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邵鹏:《立春》人物分析

(2013-11-11 00:15:08)
标签:

杂谈

查看原文:http://www.edu-blog.cn/film/?p=7950
《立春》是我在顾长卫作品中最喜欢的一部,它非常简单,由三四个人物就架构起了作品的骨架,几个小县城的大龄文艺青年,他们有着共同的地方,都对艺术有着一腔热血,但也有各自不同之处,迥异的性格导致他们在看待艺术这件事上有着很大的区别。正是这样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让这几个人物联系在一起,又在冲突之中改变了他们人生的轨迹。

人物分析:

王老师:蒋雯丽饰演的王老师是最关键的人物,也是最为执着的一个,她在小小的县城里,能在广播里献唱,能给学生教美声,权且不论她的水平是否达到超凡的地步,从社会地位上讲,做着一份相对不错而且是自己喜欢的工作,说明世界并没有亏待她。她有着一个不切实际的愿望:唱到巴黎歌剧院去。固然人人都有梦想,她的这种执着,直接导致了她看不起小地方的人,情愿做一个老处女。她把实现自己理想的途径设定为调进北京,于是总跟人吹嘘“中央歌剧院正调我呢。”因此,不满足于现状成了她最大的内在矛盾。

黄四宝:是一个在人物性格上鱼王老师最为吻合的角色,或者说他是王老师的另一个版本,作为一个钢厂工人,黄四宝也有一份在小县城不算差的工作。他热爱绘画,能在小屋里对着镜子画自己的人体。勤奋练习的同时,年复一年地考美院,从来没过过初试,说明基本功倒地不扎实。他有着世俗的一面,既希望通过王老师离开这个县城,又无法接受这个丑女的爱,认为自己“境界没那么高”。他与王老师都有着对不得志的愤懑,认为现实亏待了他们。正因为两人有性格上的相似,所以才会发生一段暧昧的关系。

胡老师:这是这部电影中唯一一个真正被社会亏待的人,他热爱芭蕾舞到单纯的地步,“就喜欢芭蕾,啥也不顾,昏天黑地跳了十几年,想想都后怕”,这从某种程度上讲,是纯粹的理想,他与王老师有着根本的区别,喜欢艺术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去追求荣誉,或者说并不认为获得荣誉是实现理想的不二标志。他的困境在于,人们无法接受他的阴柔的性格,以及他 跳的古怪的让他们难为情的舞蹈,被学员的家人称为“二胰子”,最后难于承受这种大众的眼光,选择了飞蛾扑火的方式证明自己的正常。然而尽管进了监狱,他的热爱还在,他把监狱的布鞋当成了舞鞋,心里反而平静了。所以胡         老师的悲剧是最能折射这个社会的。

周瑜:全片最接近“正常”的一个,他虽然心中也有最初的理想:当一个主持人。但是他懂得去踏踏实实生活,想学唱歌其实是为了接近并追求王老师。热心肠的他乐于帮助朋友,在黄四宝落榜之后安慰他,甚至自己灌了酒后去找王老师求情,让她帮黄四宝去京城追求理想。不料为他人做了嫁妆,两个理想主义者把他排挤在外。他骨子里带着小市民的幸灾乐祸,黄四宝去深圳他空前得意起来。

以上这三人的关系是剧情发展的主要动力,以周瑜想接近王老师开始,中间黄四宝意外成为第三者,后黄四宝离去后,以周瑜和王老师的彻底告吹告一段落。之后剧情有了新的动向,王老师因为事业和爱情上的双重打击,彻底认清了现实,基本找回了自我。此时出现了一个新的人物:高贝贝,一个为了出名不择手段的年轻人,这个小姑娘感人的故事让王老师找到了自己的另一种价值,甚至融化了她高傲冰冷的心,她一心想帮助女孩,最后都把自己办户口的钱都用来资助她,最后女孩的成功,让她某种程度也感受到了理想实现的美妙,这是一种理想的转嫁。她或许以为自己终于找到了位置,不料女孩的故事竟是一场骗局,世俗又一次给她当头一棒,以至于自己委屈求全后的理想都无处栖身了。她去乡亲未成,连“只要搞科研的就成”也未得,最后干脆收养了一个,让年迈的父母享受一点天伦之乐。这个唇裂的女孩被她治愈的同时,她的内心也经历了一次愈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