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查看原文:http://120.24.210.198/film/?p=24227
顾长卫是我很喜欢的一位摄影师,仅从《立春》开场的五分钟镜头拉片,观摩一下摄影师导演的讲故事方法:
场号 |
镜号 |
景别 |
摄法 |
气氛 |
内容 |
音乐 |
音响 |
长度 |
分析 |
1 |
1 |
|
|
|
北京保利华亿传媒有限公司 |
起 |
无 |
6秒 |
|
|
2 |
|
|
|
顾长卫导演作品 |
|
|
6秒 |
|
|
3 |
|
|
|
出品人 董平 |
|
|
5秒 |
|
|
4 |
|
|
|
制片人 顾长卫 二勇 |
|
|
5秒 |
|
2 |
1 |
小全景 |
下摇 逆光 |
日外 |
(淡入)镜头从亭子的顶部移到了亭子的底部,亭子斑驳,天空灰蒙蒙的,风吹动着树枝来回摆动。字幕:立春一过,实际上城市里还没啥春天的迹象。(淡出) |
|
风声 |
12秒 |
斑驳的亭子,枯黄的野草,镜头简单的运动却展示出了冬去春来的景象。 |
|
2 |
大全景 |
固定机位 |
日外 |
(淡入)摄像机架在一座小山包上,近处是枯黄的树枝野草,远处是低矮的平方,天空灰蒙蒙的。字幕:蒋雯丽 但是风真的就不一样了,风好像在一夜间就变得温润潮湿起来了。(淡出) |
|
风声 |
9秒 |
大全景,向观众进一步的展示了环境,大概是中国九十年代的场景。 |
|
3 |
大全景 |
固定机位 |
日外 |
(淡入)低矮的平方和灰白色的天空。字幕:这样的风一吹过来,我就可想哭了。(淡出) |
|
风声 |
6秒 |
从画面上看得出,这是一个比较贫困的地区。 |
|
4 |
大全景 |
固定机位 |
日外 |
(淡入)大片低矮的平房占屏幕的三分之二,平房的烟囱冒着烟,更是给画面增加了雾的感觉。字幕:我知道我是自己被自己给感动了,焦刚 |
|
风声 |
9秒 |
低矮的平房的烟囱冒着烟,使原本沉寂的小城有了生机,冬去春来,又该是万物待发的景象。 |
|
5 |
|
|
|
字幕:立春 |
渐弱 |
无 |
9秒 |
|
3 |
1 |
全景 |
下移 下摇 (摇臂) |
日外 |
镜头从工厂高耸的烟囱开始,下摇加下移,出现了楼房街道,还有洪水般下班的人群。字幕:那温柔的春风已苏醒 服装设计:相红辉 作曲: 窦鹄 剪辑:杨红雨 |
起 |
同期声 |
20秒7帧 |
烟囱是工业时代的象征,影片一开始就从一根高耸的烟囱开始,并且镜头下摇中出现了下班的人潮,背景音乐是一首高雅的歌剧,这样的音乐与画面似乎是不那么匹配,甚至是有些滑稽,这说明在工业时代下,人性压抑,使艺术没有了栖息之地。 |
|
2 |
中景 |
固定机位 |
日外 |
拍摄的是群众们的背影,他们穿着色彩单调的大衣,各自骑着各自的自行车,之间没有交谈对话。字幕:她到处创造。 |
|
同期声 |
5秒12帧 |
服饰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特征,单调的服饰象征着物资的匮乏,说明在生活都困难的年代,怎么会有艺术的大发展。 |
|
3 |
小全 |
右摇 |
日外 |
从正面俯拍下班的人群。字幕:空气清新,大地欢腾 录音:王学义 |
|
同期声 |
4秒5帧 |
|
|
4 |
中景 |
固定机位 |
日外 |
拍摄的是群众们的背影 |
|
同期声 |
4秒10帧 |
|
|
5 |
中景 |
固定机位 |
|
这个镜头与前边的景别有所变化,画面拍摄的景别是工人们的半身,人群中出现了身体微胖的主人公周瑜。 字幕:大地欢腾 美术:杨帆 |
|
同期声 |
7秒13帧 |
景别的变化,使人物的面部表情得以展现,景别的逼近,主人公出场也很符合电影语言逻辑。 |
|
6 |
中景 |
右移 右摇 (摇臂) |
日外 |
周瑜被广播中的歌声吸引,停下自行车,慢慢推着向前走,在喇叭下面停下,注视着正在播放歌曲的喇叭。 字幕:可怜的心呐,别害怕 天地间万物正在变化 天地间万物正在变化 摄影:王雷 编剧:李樯 |
|
同期声 |
22秒7帧 |
主人公周瑜停下欣赏歌曲,而其他人则对歌曲似乎不屑于听,纷纷从周瑜身边驶过,可见那时候的人们只为生计奔劳,毫无艺术追求。 |
|
7 |
近景 |
固定机位 |
日外 |
镜头给了放音喇叭一个近景。 导演:顾长卫 |
|
同期声 |
4秒18帧 |
我理解这是导演亲自设计的,有一定的玩味在里边,这正是顾长卫导演所追求的风格。 |
|
8 |
近景 |
固定机位 俯拍 |
日外 |
周瑜站在喇叭下认真听着广播里的人声,身后是匆匆驶过的人群。 字幕:刚才您听到的是女高音独唱《暮春》,演唱者市师范学院音乐教师王彩玲,下面请欣赏二人台选段。 |
|
同期声 (自行车铃声,风声) |
15秒13帧 |
广播中放的歌并不是在当时普及的,因此歌再者代表着艺术,导演想表现周瑜也许是那个时代唯一能够被艺术吸引的人。 |
4 |
1 |
全景 |
先固定,后随人物运动右摇 |
日内 |
周瑜从屋外走进一条昏暗的走廊,在走上楼梯的过程中听见了黄四宝母亲的骂声和摔东西的声音。字幕:这些都是啥东西,这画的都是啥东西这是,你看这些流氓东西,白养他这么大了,你看看,你看看他再画这些乱七八糟的的。 |
广播歌声(音量很小) |
同期脚步声,周瑜妈妈的骂声 |
16秒17帧 |
|
|
2 |
中景 |
镜头跟随黄四宝的母亲镜头晃动 |
日内 |
黄四宝的母亲一边骂着,一边摔黄四宝画的画,周瑜在一旁劝说黄四宝的母亲。最后黄四宝的母亲摔门而走。周瑜开始收拾黄四宝的画。字幕:我非把他手剁了不可,哎呀气死我了。至于不至于姨姨,生这么大的气,连你也不是个好东西,你看看你看看,每天跟着黄四宝后面瞎转,真是狗眼看人高真是的,姨姨,别看黄四宝现在是虎落平阳,一旦有一天成了雄狮,你可别后悔。雄狮,哎呀他就是猪,还雄狮,白养活他二十七八岁了,从来没给家里拿过一分钱,我让他画。 |
广播歌声(音量很小) |
同期声 |
49秒21帧 |
|
|
3 |
中景 |
镜头跟随黄四宝运动摇晃 |
日内 |
黄四宝从床底下钻出来,拿起一幅自己正在花的人体画继续自己的创作。字幕:哎呀吓死我了,你钻床底下做啥啦,我妈真是个泼妇,我正在画自己的人体,她就闯进来了,那你怎么不把门插住呢?她有我门上的钥匙了,我一听见开门声,就赶紧钻到床底下去了,你这是画的啥风格,野兽派?你懂个啥啦。 |
广播歌声(音量很小) |
同期声 |
42秒12帧 |
这个片段中有镜子出现,镜子中是黄四宝在作画,周瑜站在他的身后,问黄四宝画的是啥,黄四宝冷冷地回了一句你懂个啥。简单的场景交代了两人即亲密又疏远的关系,他们俩在艺生活上亲密的,从黄四宝母亲的话中便可得知,但是在艺术上两人疏远。 |
5 |
1 |
大全景 |
固定机位 |
日外 |
大大的院子里,两坐在一棵树下。 |
无 |
环境音 鸟声 |
5秒12帧 |
这个镜头的构图别具匠心,一个空旷的大院,只有两人坐在一棵枯树下,给观众一种孤独寂寞的感觉。导演寓意在那种大环境下,追求艺术反而成为一种孤独的行为。 |
|
2 |
中景 |
慢慢下摇然后快速右摇跟随王彩玲的行动 |
日外 |
周瑜和黄四宝在互相对侃的过程中,看见了演唱《暮春》的真人王彩玲。字幕:我把脑子想破了也没想明白,你都三十好几的老男人了,咋一黑夜想起学唱歌了?革命不分先后,学习不分长幼。(小声)她就是王彩玲。王老师好。 |
无 |
环境音 鸟声 |
31秒21帧 |
镜头简单,交代事情明确。 |
|
3 |
近景 |
镜头跟随王彩玲摇 |
日外 |
镜头跟随王彩玲 字幕:看她那样还挺牛逼的啊, |
无 |
环境音 鸟声 |
8秒13帧 |
镜头给王彩玲,主人公出场有力。 |
|
4 |
近景 |
固定机位 |
日外 |
来那个人仍然坐在石台上议论着王彩玲。黄四宝是在损王彩玲,而周瑜却在极力维护王彩玲。字幕:牛逼个啥,她根本不是音乐学院的正式生,进修的,咱俩没弄错吧,那么美的声音,会是从这么丑的人嘴里唱出来的?那也比你强,考了五年的美院没考中。人家还在北京进修过呢。 |
无 |
环境音 鸟声 |
24秒7帧 |
从两人坐的空隙中拍摄王彩玲,预示着王彩玲将会对两人的生活产生影响。两人的谈话充满了不愉快的语气,黄四宝对王彩玲是贬,而周瑜是藵,黄四宝说的是事实,而周瑜极力反驳,说明周瑜心中不只是喜欢唱歌,而是喜欢唱歌的人。 |
6 |
1 |
中景 |
推镜头 |
日外 |
镜头向前推进,拍摄正在洗东西的王彩玲,当黄四宝第二次喊王彩玲时,王彩玲才半信半疑地转过头。 字幕:王老师,王老师 找我啦? |
无 |
环境音 鸟声 |
18秒23帧 |
镜头推进,模拟周瑜和黄四宝的主观视角,王彩玲背对镜头,弓腰撅屁股,为脸部特写出场做丑化铺垫;王彩玲听到喊声疑惑地转过头,说明很少有人找她。 |
|
2 |
中景 |
固定机位 |
日外 |
黄四宝介绍自己和周瑜,镜头是过王彩玲的肩。字幕:我是炼钢厂职工,是美术家协会会员。我叫黄四宝,他是我一个大哥叫周瑜。 |
无 |
环境音 |
7秒22帧 |
|
|
3 |
中景 |
固定机位 |
日外 |
镜头给的是周瑜和黄四宝的背影,王彩玲在两人的中间。字幕:他在广播里听见你唱歌,感动的都哭了,他想认你当老师,你看行吧?我教不了,我就是暂时在这,很快就要调到北京去了,很抱歉。 |
无 |
同期声 |
15秒24帧 |
这个镜头跟第24个镜头很像,都寓意着两人要跟王彩玲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虽然被拒绝,但是王彩玲任然进入了两人的生活。 |
场号 |
镜号 |
景别 |
摄法 |
气氛 |
内容 |
音乐 |
音响 |
长度 |
分析 |
1 |
1 |
|
|
|
北京保利华亿传媒有限公司 |
起 |
无 |
6秒 |
|
|
2 |
|
|
|
顾长卫导演作品 |
|
|
6秒 |
|
|
3 |
|
|
|
出品人 董平 |
|
|
5秒 |
|
|
4 |
|
|
|
制片人 顾长卫 二勇 |
|
|
5秒 |
|
2 |
1 |
小全景 |
下摇 逆光 |
日外 |
(淡入)镜头从亭子的顶部移到了亭子的底部,亭子斑驳,天空灰蒙蒙的,风吹动着树枝来回摆动。字幕:立春一过,实际上城市里还没啥春天的迹象。(淡出) |
|
风声 |
12秒 |
斑驳的亭子,枯黄的野草,镜头简单的运动却展示出了冬去春来的景象。 |
|
2 |
大全景 |
固定机位 |
日外 |
(淡入)摄像机架在一座小山包上,近处是枯黄的树枝野草,远处是低矮的平方,天空灰蒙蒙的。字幕:蒋雯丽 但是风真的就不一样了,风好像在一夜间就变得温润潮湿起来了。(淡出) |
|
风声 |
9秒 |
大全景,向观众进一步的展示了环境,大概是中国九十年代的场景。 |
|
3 |
大全景 |
固定机位 |
日外 |
(淡入)低矮的平方和灰白色的天空。字幕:这样的风一吹过来,我就可想哭了。(淡出) |
|
风声 |
6秒 |
从画面上看得出,这是一个比较贫困的地区。 |
|
4 |
大全景 |
固定机位 |
日外 |
(淡入)大片低矮的平房占屏幕的三分之二,平房的烟囱冒着烟,更是给画面增加了雾的感觉。字幕:我知道我是自己被自己给感动了,焦刚 |
|
风声 |
9秒 |
低矮的平房的烟囱冒着烟,使原本沉寂的小城有了生机,冬去春来,又该是万物待发的景象。 |
|
5 |
|
|
|
字幕:立春 |
渐弱 |
无 |
9秒 |
|
3 |
1 |
全景 |
下移 下摇 (摇臂) |
日外 |
镜头从工厂高耸的烟囱开始,下摇加下移,出现了楼房街道,还有洪水般下班的人群。字幕:那温柔的春风已苏醒 服装设计:相红辉 作曲: 窦鹄 剪辑:杨红雨 |
起 |
同期声 |
20秒7帧 |
烟囱是工业时代的象征,影片一开始就从一根高耸的烟囱开始,并且镜头下摇中出现了下班的人潮,背景音乐是一首高雅的歌剧,这样的音乐与画面似乎是不那么匹配,甚至是有些滑稽,这说明在工业时代下,人性压抑,使艺术没有了栖息之地。 |
|
2 |
中景 |
固定机位 |
日外 |
拍摄的是群众们的背影,他们穿着色彩单调的大衣,各自骑着各自的自行车,之间没有交谈对话。字幕:她到处创造。 |
|
同期声 |
5秒12帧 |
服饰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特征,单调的服饰象征着物资的匮乏,说明在生活都困难的年代,怎么会有艺术的大发展。 |
|
3 |
小全 |
右摇 |
日外 |
从正面俯拍下班的人群。字幕:空气清新,大地欢腾 录音:王学义 |
|
同期声 |
4秒5帧 |
|
|
4 |
中景 |
固定机位 |
日外 |
拍摄的是群众们的背影 |
|
同期声 |
4秒10帧 |
|
|
5 |
中景 |
固定机位 |
|
这个镜头与前边的景别有所变化,画面拍摄的景别是工人们的半身,人群中出现了身体微胖的主人公周瑜。 字幕:大地欢腾 美术:杨帆 |
|
同期声 |
7秒13帧 |
景别的变化,使人物的面部表情得以展现,景别的逼近,主人公出场也很符合电影语言逻辑。 |
|
6 |
中景 |
右移 右摇 (摇臂) |
日外 |
周瑜被广播中的歌声吸引,停下自行车,慢慢推着向前走,在喇叭下面停下,注视着正在播放歌曲的喇叭。 字幕:可怜的心呐,别害怕 天地间万物正在变化 天地间万物正在变化 摄影:王雷 编剧:李樯 |
|
同期声 |
22秒7帧 |
主人公周瑜停下欣赏歌曲,而其他人则对歌曲似乎不屑于听,纷纷从周瑜身边驶过,可见那时候的人们只为生计奔劳,毫无艺术追求。 |
|
7 |
近景 |
固定机位 |
日外 |
镜头给了放音喇叭一个近景。 导演:顾长卫 |
|
同期声 |
4秒18帧 |
我理解这是导演亲自设计的,有一定的玩味在里边,这正是顾长卫导演所追求的风格。 |
|
8 |
近景 |
固定机位 俯拍 |
日外 |
周瑜站在喇叭下认真听着广播里的人声,身后是匆匆驶过的人群。 字幕:刚才您听到的是女高音独唱《暮春》,演唱者市师范学院音乐教师王彩玲,下面请欣赏二人台选段。 |
|
同期声 (自行车铃声,风声) |
15秒13帧 |
广播中放的歌并不是在当时普及的,因此歌再者代表着艺术,导演想表现周瑜也许是那个时代唯一能够被艺术吸引的人。 |
4 |
1 |
全景 |
先固定,后随人物运动右摇 |
日内 |
周瑜从屋外走进一条昏暗的走廊,在走上楼梯的过程中听见了黄四宝母亲的骂声和摔东西的声音。字幕:这些都是啥东西,这画的都是啥东西这是,你看这些流氓东西,白养他这么大了,你看看,你看看他再画这些乱七八糟的的。 |
广播歌声(音量很小) |
同期脚步声,周瑜妈妈的骂声 |
16秒17帧 |
|
|
2 |
中景 |
镜头跟随黄四宝的母亲镜头晃动 |
日内 |
黄四宝的母亲一边骂着,一边摔黄四宝画的画,周瑜在一旁劝说黄四宝的母亲。最后黄四宝的母亲摔门而走。周瑜开始收拾黄四宝的画。字幕:我非把他手剁了不可,哎呀气死我了。至于不至于姨姨,生这么大的气,连你也不是个好东西,你看看你看看,每天跟着黄四宝后面瞎转,真是狗眼看人高真是的,姨姨,别看黄四宝现在是虎落平阳,一旦有一天成了雄狮,你可别后悔。雄狮,哎呀他就是猪,还雄狮,白养活他二十七八岁了,从来没给家里拿过一分钱,我让他画。 |
广播歌声(音量很小) |
同期声 |
49秒21帧 |
|
|
3 |
中景 |
镜头跟随黄四宝运动摇晃 |
日内 |
黄四宝从床底下钻出来,拿起一幅自己正在花的人体画继续自己的创作。字幕:哎呀吓死我了,你钻床底下做啥啦,我妈真是个泼妇,我正在画自己的人体,她就闯进来了,那你怎么不把门插住呢?她有我门上的钥匙了,我一听见开门声,就赶紧钻到床底下去了,你这是画的啥风格,野兽派?你懂个啥啦。 |
广播歌声(音量很小) |
同期声 |
42秒12帧 |
这个片段中有镜子出现,镜子中是黄四宝在作画,周瑜站在他的身后,问黄四宝画的是啥,黄四宝冷冷地回了一句你懂个啥。简单的场景交代了两人即亲密又疏远的关系,他们俩在艺生活上亲密的,从黄四宝母亲的话中便可得知,但是在艺术上两人疏远。 |
5 |
1 |
大全景 |
固定机位 |
日外 |
大大的院子里,两坐在一棵树下。 |
无 |
环境音 鸟声 |
5秒12帧 |
这个镜头的构图别具匠心,一个空旷的大院,只有两人坐在一棵枯树下,给观众一种孤独寂寞的感觉。导演寓意在那种大环境下,追求艺术反而成为一种孤独的行为。 |
|
2 |
中景 |
慢慢下摇然后快速右摇跟随王彩玲的行动 |
日外 |
周瑜和黄四宝在互相对侃的过程中,看见了演唱《暮春》的真人王彩玲。字幕:我把脑子想破了也没想明白,你都三十好几的老男人了,咋一黑夜想起学唱歌了?革命不分先后,学习不分长幼。(小声)她就是王彩玲。王老师好。 |
无 |
环境音 鸟声 |
31秒21帧 |
镜头简单,交代事情明确。 |
|
3 |
近景 |
镜头跟随王彩玲摇 |
日外 |
镜头跟随王彩玲 字幕:看她那样还挺牛逼的啊, |
无 |
环境音 鸟声 |
8秒13帧 |
镜头给王彩玲,主人公出场有力。 |
|
4 |
近景 |
固定机位 |
日外 |
来那个人仍然坐在石台上议论着王彩玲。黄四宝是在损王彩玲,而周瑜却在极力维护王彩玲。字幕:牛逼个啥,她根本不是音乐学院的正式生,进修的,咱俩没弄错吧,那么美的声音,会是从这么丑的人嘴里唱出来的?那也比你强,考了五年的美院没考中。人家还在北京进修过呢。 |
无 |
环境音 鸟声 |
24秒7帧 |
从两人坐的空隙中拍摄王彩玲,预示着王彩玲将会对两人的生活产生影响。两人的谈话充满了不愉快的语气,黄四宝对王彩玲是贬,而周瑜是藵,黄四宝说的是事实,而周瑜极力反驳,说明周瑜心中不只是喜欢唱歌,而是喜欢唱歌的人。 |
6 |
1 |
中景 |
推镜头 |
日外 |
镜头向前推进,拍摄正在洗东西的王彩玲,当黄四宝第二次喊王彩玲时,王彩玲才半信半疑地转过头。 字幕:王老师,王老师 找我啦? |
无 |
环境音 鸟声 |
18秒23帧 |
镜头推进,模拟周瑜和黄四宝的主观视角,王彩玲听到喊声疑惑地转过头,说明很少有人找她。 |
|
2 |
中景 |
固定机位 |
日外 |
黄四宝介绍自己和周瑜,镜头是过王彩玲的肩。字幕:我是炼钢厂职工,是美术家协会会员。我叫黄四宝,他是我一个大哥叫周瑜。 |
无 |
环境音 |
7秒22帧 |
|
|
3 |
中景 |
固定机位 |
日外 |
镜头给的是周瑜和黄四宝的背影,王彩玲在两人的中间。字幕:他在广播里听见你唱歌,感动的都哭了,他想认你当老师,你看行吧?我教不了,我就是暂时在这,很快就要调到北京去了,很抱歉。 |
无 |
同期声 |
15秒24帧 |
这个镜头跟第24个镜头很像,都寓意着两人要跟王彩玲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虽然被拒绝,但是王彩玲任然进入了两人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