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操作不同命运
在讲主题前,我们摘近来一些文章或消息:
一组是代表散户的文章:
-
“综上所述,A股虽已深幅调整,但内忧外患的基本面依然构成了沉重压力,近期弱势盘整机会或许较大,操作上宜继续减仓观望。”2010年6月18日《每日经济新闻》文章
- “14大私募:现在只是假双底 大拐点在8月”这是《理财周报》6.20日一组文章标题;
- “热点青黄不接 前期低点岌岌可危”,这是《华西都市报》6.21早的标题。
另一组代表机构的报导或消息:
- “沪指迫近2500 嘉实华夏等基金带头增仓”(6.21);
- “下跌市股东增持逾3亿股 94%获利”这是《投资者报》6.20日统计并发布的消息;
-
与巴菲特类似的擅长价值投资、素有“香港指明灯”之称的李嘉诚,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透露,目前已经是港股的入市时机。而当内地开发商对于冷却后的房地产市场开始观望,李嘉诚已经做好了抄底准备。不过,国内证券专业人士并非都认同这个观点,多认为底部仍未明朗。这是《南方都市报》6月中旬的报道。
从以上两组文章或报道看,代表散户的文章都在追求极致的买入和卖出信号,特别是趋势,都是想等别人把趋势作好了,自己去跟;而机构或大行家都是认为跌得差不多了,就开始不断地加仓买入,于是市场底就出现了。
两种操作有什么不同呢?
前者挣的是战术的钱,后者挣的是战略的钱。前者是等大势已经涨了一段后再进场,
后者是等大势跌得差不多就进场;前者永远买不到底部,后者总是总是在低位买股票。
结果呢?如果市场碰到单边大牛市,双方都挣钱!如果只是反弹,等技术形态一走好,市场下跌,追入的股票就套牢,逢低买入的股票要么可以减仓一部分要么持仓等待,不套或少套;
卖出方面也明显不同,前者总是等下跌了,破了位或到了自己止损线再出货,后者总是在冲高的时候出货。
低位买进的,总有涨起来的时候;高位买进去的,总会有大跌的一天。这是股市的最基本的规律,可是散户就是不明白这一点。散户总是在大涨后再买入,总是在大跌后卖出。机构买进去后,可能小跌一段,但最终是大涨起来;散户高位买进去,短期可能赚点钱,一旦不能及时兑现,最终会大跌下来。所以,从概率的角度看,机构赚钱是大概率的,散户赔钱也是大概率事件。这就是为什么李嘉诚、巴菲特们能长期挣钱并最终成为大赢家的根本所在;也是散户辛辛苦苦最终赔钱的主要原因。
机构想挣稳钱,散户想挣快钱。这是导致机构和散户不同操作的内在原因。机构们认为估值合理了,就进场买入,不管短线是不是不快涨或短线还有所下跌,他们要的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准涨的结果;而散户进场要的是今天买了最好今天就涨,这样的结果,所以,必然是对底部震荡的股票不感兴趣,只对涨起来的股票感兴趣。风险和机会总是成正比的,如果风险把握不好,最终总是机会抓得少,风险承受得多。
成为大企业家的都是会抓战略机会的,即常说的有眼光;挣小钱或一辈子打小工的,肯定是瞻前顾后只看眼前利益的;人生如此,作股票也是这样。你呢?
密切关注市场资金进出、趋势变化。
>> 金罗盘实盘操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