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昙华林

标签:
武汉昙华林 |
分类: 行旅印象 |

昙华林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老城区东北部,始建于1371年,地处花园山北麓与螃蟹岬南麓之间,全长1200米,核心区域占地面积37000平方米,有着“活着的武汉近代史书”之称,是武汉市唯一的历史文化风貌街区。
明清时期,这里曾是湖北全省各县秀才下榻于此、苦心研读备考的地方,是清廷负责地方军事衙门的所在地,并有以戈甲命名的营盘。1861年汉口开埠后,昙华林一带逐渐形成华洋杂处、比邻而居的地域特色。各流派建筑于此,中西文化交汇,风雨不变百年古街,令人叹为观止。
历史上的昙华林是指与戈甲营出口相连的以东地段。1946年,武昌地方当局将戈甲营出口以西的正卫街和游家巷并入统称为昙华林后,其街名一直沿袭至今。
昙华林大部分名人故居、公馆依山而建,民居错落,互为参差,分布于昙华林正街、戈甲营、花园山北麓和螃蟹岬南麓的建筑密集地带,见证了各阶层当时的人居环境和生活环境,反映了历史街巷的结构形态和基本骨架,形成了昙华林颇具特色的古韵街巷建筑文化。
受西方文化及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和价值观的影响,中国第一座公共图书馆学科在此建立;一批民主战士在此组成了湖北最早的反清反封建的革命团体。吴禄贞领导的"花园山聚会",刘静庵领导的"日知会",熊十力领导的"黄冈军学会",梁耀汉领导的"群学社"相继在这里诞生。这些团体催生了一大批辛亥武昌起义的仁人志士。
现在的昙华林,是在2005年开始进行大规模修缮工,后续又打造了城墙博物馆、北欧文艺小镇、当代艺术中心、非物质文化体验馆、文物修复体验园、昙华文创区、书文化体验区、昙华剧场等八大文化品类,获得“2020中国旅游商品大赛”入围奖、2022年度湖北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优秀案例。
谢谢!
前一篇:武汉洪山公园·无影塔
后一篇:武汉·梦时代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