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手机新闻客户端的第二次革命--路在何方?

标签:
新闻客户端产品经理第二波革命李三科移动产品 |
曾几何时沸沸扬扬的手机新闻客户端争夺战告一段落,搜狐新闻客户端通过拼内容,拼渠道迅速占领市场,首先突破1亿大关,领先诸家。 然几个很重要的问题摆在面前: 1 如何留住客户,提升用户留存率? 2 自媒体体系如何定义,如何运作? 3 如何盈利? 到底会是怎么样的产品方向呢? 我想就自己的一些理解和分析展开说,之所以用“浅谈”,坦白说,我自己心里不是很有底,因为这条路,还没有人走。 第一点和第二点的都是为了第三点这个目标,第三点反过来会推进第二点,继而影响第一点。三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 1 如何留住客户,提升用户留存率? 增加用户粘性,增加用户的参与度,强化跟帖,互动产品细节。这个地方有很多做头,可以出彩的地方也很多。 1.1 优化加强个人账号系统,增加用户的迁移成本。包括收藏,评论回复等交互。增加用户的账号-参与属性。 1.2 差异化产品功能VS差异化用户。目前举搜狐新闻客户端为例,主流用户还是以屌丝用户为主,另外一部分白领用户,商务用户,可以深入挖掘需求,做出差异化,此处也是自媒体产品的突破口。即在产品实现上:屌丝用户对应现有产品架构,白领、商务用户对应自媒体产品。当然比例,具体展现比率还需要斟酌。 1.3 有声图片新闻,这个产品介于图片新闻和视频新闻之间,这样微富媒体传播大势所趋。可以小范围尝试推出。 1.4 For fun, for joy。做一些有趣,好玩形势的信息传递模式。比如在摸个小角落加一个功能: 你可以按下按钮是说: 给爷讲个笑话,然后新闻客户端就开始讲一段段子。 1.5 还可以: 给爷说段单田芳的响声: (若微信做那是他的事) 今儿有啥大事跟跟爷讲讲: (当然具体的实现方式需要雕琢) 垂直细分领域的拆分,比如搜狐新闻客户端中的财经模块就可以结合搜狐财经联合推出一款独立的财经App,把这个细分领域做深做透,财经资讯只占一部分,让App具有工具属性。通过搜狐新闻客户端和搜狐财经可以为其下载导入流量。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第三点会详细解释) 1.6 2 自媒体体系如何定义,如何运作? 自媒体的兴起,让以往苦逼的文字的工作者,逐步的有了“被尊重”的感觉,看客更多的在乎是谁写的,而不是谁家的? 2.1 每一个细分行业领域,签约少数人,采用积分权限等级制度,同时与淘汰制度并存。 2.2 与签约少数有特权的自媒体人展开多样的合作。(可能我的行业格局还不够,还没有发现更大的商业化的点) 3 如何盈利? 广告转化率上大作为。手机新闻与PC新闻的盈利模式差异化明显,以往PC端媒体可以依靠流量巨大为广告商赚来广告效应。而且PC端也有足够的广告位置。那么移动端可以这么干么? 3.1 当然不可以,移动端屏幕很小,广告多了非常容易让人反感,而且用户在某一特定屏幕停留的时间非常之少,那么如何做呢? 这就回到了媒体的本质:信息的传递。广告商在PC端看重的是PV量,因为在PC端转化率很低,比如在PC端100个PV量,购买力为1%,也就是有1个有效转化,而在移动端50个PV量,如果转化率3%,那么就有1.5个有效转化。而移动端又有天然的聚焦效果。所以这个地方是在传统盈利广告模式上的一个发力点。 3.2 流量分成,新闻客户端有一些视频,图片音频等较耗流量的产品,可以拉动,前景持观望态度。 3.3 付费阅读。这个部分就看自媒体做的是否有价值,个人持观望态度。付费看视频都还没有做起来,这个部分还是有些难度的。所以3.1可以有很多做头。3.2和3.3个人觉得可以往后缓缓再说。 财经App,可以进行收费下载,其中的一些功能也可以进行收费,同时引入一些相关产业的盟友,进行利润分成。个人觉得这个部分是最有可能,也是最快可以收效的部分。这也是提升转化率的一部分。 3.4
——————————————————————————————————————————————————
李三科:移动互联网从业者,专注产品。不买鸡汤,做点实事。信仰科技让世界更美好。我说的不一定对,但一定是我负责任的分析和思考。
新浪博客:
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李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