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常运锋博客
常运锋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509
  • 关注人气:21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曾经的赵国南长城

(2010-07-26 22:11:23)
标签:

赵长城

赵国

七雄

邯郸

分类: 史海钩沉

http://s1/bmiddle/6409425fg8c4ab1ff7c40&690

曾经的赵国南长城   《赵文化》2010年7期  常运锋                  

    翻过山,越过岭,来到太行山下大平原,陪伴着涛涛的漳滏河水,这里曾矗立着一道长达400余华里蜿蜒曲折的巍峨长城,这就是赵国的南长城。

   《史记·赵世家》:赵肃侯“十七年围魏黄,不克。筑长城。”指的便是它。

    400里地一道墙,上边要能走人、驻扎;下边要能阻挡敌人的士兵、车马。搞这么一个大工程,劳民破财,有必要吗?请看当时的政治与军事形势。

    经过春秋时的列国纷争,兼并、重组,到战国时逐渐形成七大强国: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国,都想方设法扩大自己的地盘,相互之间关系错综复杂,时而联合时而对抗,战事频发。赵国的东面与南面,分别与七雄中的齐国、魏国以及非七雄的卫国相邻,赵国为逐鹿中原,首先采取以南进为主的方针,这就不可避免地与这些国家发生了一系列战争。

    赵敬侯元年(前386年),赵国将都城从中牟(今鹤壁西)迁于邯郸。第二年,便发生了与齐国的战事。而第三年,齐攻魏,赵国又出兵救魏。

    赵敬侯四年(前383年),赵出师伐卫;卫国是西周建立时分封的诸侯国,但到战国时已衰弱,它无力抵御赵国,便求救于魏国。魏出兵与赵激战于兔台(在今成安地域)。结果魏胜而赵败。

    同年,赵国又筑刚平城(在今河南清丰),再攻卫国。次年,赵军围卫,卫国国君仓皇出逃,乞师于魏。魏出兵援卫,形势再次急剧变化,赵国连失刚平、中牟两城。因屡败于魏,赵国乃求助于楚。赵敬侯六年,楚出兵伐魏,直抵黄河边,赵乘势连拔魏国北部的棘蒲、黄城两城。

    赵敬侯七年,赵国又与魏、韩一起攻齐救燕,击败齐军。八年,赵国再次袭卫,齐出兵救卫。赵军转而袭魏,再拔黄城。九年,赵、魏、韩再次联合伐齐。

    此后五、六年时间,赵、魏两国相安无事,还曾联合韩国共灭了晋公室的残余势力。但到了赵成侯三年(前372年),赵国又向卫国进攻,占领卫国乡邑七十三。魏出兵援卫,赵军再次失利于蔺。这样,赵、魏双方又开始了近20年的持久战,最终引发了都城邯郸的陷落。

    赵成侯二十一年(前354年),赵国攻卫,迫卫臣服于赵。魏救卫,率宋、卫联军共十万之师包围了赵都邯郸,于次年攻破、占领了邯郸城。赵国一方面拼力抵抗,一方面向楚、齐两国求救。救与不救?两国内部均发生了争执。最后,楚国仅派了少量援兵,目的是消耗赵、魏,从中渔翁得利。齐国却全力出兵救援,采取军师孙膑“围魏救赵”之计,大军直捣魏都大梁,在桂陵大败急速返回的魏军。

    魏国遭此挫折,加之南面楚国乘机蚕食,已无力量继续占领邯郸,只好与赵国议和,归还邯郸,并迫使赵国与魏结盟。

    数年间频繁发生的战事,特别是都城邯郸陷落的惨痛教训,使赵国君臣深深感到了加强南部边界防御措施的重要性。于是,在赵肃侯十七年(前333年),赵国痛下决心,不惜耗费财力、物力、人力,发民役在南部边界修筑长城。为减少工程量,尽量利用既有地形地物。在西段,沿山梁丘岭而筑;在东段平原地区,则将漳、滏河堤防连接扩建,夯泥土加高,历数月而成。于是,一条巨龙降落在赵国南部边界。

    赵长城,大体从今武安西南起,向东南延伸至今磁县西南,折而东北行,由今成安县西南入境,沿漳河堤防,经吴村、黄龙、商城到横城附近,折而向东,到今肥乡县南。不过,在历史资料中,明确记载所经之地只有武安、磁县、肥乡,而没有成安,这是因为成安西部商城一带历史上曾长期属磁县所辖,1945年以后才划归成安之故。赵长城自磁县西南折而东北行,正由今成安商城一带穿过。

    赵长城入成安境后,由西南向东北,然后转向东行。古代南北为纵,东西为横,故这一带所建村庄皆以“横城”为名,如何横城、赵横城、孙横城、南横城、张横城(后分为张武庄、张辛庄)等。

    冷兵器时代,一个国家若没有强大的军事防御设施,是没有安全保障的。早在赵成侯六年(前369年),赵国就在北部边界筑起北长城,如今又修了南长城,赵国的边界得到了有效的护卫,为其进一步发展、立志图强奠定了基础。公元前326年,赵肃侯去世,他的儿子赵雍继位,是为赵武灵王。这位雄心勃勃的英主继承前辈的大业后,采取“胡服骑射”的措施,大力实行改革,使赵国达到了鼎盛时期。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天下,雄踞一百多年的赵长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被拆除了。至今,在西部武安山区尚可寻到赵长城的残迹;而在东部平原,由于河流的冲埋,早已踪迹全无,但与赵长城有关的“横城”这一地名永远留存了下来。

        

http://s1/bmiddle/6409425fg8c4ac6ec4630&690


http://s14/middle/6409425fg8c4b050b6acd&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