲碎,愁泪难收,又是黄昏”,“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在游子思乡的同时,独守空闺的思妇也开始“暝色起愁”。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思妇在斜晖临暮之时倚楼远眺,可眼前过尽的千帆都不是所盼之舟,希望、失望乃至绝望,怎不令人柔肠寸断、哀婉悱恻?李清照的《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则更是把思妇的孤独凄凉写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伤时忧国。黄昏之际,人们很容易联想起生命的脆弱、人生的短暂。并由此产生迟暮叹老的感慨,壮志难酬的喟叹。“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姜夔《扬州慢》)“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陆游《卜算子 咏梅》)凄凉号角震荡着寂寞“空城”,薄暮风雨触发了忧国情思。汪元量《湖州歌》:“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南四百州。”南宋亡后,诗人被俘,坐船北上途中写下了此诗。诗人放眼望去,西坠的夕阳下,只剩寒鸦,而寒鸦飞过的空间一望无际,这辽阔的空间不正是南宋的“四百州”吗?“四百州”的军民是不是还在继续反抗呢?双目望“断”了“四百州”的土地和人民,感情是十分沉痛的。朱敦儒《相见欢》:“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大江东流,夕阳万里,然而这大好山河却被金人占领,怎不让人悲从中来,泪洒秋风?辛弃疾《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词人悲天悯人、伤时忧国的情怀在黄昏的鹧鸪声里感人至深,弥足钦敬。

恬静纯美。在“以情观物”的诗人眼里,黄昏不只是感伤悲怆,它同时还承载着愉悦温馨。在夕阳晚照中,一切都是金碧辉煌、恬静纯美的。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白居易《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自然山水在夕照暮云的渲染下呈现五光十色,多姿多彩。在诗人的心目中一切都是和谐温馨的。

隐逸闲适。当诗人们的理想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实现时,温馨和谐的黄昏就成了诗人精神的寄托。陶渊明《饮酒》:“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所谓的真意,不正在这山花人鸟的和谐境界中吗?庾信《奉和山池》:“日落含山气,云归带雨余。”黄昏中的一切是那么生动活泼,充满雅韵闲情。苏轼《浣溪沙》:“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表现了田园生活的温馨、淳朴、可爱。王维的“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这些都是诗人归隐田园寄情山水闲适心境的写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