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木随笔|琉璃姬:黄巢,补天族,个体时代,自由文艺

标签:
人文读书历史文艺诗人琉璃姬 |
分类: 彼岸的摩挲 |

DIY:黄 巢
两年前有个老前辈留言我写一写黄巢,在第一个《星球呓语》公号还在的时候,我也不知道他什么用意,没有理会。
说起黄巢这个人,我其实很不喜欢,揭竿而起的原因既不是陈胜吴广那样走投无路,也不是孙中山先生那种理想主义,更不是忧国忧民的杜甫,仅因为多次科举不第,名落孙山,想当官进入主流社会而不能,便埋下“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嗔恨,唐朝在安史之乱后走向堕落,当时已经经历多次努力变革,还是未能改变王朝倾颓,后来水浒传参照黄巢的形象塑造了《荡寇志》里的宋江与李逵(残暴嗜杀,吃人肉),所以宋江在浔阳楼酒醉题壁写道“
宋江其实比不上黄巢,历史上的宋江倒真是被迫造反,起义规模只是小打小闹,是流寇,为了生存下去,没持续多久就被张叔夜的几千官军剿灭投降了,即使是水浒传里的宋江,也无法与黄巢相比,黄巢则是征战四方,自比青帝,后作黄王,攻城略地,给当时的百姓也带来了沉重的苦难,黄巢这一形象,不应该是一个诗人的形象,而是枭雄。准确的说超过了传统农民起义的定义范畴,也可以称为古代最大的黑帮。
黄巢的作为,放到现在,往好里说,是被应试教育耽误的天才。人的才华并不等同于能力与机遇,怀才不遇,维权不得而反抗,往不好听说,那就是善于钻因,机会主义,准确的说不能比作维权,黄巢当时就爱收拢难民,拉拢人心,贩卖私盐,见势响应强人号召,他的家庭富裕,日子过得很不错,还真就是渴望一刀一枪博个封妻荫子,科举不弟时埋下因子,后来杀入长安,短暂做了皇帝,古时科举其实比现代公务员考试还要公平一点。他勇敢质疑不合理的制度,并离开封建主流社会规制仍能丰衣足食的觉悟,值得欣赏,但暴戾成性,杀人放火,开了挂的土匪传奇则不值得推崇。
尽管小时候教科书里他的画像义愤填胸,威武雄壮。历史老师讲解他的时候也是从正面形象引导,但我从他的诗句中读到了强烈的杀气,不如说是匪气,后来翻阅相关书籍读到他领导的战争屠杀了几百万人,对百姓大屠城,更把人肉做成行军肉干与肉糜,这些令人发指的残暴行径后,我对这样的人只有一个反人类的印象,有人说是历代统治阶层丑化他,不实记录,尤其这是新旧唐书记录的,唐朝不可能美化自己的敌人,这话也值得考证,因为之后后梁开国皇帝朱温就是黄巢的部将,背叛了他,喜欢乱伦,也是个道德极度败坏的人,但没有删改这些对自己形象不利的历史记录。
不管怎么说,他领导的这场浩浩荡荡的农民起义给当时的百姓带来了战争与苦难,这是事实,称帝后偏安一方,胸无韬略,更无理想,贪图淫乐,迅速腐*化,无所事事,也是事实。
所以文人的反动情怀,我是有质疑的,文人的本质并不是脱离了奴性,而是转而去奴役别人,是你有我也要有,取而代之这种逻辑。因此文人不像士人会努力改良推动社会,也不像诗人与哲人超然世外,而是机会主义,以自我为中心去考虑问题,善于钻营安身立命之本钱,要么依附,要么推倒,但不会建设,也没有建造的才能。奴性与土匪之间只隔着一层玻璃,本质上都是野蛮无明,甚至很多文人骨子里就是地痞流氓,如果没有形成系统的思想框架与趋向文明的信念作支撑,没有那些有理想的知识份子帮辅,就会出现破坏掉一个旧世界,再成为一个旧世界。
我国很多古代诗人,甚至于现代诗人,本质上都是文人,真正的诗人精神是超越的,自在的,因自在而有趣,对权力失去了向往。
黑格尔说过,中国本质上没有历史,只是朝代轮回。这句话我们不管对不对,但确实提出了一个有逻辑的指向性,尤其我在接触现代西方逻辑,阅读人类史后,我们诗词中那点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情怀是否还适合现代新诗的精神内涵,很值得讨论,辩证。
我个人年轻的时候也有李白那种“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仗剑天涯的豪迈,所以我早期的诗文也是这样气冲云霄,狷狂不羁,那时候正值意气风发之年,后来则越写越深沉,越来越理智,与我个人的遭遇与年岁也有些关系,李白的诗是侠气,黄巢则是匪气,但是侠气也好,匪气也罢,渐渐不适合现代文明法治社会精神内涵,与不能再恶化下去的人文艺术环境,文明不是以暴力斗争来延续与扩展,所谓以天斗,以地斗,以人斗其乐无穷的思想,对于你我平民阶层来说,真的会成为灾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