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口的那座桥……
(2022-04-07 17:40:08)
标签:
大别山区桥煤山小镇随笔 |
分类: 往日闪存 |
文 / 煤山小镇
母亲走后的头一年,村头的大桥通车了。
母亲是镇上一名小职员,退休多年,一生节俭。
但为了支援修桥,毫不犹豫地捐款一千元,尽了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
大别山南麓的鄂东老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境内山峰起伏,绵延蜿蜒。
其中北部大别山主峰天堂寨,向东北延伸,构成了云峰顶、石鼓寨等
一系列山峰,再向西分支为三大山脊,夹着东西两条河流,贯穿全境。
西河河套的山脚下,村头大桥的北边桥头处,就是母亲的出生地。
过去是趟水过河,再到独木桥,石板桥,桨砌片石的滚水坝,出行那叫一个难,
现在是两车道的混凝土高架大桥,还装了路灯并在引桥人行道两侧装了休息椅。
对于一个小山村来说,一座百米宽的过河桥见证了时代的进步,
浓缩着老区村民出行的历史。
乡亲们在回忆历史时,经常说到要感谢一个人——洪平安。
他当时是这个革命老区的县委书记。
还是在农业学大寒时期,洪书记力排众议,带领全县人民战天斗地兴修水库,向河道要良田。
50余公里长的弯曲河道进行等宽筑坝拉直,硬生生地缩短到现在30公里。
在河道的上游,修筑一座大型水库大坝,蓄水防洪、灌溉发电,现在成为县城居民饮用水源。
整个库区经过几十年的不断保护性建设及开发,如今成了国家级湿地公园。
河道经过筑坝拉直后,将原先围饶山脚而行的盘曲公路改到坝上,
铺上沥青,加了护栏,醒目的斑马线,两边坡面大量绿化植树,每隔几里地置班车候车棚室…
像联排别墅一样的村落,公路沿着西河堤岸笔直通向远方,一眼望不到尽头。
山脚下的茶园似绿草如茵一层层,一片片,各类民宿和避暑山庄点点缀其间…
如今30公里长的县级乡村大道很多路段已经是‘树隧道’了,
加上政府合力打造的“西河十八湾”景点,
已经成为老区美丽乡村建设的一张亮丽的名片。
今年的清明回乡祭祖,没有“雨纷纷,欲断魂”的阻滞,倒像是一次轻松的踏青之旅。
阳光明澈,山风微澜,一片初春和蔼的气息。
只是,车至桥头,略过一丝谈谈的哀思……
桥是通了,母亲却不见了。
谢谢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