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字教案
(2011-12-01 19:37:05)
标签:
教育 |
分类: 语言基础 |
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字教案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探讨古代诗人炼字的妙处
过程与方法目标:
悟导结合,赏析诗歌中诗人所炼之词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品味古诗的语言,培养学生的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方法:
教学工具:powerpoint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说一说你所知道的“炼字”佳话或名言。
那么在一首诗歌中,到底那些词才是诗人精心锤炼的字词呢?我们要如何鉴赏这些炼字呢?(提出目标)
二、教学过程:(师生互动完成)
1、介绍此类题的提问方式及答题要领
2、诗歌关键字词把握
(一)炼动词
例1、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例2、杜甫《登岳阳楼》中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例3、杜甫《旅夜书怀》中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例4、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例5、宋 ·
曾巩的《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依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例1、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例2、
例3、
形容词的特殊用法使动用法:
例4、
例5、
例:6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
例7、王驾写的《晴景》:“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蝴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王安石改后两句为“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所改好在何处?
(三)关注特殊词(叠词、拟声词、颜色词等)
(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例如: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拟声词:摹拟事物或情境的声音,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例如1、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例2、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练习:
唐代诗人寒山《杳杳寒山道
(3)炼数量词
例:“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诗僧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使“一枝”与“早”意丝丝入扣,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
(4)另外,还有一些起修饰作用的副词,也是古人精心锤炼的字词,我们在诗歌鉴赏中要灵活考虑。如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杜甫的《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自”与“空”两个副词恰恰是本诗的诗眼,只有悟懂了它们,我们才能够深切地体验到祠堂凄凉冷落的气氛,而诗人的万千感慨也正是由此而生发的,假如我们不能理解这一点,我们就体验不到诗人表现出来的感伤叹惋的情调。
四、课堂总结
五、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