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芭蕾舞剧《吉赛尔》中的浪漫主义色彩
(2011-04-18 21:29:32)
标签:
杂谈 |
摘要:《吉赛尔》是浪漫主义芭蕾史上重要的作品之一,历来有“浪漫芭蕾舞代表作”之称。本文就这部舞剧中的情节、舞蹈动作、服装及音乐几个方面简单透视了该剧的浪漫主义色彩。
关键词:浪漫主义,情节,动作,服装,音乐。
《吉赛尔》作为“浪漫芭蕾舞的代表作”,1981年6月28日在巴黎歌剧院首演获得极大的成功,不仅轰动了法国芭蕾舞坛,而且对世界芭蕾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它的故事极具感染力,剧情凄美动人,蕴含了爱与痛、背叛与悔恨,以及无限的柔情,使人禁不住为之潸然泪下。可以说,《吉赛尔》是20世纪前芭蕾史上与《天鹅湖》和《睡美人》并驾齐驱的最伟大的芭蕾舞剧,享有“芭蕾之冠”的荣誉,那么它的浪漫主义色彩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何会被称为浪漫主义最完美最优秀的杰作呢?下面一起来看。
1 浪漫主义芭蕾与《吉赛尔》
19世纪初欧洲的文学艺术进入浪漫主义时期。浪漫主义在思想上反对封建主义,在艺术上却与古典主义相对立。其主要特征是突出艺术家的个人感受,着重于自我的表现,崇尚自然,返璞归真,在对现实社会生活极为不满的同时又常常陷入空幻、忧郁与惶惑之中,流露出愤世嫉俗、孤芳自赏的心绪。
芭蕾舞艺术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浪漫主义运动影响,具体表现为,舞蹈家摆脱束缚,更多地追求个人自由,尽情地抒发和展示自己的情感和想象,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即轻盈飘逸、热情奔放、表演细腻,技巧高超、情感真挚、充满朝气。
这一时期浪漫主义芭蕾的题材多选自古希腊、古罗马神话传说和但丁、莎士比亚、歌德、海涅等文学家的作品。用超凡脱俗的仙女、幽灵代替了神话传说和古代英雄故事中的人物。反映一种对现实不满和失望的情绪,一种追求超越尘世的对另一世界的情趣,或以死亡摆脱对现实的失望,或以一种不切实际的殊求代替对生活的愿望。代表舞剧有《仙女》、《吉赛尔》、《葛蓓莉娅》等。其中舞剧《吉赛尔》无论是它严谨的戏剧结构、深刻的思想主题,还是人物形象的刻画、编舞的创作手法与舞蹈精彩的处理等方面都达到了白色浪漫的顶峰,无疑是其中最完美最优秀的杰作,被称作“浪漫芭蕾舞的代表作”。
2 舞剧情节中的浪漫主义色彩
《吉赛尔》故事取材自德国诗人海涅的《沦德意志》中关于“维丽”(一群婚前身亡的少女变成的幽灵)的传说。主要讲述了一个少女在爱情没有结果的情况下,由人变鬼而痴情不变的故事:贵族青年阿尔伯特乔装成普通农夫,美丽善良的农家少女吉赛尔拒绝了山林守护人希莱里昂的求爱,而对阿尔伯特一往情深并以身相许。当希莱里昂揭穿阿尔伯特的身份后,吉赛尔知道心上人是贵族身份并马上要与伯爵女儿结婚,她顿时感到幸福的幻影已经破灭。这一意外的打击直接促使吉赛尔心碎发疯而死。在寂静的林中空地里,阿尔伯特在坟地前供奉花束悼祭亡灵,化做女鬼的吉赛尔仍痴心未改,在幽冥中,她若即若离地与阿尔伯特互诉肠。鬼王欲将阿尔伯特置于死地,善良的吉赛尔挺身全力相护。黎明的钟声响起,吉赛尔和幽灵消逝了,只留下孤单悔恨的阿尔伯特。
这一种既有世俗性又有传奇性的爱情故事,正是浪漫主义芭蕾对超越尘世追求和对另一世界情趣的反映。它用死亡来摆脱对人世间的失望和不满,借此来让自己从矛盾和痛苦的挣扎中解放出来,然而又在另一个世界对人世间的事物充满了留恋。一定程度上,它体现了一种妄想的、虚幻的、忧郁的、迷茫的,却又追求主观感受并大力渲染的思想倾向,而事实上,这也正是这一时期浪漫主义芭蕾所体现的大体思想趋势。所以,在舞剧上它创造了两个世界,一个是人间,一个是神幻世界,再以夸张的戏剧性冲突使对比更加鲜明,更加动人心魄,从而很好地表现了浪漫主义芭蕾的情感基调。更重要的是使“人类及其影子、现实和幻想、可能与绝对不可能”之间的题材的浪漫主义舞剧,几乎贯穿了整个十九世纪。
而且这部舞剧的情节完全突破了以往的芭蕾舞剧情节,过去的芭蕾舞剧情节往往习惯以大团圆、狂欢舞蹈来结束,而它则以忧郁悲伤的场景结束,给人留下无限回味的余地,这也是这部舞剧的成功之处。如果说《仙女》实现了浪漫主义舞剧的变革,那么《吉赛尔》无疑就是把浪漫主义舞剧推到了顶峰。
3 舞蹈动作和服装上的浪漫主义色彩
现实的残酷、欺骗与彼界的忧郁、宁静高度的对比,是浪漫主义的典型范本和情感基调。而这部舞剧中除了在情节上运用对比的手法外,剧中人物的舞蹈设计也采用了强烈的对比手法,正面人物吉赛尔跳的是轻盈、流畅、优美、典雅的古典芭蕾舞蹈动作,守林人跳的是丑陋的民间舞,伯爵在第一幕中主要是哑剧式的舞蹈动作,第二幕采用了古典芭蕾动作,准确表达了伯爵的内心情感,加强了爱情悲剧的感染力。
此外,浪漫主义芭蕾“飞行”、“大跳”等优雅舞姿造型在当中也有重要体现。足尖技术的发展,更是使女演员的动作更富有诗情画意,给人以超凡脱尘、轻柔飘逸的感受。
当然,浪漫主义芭蕾的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突破。它用过膝的、形似一口钟的白纱裙代替了原来极为笨重的旧服装。所以这一时期,女演员首次穿上了脚尖鞋以表现轻盈欲飞的、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感觉。于是这一时期的舞剧则被称为“白色浪漫”。而《吉赛尔》更是使这种浪漫主义芭蕾象征的白纱舞裙得到了更好的展现。不论是第一幕中吉赛尔所穿着的农村少女的服装,还是第二幕中维丽斯女鬼的白纱裙,无不体现这服装的特色。
4 舞剧音乐的浪漫主义色彩
音乐是一部舞剧中具有浓墨重彩的一笔,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吉赛尔》的音乐风格典雅,格调新颖,充满诗意、旋律美和戏剧性,以流畅动听且色彩多变的美妙旋律,奏出跨越生死的爱情,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更为难得的是作曲家阿道夫·亚当为了在音乐中体现出浪漫主义的意境、表达特定人物的情绪变化,首次在舞剧音乐中使用了主题旋律贯穿的手法。运用“爱的主题”等几个固定动机贯穿全剧,使整个舞剧各部分的音乐织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如第一幕中吉赛尔和阿尔伯特相恋的旋律,在吉赛尔发疯的回忆中反复再现,对人物内心活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成功地塑造了吉赛尔这个纯真善良少女的可爱形象。并巧妙地引用了贝多芬《命运交响曲》中的“命运主题”作为剧中人物的主题音乐,深刻地揭示了阿尔伯特这个人物的悲剧性命运。可以说,这部舞剧改变了历来舞剧音乐缺乏独立艺术价值的从属地位,为后来的舞剧音乐创作树立了典范,标志着浪漫主义舞剧音乐达到了成熟的高度。
也许,《吉赛尔》之所以成为浪漫主义芭蕾的丰碑,是由于它悲欢掺半的罗曼蒂克情感和轻盈精致的芭蕾舞技艺都极其符合那个时代的艺术观而使然。它既有第一幕中充满田园诗情画意的场面,又有第二幕中以超自然的想像来展开的各种舞蹈,从中观众可以看到浪漫主义的两个侧面即光明与黑暗、生存与死亡。
又或者说,它那返璞归真的舞蹈本身就是一个诗的艺术,有着一种不可言喻的诗情,无形中就使舞蹈插上了羽翼,使人们在混沌中看到了光芒,从此令人回味无穷。很多人都认为《吉赛尔》是更加成熟、更加完美化了的《仙女》,是十九世纪浪漫情怀的缩影,令人动容。而俄国音乐家柴科夫斯基也曾称赞该剧是诗、乐和舞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