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公开课】物理学科:两种电荷

标签:
展望2023物理教学超常教育实验部公开课 |
分类: 物理教学 |
为进一步提升超常教育实验部课堂的教育教学质量,加大物理教学研究力度,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2023年4月7日下午,物理学科教师张宇宁老师进行了题为《两种电荷》的公开课展示。
一、课程准备
(一)教材分析
摩擦起电是学生熟悉的电现象之一,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是进一步深入学习电学和理解许多电现象的基础,因此本节课作为初中物理电学起始课,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本节内容主要由摩擦起电”、“两种电荷”、“原子及其结构”三个部分组成。本节在整个电学部分起到基础支撑作用,是整个电学的基石与开始。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中,对摩擦起电现象已经有一些印象,但是从微观结构上认识此现象并且涉及电荷的移动,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已有的学习方式、习惯、能力:初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集体荣誉感,而且通过半年多的物理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组内成员间相互帮助的学习方式已经形成,而且学生还具有一定的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推理能力。但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维能力还比较欠缺。
(三)核心素养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形成电荷的基本观念,认识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熟悉原子及其结构,理解摩擦起电的实质及原因,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培养正确的科学态度。
二、课程设计
教学过程中,通过现场表演魔术——静电魔法棒、静电魔球等学生感兴趣的小实验激发同学们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带电体的性质,认识电荷的种类及相互作用特点,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运用直观的物理模型,在可视化中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帮助学生构建原子结构模型,进一步明确“摩擦起电”的原因与实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注重培养物理学科素心素养,体现了物理源于生活,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本质。
三、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当中,我主要应用的是问题引导教学法,实施课堂教学中,问题引导教学法的基本理念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基本原则是先学后教,经学定教,基本模式是五环三步一中心,所谓五环即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概括,巩固应用,拓展创新;三步是解决问题的三步: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合作学习解决问题,教师点拔解决问题。一中心是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学习教材,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运用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形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还有很多地方可以进一步的优化和提升,要深入挖掘教材,课前充分备课;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恰当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做实验,做好实验;学无止境,不断完善提高教学基本功和教学能力水平。
公开课是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评课交流活动更是推动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每一次公开课都是思维的碰撞,教育思想的火花在这一过程中激荡。通过集体备课、评课、公开课课堂展示等措施,教师们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育管理等方面充分沟通,提升了物理组的教学教研水平。超常教育实验部青年教师要深耕教研,笃行不怠,潜心钻研教材,进一步提升专业素养,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懈奋斗。
前一篇:沙漠骆驼物理老师改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