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我和女儿照例早早上床,开始享受我们每天雷打不动的亲子阅读时光。我让女儿自己去挑喜欢的书,女儿立刻将已经读过三遍的《孤熊华普》,要是往常,我肯定摇头说换一本,因为我已经念了好几遍了,虽然没有审美疲劳,但我希望女儿多看不同类型的书,其它好些书都没有看完呢。但是昨天,我没有这么做,因为我这段时间天天都在看育儿教育方面的书籍,我知道我应该保护女儿的阅读兴趣,只要她喜欢,再读千遍我也不能厌倦。
照例是声情并茂,照例是全情投入。故事念完后,女儿没有像第一次听到时候那样,流着泪说担心妈妈像华普妈妈那样离开,居然躺在床上一声声地叹气起来,我问女儿为什么叹气,女儿说不想长大,因为担心自己长大了爸爸妈妈就会老,就会死,就要留下她一个人孤独地生活,就像孤熊华普一样!女儿一边说,还不忘一边叹气,只是这次的叹气因为有了我的关注,声调明显夸张起来,我知道女儿已经进入了思考状态,阅读对她,不仅仅意味着各种各样的故事,更意味着故事主人翁各种各样的命运!
我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只好说爸爸妈妈不会老,爸爸妈妈会陪着宝宝直到长大,变老,还要给宝宝过百岁生日。我们一家人都要做妖,爸爸是老妖怪,妈妈是老妖婆,女儿是小妖精!女儿说人怎么能做妖呢,就算做了妖也是要死的,这世上又没有长生不老药!我发现女儿已经开始讨论生命这个严肃的大话题了,可是对于这个话题的答案我也是一筹莫展!该如何回答才好呢?
“
没关系,宝,如果有一天爸爸妈妈都老死了,我们会到另一个世界去生活,像一个小孩一样重新长大,会再买房,结婚,然后再等待你的到来”。而且我们相信即使没有爸爸妈妈在你身边,女儿也能像华普那样坚强地生活”!我继续开导女儿,并不忘给与鼓励。“另一个世界什么样子啊,到时候你们还认得出我吗?”女儿不依不饶。直到我们都做出了很坚决并美好的承诺,女儿才终于结束了这个沉重的话题。
接下来,女儿要求再念一本书,我看时间不早了,就提出再念一个故事就睡觉。我随手拿起一本《格林童话》,女儿撇了撇嘴,说;“我不喜欢童话故事,短短的,很假。”我心想,就是知道你不爱看童话才要你看,但我却装作没有听到,翻到《池中水妖》,自顾自地念起来,还故作惊诧地说;啊,这个水妖好漂亮了。女儿果然上当,乖乖躺在我身边听我念起来。故事情节很简单,就是讲一个新婚妻子如何从水妖手中救回自己那被水妖掠走的丈夫。故事讲完了,女儿说,这算什么《池中水妖》嘛,都没怎么讲水妖。我一听,是哦,这个故事和它的名字有明显的不符,讲这对夫妻的内容明显超过讲水妖,想必女儿听到这个题目已经在设想水妖的模样,水妖的法力如何高强等等,结果故事中没有任何女儿想象的水妖如何如何的场面,自然会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
我忽然感觉到,女儿对内容和题目的的质疑恰好说明女儿在阅读中学会了思考,不管是听《孤熊华普》还是听《池中水妖》,女儿的思绪没有随着故事的结束而简单地结束,没有停留在简单的“听”故事的层面,而是已经开始对故事进行归纳,思考和延伸。
我想这就是阅读的魅力,让我们体会书中主人翁的命运,并在不经意中培养孩子的语言,理解和思考能力,这是阅读所能带给我们最大回馈。
http://s3/bmiddle/6407c4b3g83a52a883d12&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