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查看原文:http://www.edu-blog.cn/film/?p=7176
《沉默的羔羊》开场六分钟,成功地营造了影片的整体气氛,交代女主人公的身份、性格,并暗示情节。
场号 | 镜号 | 场景 | 内容 | 摄法 | 景别 | 音乐 | 音效 | 分析 |
1 | 1 | 森林 | 晨雾弥漫的森林,黑字白边的片名叠印在画面上。克丽丝奔跑的身影从景深处出现,凭借绳子向前景攀爬前进。登上后她先向画左看,再向右奔跑出画。 | 摇镜;俯拍 | 远景-中景 | 音乐 | 环境声:虫鸣、鸟鸣、鸟翅膀扑动的声音;喘气声 | 环境塑造影片的悬疑气氛;从衣着看到汗渍和FBI的标识,表明女主人公身份,独身奔跑于迷雾中,衬托出她孤独坚毅的品格。由底部向上攀爬也可联想到之后的案件:隐藏的真相,被困的受害者。片头字幕的字体、颜色使其俨然讣告,更添凝重。 |
1 | 2 | 女主角向雾气笼罩的景深处奔跑。 | 跟拍 | 中景-远景 | 脚踏落叶声;鸟鸣声 | 迷雾可以视作悬念迭起的案件的象征,克丽丝始终努力追寻真相;又可视作她的童年梦魇,包围着她,令她无处遁逃。 | ||
1 | 3 | 奔跑的正面。 | 跟拍;平拍 | 中景 | 开头一直持续的音乐,衬托影片凝重的气氛。再次突出汗渍和FBI的标识。 | |||
1 | 4 | 奔跑的侧面。 | 跟拍 | 中景 | 背景树木的快速移动突出奔跑的速度感。 | |||
1 | 5 | 奔跑的脚步。 | 跟拍 | 近景 | 强调速度感;通过人物行动进行性格塑造。 | |||
1 | 6 | 奔跑的侧面。 | 跟拍 | 近景 | 喘气声 | 景别逐渐变近,突出克丽丝坚定的神情。 | ||
1 | 7 | 克丽丝奔跑,翻过攀援架继续跑向景深处;听到男人的声音转身,男人入画,谈话,克丽丝奔跑出画。 | 跟拍;摇镜;跟拍 | 中景-近景 | 喘气声;男人说话声 | 画面定格在转过身的男子,帽子上的“FBI”字样引人注目,再次强调克丽丝的工作。 | ||
1 | 8 | 森林-训练场 | 树上的字牌“伤害、苦难、痛苦、喜欢它”;克丽丝跑出树林,穿过训练场及训练中的人们,进入建筑物。 | 摇镜 | 近景-远景 | 环境音 | 字牌同样是主人公生活的注脚。 | |
2 | 1 | FBI基地 | 建筑物外景,透过玻璃看到克丽丝跑过走廊。 | 推镜头 | 远景 | 环境音,直升机声音 | 克丽丝自影片开始一直处于奔跑状态。 | |
2 | 2 | FBI基地内 | 克丽丝跑下台阶,与黑人女同事打招呼、击掌。 | 平移 | 中景-近景 | 无 | 脚步声、人声 | 击掌表明朋友身份,她们同是FBI内的青年女性探员。 |
2 | 3 | FBI基地内,枪械室 | 克丽丝穿过摆弄枪械的探员们。 | 摇镜 | 中景 | 人声、环境音 | 镜头进入基地后音乐消失,人声、环境音取而代之,突出工作气氛。 | |
2 | 4 | FBI基地内,走廊-电梯 | 克丽丝穿过走廊,跟在一群高大、身着红色上衣的男探员的后面进入电梯,有几个探员用异样眼神打量克丽丝,电梯门关闭。 | 摇镜 | 中景 | 人声、脚步声、电梯声 | 众男探员反衬得身着灰色的女主人公矮小、黯淡。红色暗示了危险、暴力,也成为影片不时出现的重点色。克丽丝处于画面的中间偏下位置,表现她在FBI这个男性主导的机构中,作为女性新人的局促感和受压抑的地位。电梯门又构成框中框,其关闭似乎是对主角的又一次挤压。 | |
2 | 5 | FBI基地内,走廊 | 克丽丝走出电梯,镜头摇至墙上的“行为科学组”。 | 摇镜头 | 中景 | 电梯铃声、人声 | 标明部门名称。 | |
2 | 6 | FBI基地内,走廊-办公室 | 克丽丝经过走廊及一些工作人员,向一间办公室探身。室内男人:“找克劳福?他快回来了,在他办公室等会儿儿吧。”克丽丝进入克劳福办公室,四处张望,被身后墙上某物吸引。 | 跟拍-推镜头 | 中景、近景 | 人声-对话 | 展现工作环境。克丽丝由东张西望变为凝视一处,镜头拉近,音乐再次出现,提示观众对此处的注意。 | |
2 | 7 | 办公室 | 墙上关于“水牛比尔”的现场照片、新闻报道。 | 定镜 | 中景 | 音乐 | 无 | 主观镜头。通过新闻标题及照片之多,使观众得知是连环杀手。 |
2 | 8 | 克丽丝凝视的神情。 | 推 | 近景 | ||||
2 | 9 | 主观镜头:逐个看过照片和新闻。 | 摇镜 | 近景 | 通过剥皮惨状显示凶手的残忍。 | |||
2 | 10 | 克丽丝凝视的侧脸。“史达琳!”克丽丝闻声转头向景深处,克劳福边与她交谈边进入办公室,入座,要交给克丽丝一个任务。 | 变焦、摇镜 | 近景、中景 | 对话声 | 变焦后场景的主导人物由克丽丝变为克劳德。从这里开始,女主人公的行动由“去见克劳德”变为“执行新任务”。 |
后一篇:程红卫:青春就是一场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