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陌上梦落
陌上梦落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952
  • 关注人气:23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谷雨诗话

(2018-04-20 20:50:18)
分类: 花信时令
谷雨诗话

文字/陌上梦落
摄影/陌上梦落

                        
谷雨诗话

   
杨花柳絮随风舞,雨生百谷夏将至。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古籍《通纬孝经援神契》记载:清明后十五日,斗指辰,为谷雨,三月中,言雨生百谷清净明洁也。《群芳谱》上记载:谷雨,谷得雨而生也。《孝经纬》曰:谷雨,言雨生百谷,物生清静明洁也。此时雨水丰沛雨量充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解释为: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谷雨时节作去声,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古书记载雨生百谷,谷得雨而生也。清明过后,雨水增多。谷雨节正值耕耘播种之时,有雨贵如膏之说。宋代女诗人朱淑真有一首《膏雨》诗:添得垂杨色更浓,飞烟卷雾弄轻风。展匀芳草茸茸绿,湿透夭桃薄薄红。润物有情如着意,滋花无语自施工。一犁膏脉分春垄,只慰农桑望眼中。
    
古代把谷雨节气分为三候,一候萍始生。犹言雨水充足,水汽丰盛,浮萍开始迅疾滋生。《逸周书》记有谷雨之日萍始生,南宋杨泽民作诗云:浮萍点缀因风絮。谷雨时节绿萍生,古人认为萍是杨花所化,杨花雪落,飞絮漫天,随风飘入春水之中,化为浮萍。这样的意境,在杜甫的视野里,就变成杨花雪落覆白萍,待晓来雨过,遗踪何在,已是一池萍碎。二候鸣鸠拂其羽鸠雨催成新绿,燕泥收尽残红,谷雨时节的是指催种的布谷鸟。谷雨时节,布谷声声催种,此时北方已经麦苗青青,榆树结满了榆钱,风吹榆钱落如雨。明刘伯温诗云:鸣鸠语芜声相应,又是人间一度春。鸠鸣预示着春要结束了。三候戴胜降于桑。戴胜是头顶有长毛的鸟,又称鸡冠鸟,此时落于桑树,蚕将生之候。对戴胜,晚唐诗人贾岛的《题戴胜》写到,星点花冠道士衣,紫阳宫女化身飞,唐朝王建的《戴胜词》描述是,紫冠采采褐羽斑,衔得蜻蜓飞过屋,戴胜鸟这时落在桑树上,是因为春林暖雨饱桑虫。农历三月因此称蚕月,自此,蚕月繰丝路,农时碌碡村,农忙时节到了。谷雨过后,熏风染林野,伯劳飞过声跼促,戴胜下时桑田绿。蝌蚪变成青蛙,待到入夏,又是黄昏烟雨乱蛙声了。谷雨花信:一候牡丹、二候酴糜、三候楝花。根据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说》云:始梅花,终楝花。到了谷雨前后,百花绽放,万紫千红,四处飘香,春满大地。楝花排在最后,表明楝花开罢花事了。经过二十四番花信风之后,以立夏为起点的夏季便来临了。
    
谷雨一般在农历三月,每年的三月初三,古人称之为上巳节。《荆楚岁时记》中南朝梁宗懔这样写道: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传统的上巳节在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上巳节又称女儿节。上巳节和花朝节一样,正逐渐被人们所淡忘。上巳最早出现在汉初的文献。《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据记载,春秋时期上巳节已在流行,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宋代以后,理学盛行,礼教渐趋森严,上巳节风俗在中国文化中渐渐衰微。另外,三月三上巳节与九月九重阳节相对应,正如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一个在暮春,一个在暮秋,踏青和辞青也随之进入高潮。修禊是修洁净身,文人们将其演化为曲水流觞曲水流觞修禊事,祓除洗净春愁,就变成诗意雅集。上巳节这日,晋代文人墨客之间流行一种名为曲水流觞的酒令游戏,名士们择天朗气清、花开似锦的良辰日,雅集于溪亭上,抚琴吟诗,对酒作歌,下棋品茶。王羲之《兰亭集序》写的就是一次文人雅士从事禊的活动,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吴自牧《梦梁录》卷三《三月》云:“三月三日上巳之辰,曲水流觞故事,起于晋时。唐朝赐宴曲江,倾都禊饮踏青。到唐代时,上巳节已成为每年的三大节日之一,节日的内容除了修禊之外,主要是春游踏青、临水宴饮。唐朝时,皇帝在这天也要在曲江池宴会群臣,同甘共苦行祓禊之礼:“三月三日上巳之辰……赐宴曲江,倾都禊饮、踏青。杜甫《丽人行》诗中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就是对唐代长安节日盛景的描绘。
   
谷雨时节,百花渐次开放,到处都是花团锦簇的景象,此时的诗词歌赋多以写景为主。因为春天马上就要过去了,所以很多诗中还掺杂了诗人感伤的情怀。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的这首《春日》,婉约清丽,以芍药、蔷薇抒情,用清新造境。司掌四月蔷薇的花神为南朝陈后主妃子张丽华。据说每年蔷薇花盛开的季节,胭脂井边都开满了红色蔷薇花,伴着微雨盛放在荒寂小院内,花事昌盛又悲凉。明末诗人王象春《山家》曰:山家香橡饱椿芽,雨歇篱傍自种花。割麦绩麻旋剥枣,一年三度坐牛车。描写出随一年四季不断变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劳耕作,自食其力的山民淳朴之风。唐代张志和的《渔歌子》脍炙人口,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把晚春诵成了光阴里最温美闲雅的词,渲染开来的是一派日和花盛、春景氤氲的景象。整首词炼字设色清闲幽淡,写意十分疏朗,风格幽丽清远。《蕙风词话》中况周颐写到: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张志和就是这样写景的高手,用字清新雅丽,诗风淡朴轻柔,自然清秀,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春汛时期的钓鱼山水画,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唐诗人韦庄云: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全诗采取的是侧面烘托的手法,着意营造一种梦幻式的情调氛围,让读者透过这层隐约的感情帷幕去体味作者的感慨。清代诗人蔡云有诗《吴歌》:神祠别馆聚游人,谷雨看花局一新。不信相逢无国色,锦棚只护玉楼春。吴歌,就是吴地的民谣,苏州地区有谷雨看花的习俗,谷雨时节到园林里看牡丹,同时品尝新鲜的碧螺春茶。谷雨节气雨水丰泽明净,繁花于此时尽展妍媚芳姿,是一种清淡不惊的静雅美。范成大的《蝶恋花》描绘出一幅清新、明净的水乡春景,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词作散发着浓郁而恬淡的农家生活气息,自始至终都流露出乡村景色的美丽与人情的淳朴、宁静、和谐,表现出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唐朝诗人崔护的《三月五日陪裴大夫泛长沙东湖 》意境优美,上巳馀风景,芳辰集远坰,彩舟浮泛荡,绣毂下娉婷。林树回葱蒨,笙歌入杳冥。湖光迷翡翠,草色醉蜻蜓。鸟弄桐花日,鱼翻谷雨萍。从今留胜会,谁看画兰亭。元代文学家仇远的《浣溪沙》较为清新自然,红紫妆林绿满地,游丝飞絮两依依。正当谷雨弄晴时。射鸭阑干苍藓滑,画眉小槛晚花迟。一年弹指又春归。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古人惜春,作送春诗告别春天。杨万里有《三月二十七日送春绝句》:只余三日便清和,尽放春归莫恨它。落尽千花飞无絮,留春肯住欲如何?贾岛题《三月晦日赠刘平事》:三月正当三十日,风光别我苦吟身。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
     
谷雨,是山中采茶的好时节。唐代诗僧齐已在《谢中上人寄茶》一诗中写: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谷雨时节的茶称为雨前茶。明代茶人许次纾在《茶疏》中这样写到: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若宜再迟一二日,期待其气力完足,香烈尤倍,易于收藏。用谷雨时节洁净雨水泡的茶,茶香馥郁。唐代吕温《三月三日茶宴序》也有非常精彩的描述:三月三日,上巳楔饮之日也。诸子议以茶酌而代焉。乃拨花砌,爱庭阴,清风逐人,日色留兴。卧借青霭,坐攀香枝,闻莺近席而未飞,红蕊拂衣而不散。乃命斟香沫。浮素杯,殷凝珑拍之色,不令人醉,微觉清思,号五云仙浆。无复加也。清代著名画家汪士慎在品味泾县的白云茶时,曾写下的优美诗句:共对幽窗吸白云,令人六腑皆清芬。
   
杨花落尽子规啼,时到谷雨,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已是暮春季节,正如唐代陆贽《登高台赋》中所描绘的那样:条风始至,散灼灼之红桃,谷雨初收,润萋萋之绿里。杜甫诗云:“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此时风絮满天,堪为奇观。苏轼在《和孔密州五绝东栏梨花》中吟道:“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欧阳修在《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一词也云:“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柳絮是送春的物质。此时北方是柳絮飞舞枣发芽,燕子呢喃赏樱花的季节,而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的桃花汛期,当是对江南景象的真实写照。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清明节前烟纷飞,细风吹雨弄轻阴,清明节后暖蒸晴烟,柳丝撩乱,春到了匆匆将谢时节。海棠桃李已然褪色,蜂群飞至,蝶影流连,燕雏呢喃。辛弃疾词曰:莺未老。花谢东风扫。秋千人倦彩绳闲,又被清明过了。日长减破夜长眠,别听笙箫吹晓。锦笺封与怨春诗,寄与归云缥缈。谷雨时节群芳落英,残红满地,正当人们无计留春驻时,牡丹便展开笑颜,转瞬之间,干娇万态破朝霞,浮红沉苍,葳蕤生姿,留住七分春色。牡丹在明代嘉靖年问就栽培已盛,《菏泽县志》记载:每当仲春花发,出城迤东,连阡接陌,艳若蒸霞。在江南,牡丹花俗称谷雨花,有谷雨三朝看牡丹之谚。赏牡丹之风,始自大唐,而盛极于宋。唐时,长安赏牡丹的活动最为隆盛,宫廷、民间皆趋之若鹜。唐李肇《国史补》载:长安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就观为耻。人种以求利,一本有值数万者。《南部新书》中也有记载:长安三月五日看牡丹,奔走车马。白居易《牡丹芳》一诗写得更是生动:秾姿贵彩信奇绝,杂卉乱花无比方。石竹金钱何细碎,芙蓉芍药苦寻常。遂使王公与卿士,游花冠盖日相望。庳车软舆贵公主,香衫细马豪家郎。卫公宅静闭东院,西明寺深开北廊。戏蝶双舞看人久,残莺一声春日长。共愁日照芳难驻,仍张帷幕垂阴凉。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其盛况从诗中可以想见。白居易的《买花》说: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描绘出唐时帝京长安牡丹花市的盛况。宋邵雍写有《洛阳春吟》,洛阳人惯见奇葩,桃李花开未当花。须是牡丹花盛发,满城方始乐无涯。可见到宋代,洛阳牡丹花市盛况不衰。司马光有诗:小雨留春春未归,好花虽有恐行稀。劝君披取渔蓑去,走看姚黄判湿衣。
    
三春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谁与同,清明过后,雨生百谷,山间采茶忙,水田白鹭飞,宿雨闹池塘,青苔换新衣。落红似霰,绛英满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玉井苍苔春院深,桐花落地无人扫,浮萍在桃花流水中涨满小溪。遮日小荷圆,喁喁鱼闯萍,池塘湖面生机无限。青蒲丛中,水凫雏鸣,鸂鶒浮沉,春雁隐舟,争浴相喧,袅枝翻翠羽,溅水跃红鳞。此时莺声已老,林野间已经有了熏风,春笋已经长成新篁,夏季到来前,殿后之春花,惟有牡丹,遍地嫣红欲倾国,姚黄魏紫,开作群芳主,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在绽放其雍容华贵时,红药也就在梨花飘雪后开始染阶,芍药孤栖香艳晚”。此时,立夏尚未至,林薄蚊未生,池静蛙未鸣,鸟鸣残花枝。蔷薇爬成满墙满架。牡丹零落之后,就剩芍药约荼蘼留客了,而苦楝更在荼蘼后,淡紫色的花吹着细细花序,送春归去。待得楝花飘砌,梅雨来,萍风起,便是一年春宴罢。鸣鸠语燕声相应,又是人间一度春。

                           2018.04.20
谷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清明诗话
后一篇:立夏诗话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