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代人的游戏与童年,谁的更幸福

(2010-08-19 17:27:14)
标签:

父辈

童年

幸福

70后

三代人

自由自在

分类: 成长点滴

http://s13/bmiddle/6407c4b3g8e2b4c2688fc&690
                                    图片来自网络 谢谢

 

父辈,我们,和孩子,这三代人,究竟谁的童年更幸福?

 

生于三四十年代的父母亲,我不知道他们的概念中有没有童年这一词。因为那个时候的中国还没有解放或者刚刚解放。经济落后,物资匮乏,连粮食都严重短缺,甚至仍有战乱,正是百废待新的年代,普通百姓的最大愿望莫过于生存下来。不夸张地说,那时候如果能吃饱穿暖几乎就等同于我们现在的小康了,这自然不是每个家庭都能做到的。甚至对于很多家庭来讲都是奢望!这样生存压倒一切的生活,我很难去想象还有什么幸福的童年可言。试想如果全家都饥肠辘辘,面如菜色,哪个家长还会去给孩子买玩具,又有多少孩子能够心有余力地去坊间追逐,田间玩耍!那个时候,哪怕只是几岁的孩子,都可以成为家里的一份劳力,十几岁的孩子就能分担起一个家庭的生活重担!这样的父辈,他们连享受童年的权利都残酷的生活生生剥夺了。如果我们还要去问他们童年是否幸福,是不是残忍了一点?

 

生于70年代的我们,情况已经改善了很多,那个时候,城镇是保障的重点。所以,我们家的孩子总是一个接一个陆陆续续地送到在镇上外婆家。外婆那时候是粮站职工,怎么说都不会饿着肚子,不但能够能吃到可口的大白米饭,还能经常吃到镇上各色可口的小吃,发糕,藕粉,还有糯米粑粑。白天更小伙伴们整条街上上下下地乱窜,晚上还能陪外婆去看川剧表演。虽然那个时候并不觉得川剧好看,但还是喜欢台上衣服鲜艳,锣鼓喧天。

 

后来,回到农村生活。我记得我那时候饱肚子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就是吃的食物很粗糙,很难吃到一次净白米饭,通常都是吃玉米面或者“金裹银”(就是玉米面和大米混合蒸出的饭)。那时候的我已经学会耍小聪明,在吃白米饭或者金裹银的时候总是可着劲地吃,明明吃饱了还要狠狠地再添一碗,刨了几口,便说我吃不完了。吃不完当然得留着下顿再吃,所以,当下顿,当家里人都吃着我觉得难以下咽的玉米面时,我却可以心安理得地吃我上一顿剩下的白米饭。到了冬天,寒风瑟瑟,却因为有外婆的巧手而能穿上别人家羡慕的厚厚的棉衣棉裤和棉鞋。那个时候,穿新鞋的感觉是那么好,觉得那么幸福!

 

我的童年经历了农村的集体制和分产到户两个阶段。集体制的时候,随着村子里的小伙伴们跟在忙碌的大人后面捡麦穗,挎着篮子去摘灰灰菜(一种野菜),轮到自家守粮仓的时候,就在偌大的粮仓里听大人们将各式各样的鬼故事,奇闻怪谈,一边捂着被子一边竖起耳朵听。那种感觉,一辈子也无法忘掉。

 

后来分产到户了,大人们各自经营着自家的"希望田野”,更没人管我们这些野孩子了。玩具当然是没有的,但是有什么关系呢,整个大地,山川,河流都是我们的玩具,鸡鸭鹅猫狗都是我们的玩伴。我们三五成群,分帮结派,不是上山用弹弓打鸟,挖折耳根(鱼腥草,可入药,凉拌更好吃),就是下河钓鱼,磊假山(用沙子拌水滴成假山模样)甚至经常在河里看到青蛙和癞蛤蟆的卵。一串一串,透明中带着黑点,摸起来黏黏乎乎,感觉很恶心。那些男孩子就挑起来扔到沙滩上。估摸着那时候没有几个孩子知道那究竟是什么吧。玩累了,就倒在沙滩上,或者山坡上,任风吹,任日晒,断不会有人来吆喝的。那个时候,几乎没有什么卫不卫生的概念,什么病毒,什么细菌都见鬼去吧。回家吃完饭,趁着黄昏,扛着小锄头,赶着鸭子去地里挖蚯蚓,看着贪吃的鸭子一口口地抢着还在锄头下的蚯蚓,真是替他们担心,这些家伙就不怕锄头把嘴巴给铲掉啦?

 

要不就赶着鹅们在路边吃草,鹅大概是我见过的最贪吃最没有饱觉的动物吧。一定要吃到撑得脖子都歪了才肯作罢,摇摇晃晃地迈着大方步,昂首挺胸地回家。(呵呵,它不昂首挺胸它也撑得难受啊)那个时候,父母说,好好养吧,这些鸭子鹅下了蛋卖了钱都是给你们交学费的。呵呵,那个时候,心里对开学的那个期盼啊,真是由心底自发的。那时候没有早教之说,父母最多就是教我们数数数到100就行了。要知道更多的,对不起,上学问老师去。所以,大概是这种'饥渴教育法’或者说是欲扬先抑的方法吧,造成我们对老师的无比崇拜,对学校生活的无限向往。这种感觉,估计现在的孩子很难体会得到。

 

就算是上学了,也没有各式各样的辅导班,没有各式各样的做不完的试卷,人教版试题,黄冈题卷……对于我们那个年代的童年来讲,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我们不要家长接送,每天和小伙伴们欢歌笑语地上学放学。从来没有想到这个世界还有一种人,他叫做人贩!

 

今天的孩子,出生时喝着不让人踏实的奶粉,穿着色彩鲜艳却有可能致病的漂亮衣服,生活在各自的圈子里。鸡鸭鹅不敢摸,怕有禽流感。猫猫狗狗不敢碰,怕狂犬病。上山怕摔,下河怕湿。玩着价格不菲的各式玩具,却少有玩伴。小小年纪就关在幼儿园,要求守纪律,要听老师的话。一出门必须要大人陪,不是车子太多,无良司机太多,或者骗子人贩子太多。甚至在教室里生命安全都不能得到完全的保障。孩子生活在大人们织就的层层保护网中,稍有不慎,便有可能造成终生遗憾。这样的大环境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孤独和紧张是我们小时候不曾经历过的。野外游戏,野外活动少的可怜,课外班,特长班却是比比皆是,小小的肩头承载了太多的压力和重担,好多孩子看起来都那么相似,木讷少言,顺从听话。试问,这样的童年,您觉得幸福吗?

 

 

总结起来,我觉得父辈的生活太过清苦心酸,几乎没有童年可言,更遑论幸福童年了。而我,我所代表的70后,虽然没有多少玩具,但我们会自创游戏,我们的童年是很快乐的,放松的,我们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我们真正地融入了大自然。而今天的孩子,虽然每天享受着锦衣玉食,玩着昂贵的各式新奇玩具,却失去了最天然的快乐体验。

 

父辈,我们,子女,三代人,请您说说看,究竟谁的童年更幸福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