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鲁昭公之死

(2010-04-01 17:55:50)
标签:

三桓

鲁昭公

乾侯

客死

分类: 史海钩沉


http://s16/middle/6409425fg8329e69f166f&690    秋时期,鲁昭公二十八年春,“公如晋,次于乾侯。”意思是:鲁国的国君鲁昭公去往晋国,途中停住于乾侯。

    以上记载见于孔子所编《春秋》。乾侯,是当时的一座邑城。据考,其方位在今河北省成安县漳河店镇以东的古黄河岸边。

    那么,鲁昭公去往晋国干什么?他为什么又停在了乾侯呢?

    原来,鲁国有贵族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三家,他们都是鲁桓公的后代,因此人称“三桓”。鲁文公以后,三桓世为大夫,专国政,权势日重,公室日卑。到鲁昭公的时候,三桓已完全掌握了鲁国的朝政,昭公被他们架空了。

    鲁昭公二十五年(周敬王三年,公元前517年)夏,昭公用臧氏、郈氏之众,伐上卿季孙意如(又称季平子),想夺回政权。孟孙氏、叔孙氏急忙前来救援。三桓打败臧氏、郈氏,杀了郈氏昭伯。九月,鲁昭公被迫出奔齐国。齐国乃姜太公吕尚的封国,鲁国则是周公旦的封国,两国有甥舅之谊。十二月,齐国出兵为鲁昭公取得鲁国的郓地。次年三月,鲁昭公自齐居郓。

    齐景公谋求鲁国接纳鲁昭公,但季孙意如固拒不从。时晋国乃诸侯盟主,鲁昭公便转而去求晋国帮助,于是便于昭公二十八年春前往晋国请求帮助,途中停在了乾侯。郓城在乾侯的东南,晋国都城在乾侯的西北,乾侯正是必经之地。

    鲁昭公在乾侯停下后,派人请求晋国来人迎接(此乃周朝的礼仪,虽然落难,不可失礼,还须按礼仪而行)。但晋国人对鲁昭公不先来求助晋国感到不满,说:“上天降祸鲁国,君王淹留在外,也不派一个人来屈尊问候寡人,而是跑去安安稳稳地住在甥舅之国,难道还要派人到齐国迎接君王?”(见《左传》)让昭公回到鲁国和齐国的边境上,然后派人迎接。昭公无奈,便于次年(周敬王七年、鲁昭公二十九年)春从乾候又返回郓。齐景公派高张来慰问昭公,称他为“主君”。昭公的臣下子家子说:“齐国轻视君王,君王只是自取其辱。”昭公遂又到乾侯。

    季孙意如虽然不让鲁昭公回国,但碍于名分,每年买了马,准备好随从人员的衣服鞋子,送到乾侯去。鲁昭公对季孙意如恨之入骨,便逮了送马的人,卖掉了马。这正好给季孙意如找到了借口,就不再送马去了。

    周敬王九年(鲁昭公三十一年、晋定公元年)春,晋侯打算用武力送昭公回国。但晋国的权臣受了季孙氏的贿赂,有意偏袒季孙意如,晋卿范献子说:“如果召见季孙而他不来,那么确实是有失臣道了,然后再攻打他,怎么样?”私下却派人告诉季孙意如:“您一定得来,我保证您不会遭殃。”季孙意如和晋卿荀跞在适历会见,荀跞说:“晋侯让我对您说:为什么赶走国君?有国君而不事奉,周朝是有刑罚的,您要考虑清楚。”季孙头戴练冠,身穿麻衣,光着脚,做出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俯伏而回答说:“事奉国君,这是下臣求之不得的,岂敢逃避刑罚?国君如果认为下臣有罪,就请把下臣囚禁在费地(季孙封地),等待国君的查问。如果能跟随国君回去,本是下臣的愿望,岂敢有别的念头?“

    夏四月,季孙意如跟随荀跞到了乾侯。荀跞以晋侯的名义慰问昭公,说:“晋侯派我以国君的名义责备意如,他不敢逃死,您还是回国吧。”但是,鲁昭公的随从都反对和季孙意如一起回国,说受他一次羞耻尚不能忍受,难道跟他回去受他一辈子耻辱就能忍受吗?鲁昭公说:“对!”于是他向荀跞表示:“感谢晋侯惠赐,让我回国祭扫宗庙。不过,有河神作证,我决不与那个人(指季孙)会面!”

    鲁昭公不肯与季孙氏一同回国,而晋国的权臣又不肯帮助鲁昭公除掉季孙氏,于是昭公便仍然住在乾侯。

    《春秋》记载,鲁昭公三十二年春周历正月(公元前510年),昭公仍在乾侯。《左传》评论说:这是说他既不能去国外,又不能去国内,又不能使用他手下的人才。

    十二月,昭公生病,把东西普遍地赏赐给跟随他的大夫们。十二月十四日,昭公死于乾侯。

    鲁昭公死了,他死在了鲁国以外,死在了乾侯。

    这是一个大变革,大动荡的时期。旧的奴隶主贵族在分化、消亡,新的势力在涌现。

    晋国上卿赵鞅(赵简子)感到困惑,他问史墨:“季孙氏赶走他的国君,而百姓顺服,诸侯也亲交他;国君死在外边却没有人去惩罚他,这是为什么?”史墨听了,发表了一番见解,他说:“事物的生成存在,有成双、有成三、有成五、有陪贰(助手)。所以天有三辰,地有五行,身体有左右,各有配偶。王有公,诸侯有卿,都是有辅助的啊。天生季孙氏,让他辅助鲁侯,时间已经很久了。百姓顺服他,不也是很正常吗?鲁国的国君世世代代放纵安逸,季孙氏却世世代代养成勤劳的习惯,百姓已经忘记他们的国君了。虽然死在国外,有谁去怜悯他呢?社稷没有固定不变的祭祀者,君臣没有固定不变的地位,自古以来就是这样。所以《诗经》中说:‘高岸为谷,深谷为陵’(高高的堤岸变成沟谷,深深的沟谷变成山陵)。三代帝王的子孙,今天却成了平民。这些,都是主人您所知道的啊。”(见《左传》)。

    鲁昭公有国难回,欲去晋国又去不成,客居乾侯数年,郁闷而终。成安民众对这位落魄国君寄于了同情,为他建庙宇进行祭祀。明﹑清时庙址位于县城东北1里处。明成安进士安谦作《题鲁昭公庙》诗一首,诗曰:

驱车出东城,高原聊逞眺。

郁郁见颓壖,云是昭公庙。

陈迹翳蒿莱,霜风起寒烧。

世乱绝纲常,日入无返照。

当时千乘君,几为匹夫笑。

戚戚羁旅魂,茫茫不可吊。

千载同一伤,感激出中窍。

 

http://s8/middle/6409425fg8329ea788eb7&690

    http://s3/middle/6409425fg8329f03c2412&690
                                     
                                                                http://s7/middle/6409425fg832b0d034756&690
                                 http://s5/middle/6409425fg832b20e0c354&690
               http://s16/middle/6409425fg7384513b875f&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