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与清朝的衰世

标签:
龚自珍诗人历史人文文学 |
分类: 彼岸的摩挲 |

作者|原岛春雄(1946—1997)日本学习院大学教授,原广州外国语学院和中山大学外国专家
一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诗人龚自珍在离开自小住惯了的北平前,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时间是道光十九年(1839)己亥四月二十三日。在吴昌绶编辑的年谱里,就龚自珍离开北平一事有如下记述:
先生官京师,冷署闲曹,俸入本薄。性既豪迈,嗜奇好客,境遂大困,又才高动触时忌。至是以闇斋先生(龚自珍之父龚丽正)年逾七旬,从父文恭公适任礼部堂上官,例当引避,乃乞养而归。
据年谱记载,父亲年老、从父礼部任官和归乡是他离开北平的直接原因。这大概是为龚自珍士大夫避讳。不过,诗人逃离北平还是过于仓促,内中有一些蹊跷。龚自珍“冷署闲曹”,为官遭冷遇,微薄薪水,且有挥豪之癖。《年谱》中说:“先生小时体弱,闻斜日中饧箫声则病,迨壮犹然。”诗人曾用诗来描述自身的“性”。
前一篇:残雪获奖感言
后一篇:晚期帝国的上层阶级与下层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