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靠”字的前世今生——“国骂”的华丽转身

(2011-07-13 15:22:33)
标签:

杂谈

大约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个“靠”字开始现身媒体,渐渐成为时髦青年的口头常语。一位80后知名女作家,在跟父亲对话中,竟也带有“靠”“我靠”。

岂不知“靠”的出身原本是国骂“cao(去声)”!“cao”一用上英文读音,土俗詈语换上洋装,就成了别致的“新词语”。

谓予不信,讲个更曲折离奇的词音变化你听听。

好友W君告诉我,他六十年代在黑龙江大学读书时的一位同窗,说话常带口头语“cao”,大家都喊他“老氧”(老杨),其人并不姓杨。

原来另一位同窗某君,把汉语拼音“cao”,转读为生石灰的化学分子式“氧化钙”,简称“老氧”。真是有才!!

由詈语而转化为叹词,可能是汉语文化的特色。(世界语言丰富多彩,不排除其他语言也有类似现象。)除了北京官话的“靠”以外,还有胶辽官话的“逼养的”,中原官话的“日他姐”,以及近年风行的“哇塞”。

它们单独成句,表达一种强烈的情绪,或暴怒,或惊诧,或极端愤慨,或甚为鄙夷。用于朋友的狡黠言行,甚至还可以表示某种赞叹。比如听了上文某君的“氧化钙”杰作,年轻人也许击节赞赏:“cao”!原来如此!

毕竟詈语粗俗,汉语又不乏避讳意识,像“靠”,像“氧化钙”,这样一转换,就“雅”了一点。但变换既久,大家都通晓其义了,又显得欲盖弥彰了,就再变换一下。

“靠”的前生如此,后世有将如何变化呢,且拭目以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