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3个月小记

(2013-02-19 08:59:44)
标签:

杂谈

分类: 育儿

    去年的春节,娃还不会走呢,今年的春节不仅满地跑,而且很多简单的词句都会说且不知疲倦的叨叨。

在奶奶家过年,他成了香饽饽,爷爷奶奶的疼爱自不必说,家里来的亲戚朋友也都乐得夸两句这孩子真可爱之类的溢美之词。小家伙受了鼓舞也乐得表演他那有限的才艺,譬如接个古诗,数个数,叫叫大人的名字之类的,赶上状态好,还能落落大方的对客人说句恭喜恭喜。

我们发现,只要是之前频繁给娃唱的儿歌,读的古诗,讲的绘本,人家都记住了,只要起个头就能接下句。这也更提醒小宝宝的爸妈们,一定要不懈怠的给娃讲故事唱儿歌,所有的这一切都在娃脑子里留下了印记。

小家伙现在的词汇量感觉已经可以独立过日子了哈。譬如他玩的正高兴,奶奶非要凑过来干扰,人家就会说“奶奶走开”。奶奶表示十分吃惊哈。

其实,最近他还吐出过“他奶奶的”这个词组,可能是听了大人偶尔说过这个。他在北京家里说的时候,我赶紧暗示大家不要关注,冷处理,他就不觉得这个词好玩了。还好,在奶奶家,他没有重复该词组,否则奶奶得多火大啊。

过年期间自然是压岁钱满天飞,我们给人家孩子,人家给我家孩子。我现在对于这种人民币给来给去,真是烦透了。有个红包包着还好,有很多都是直接把钞票塞到孩子怀里,还非得让孩子伸开手拿着。哎,中国这些传统有的真该改改了。比如改成大人每人写一张贺卡留给孩子多好啊,写上一些对孩子的寄语。

拿到的压岁钱回到家就都交给奶奶了,毕竟奶奶也给出去了很多压岁钱。但我们回到北京下火车后,小家伙在口袋里竟然摸出两张百元钞,我都不记得这是哪位亲戚塞给孩子的了。

话说,就是过节这几天,他学会了把手伸到口袋里这个动作,有时故意双手插到裤兜里耍酷呢。但是拖鞋还是不会穿,老舅奶奶给娃手工做了一双拖鞋,结果他穿上之后走两步就全掉了。

奶奶家里挂有一张我和娃爸的婚纱照,结果小家伙说那是“姐姐和爸爸”,我说那是妈妈,不是姐姐,但下次他还说是姐姐,或者说是“姐姐,爸爸和妈妈”,简直见鬼啊。现在见到任何年轻女性,他大半会叫做姐姐,有时叫做阿姨。可能和“巧虎”有关,巧虎里都是这姐姐那姐姐的。关键是娃奶奶听了之后,竟然解释说,“孩子认不得了,可能照片上的妈妈那时还年轻。。。”哇,我的婆婆啊,这得多沧桑啊,以至于我娃已经认不出那是我了吗。

儿不嫌母老,他最近这段时间,那是相当“恋母”啊,有事没事就把“找妈妈”挂在嘴头,好似我随时都可能消失不见一样。

只要一不小心跌倒或者碰到桌椅之类的,人家就十分紧张地跑过来告诉我“受~~了”,我要是问“哪里受伤了”,会指着“受伤”部位告诉我,并且还补充说,“妈妈没有受伤”。

最近似乎情绪超敏感,譬如玩游戏,一遍遍重复,如果我说“哎呀,妈妈累了,不想玩了,咱明天再玩儿这个游戏吧”,他就会突然大哭,而且是跑到我这里,把头埋在我的腿上委屈的哭。我的妈呀,这也太脆弱了吧,我就是随口一说,并不是很凶狠的说,哎娃娃的脸啊。如果从其他人那里受了所谓的“委屈”,娃也会闭着个眼,一路找到我这里,趴我腿上哭,哎,这个时候咱感觉自己真重要啊,务必给娃一个倾诉的大腿哇。

喜欢重复是这段时间的明显特点,一个游戏只要他觉得好玩,一定要再来再来。他喜欢爬到奶奶家的窗台上,要打开窗户,我给他打开之后发现有风好冷,我就说“好冷哦,快关上吧”。霍,人家学会了,不停地打开关上,打开之后,就双手抱肩,说“好冷哦”,然后自己再关上,还一边说“关上吧”。

喜欢我和他爸一起和他唱“幸福拍手歌”,霍,一唱完马上就说“还要”,有一天晚上唱了n遍之后,我嗓子都冒烟了,我就说“妈妈的嗓子都唱疼了,咱们明天再唱吧”,得,马上就满脸惊诧状,大哭起来。

洗澡的时候看到喷头放水,人家就说“流水哗啦啦”,在外面玩儿,一看到红旗,就说“红旗”,看到有小鸟飞过,就十分兴奋地指着说“小鸟”。

有一些在我们看起来十分有难度的句子,人家竟然也能蹦出一两句了,比如《我爸爸》和《我妈妈》里最后一页都是“我爱他,而且你知道吗。。。”。只要我们读到“我爱他,”,小家伙马上就能接上“而且你知道吗。。。”这么小的人儿说“而且”,听起来十分好玩呢。

前几天,我们还玩儿这个游戏,就是我对娃说,“贝贝,你看着妈妈的眼睛”,然后他看着我,我缓缓地说“贝贝,妈妈爱你”,然后他就会说“而且你知道吗?”我们玩儿的乐此不疲,每每这个时候,我就觉得像孩子一样啥玩儿真放松!

虽然看起来他已经能说非常多的词了,但还是掌控不好,比如《我妈妈》里说妈妈“像沙发一样舒适”,他每次都说成“发沙”,摩托车他说出来就成了“托摩车”。这让我想起了印巴人的英语,我们总觉得人家发音不准听起来很可笑,但问题是人家敢说,时间久了就说的很流利,而中国式英语就太哑巴了,单词认识一大堆,就是张不开嘴。所以还是小孩子深谙语言之道,不管对错,先大胆地说出来,说着说着就全都对啦。

时间如那啥来着,真是嗖嗖地飞过啊,23个月也就意味着,小家伙马上就要进入传说中的terrible two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