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测2023年浙江物理首考

2023-01-13 11:03:59

盲测2023年浙江物理首考

公孙子木 原稿出自下方链接

https://zhuanlan.zhihu.com/p/584567937?utm_id=0

2023年1月6日第一门便是物理,这也是浙江新教材新高考的第一次考试

即将到来的这次考试是浙江单独命题以来的第23份试卷,2009年到2016年是8份理综时代的物理试卷,2015年10月到2019年4月是8份学选一体时代的物理试卷(学考与选考有70分相同),2020年1月到2022年6月是六份学选分离时代的试卷,加起来已经有二十二套之多。

接下来的第23套试题又将拉开一段序幕,因为这是新教材的元年,物理核心素养已经推出多年,各省市和全国卷试题都有呈现最新的理念,但是新的教材践行尚是首次,应考的学生在最后冲刺的六七礼拜中,应当明晰以下几点变化:

一、新教材新增的内容

二、无考纲约束下如何做到有的放矢;

三、过往浙江真题存在的一些特性和矛盾点;

四、各地市与联盟卷模考卷透露出哪些信息;

一、新教材新增的内容;

新教材相对老教材删掉哪些内容,比如不确定性关系,比如电容电感对交流电作用,比如测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主要关注以下两点内容:

1、热学内容重新回归高考,上次浙江在物理单卷或理综出现热学内容要追溯到08年以前了,出现气体方程分析更要追溯到05年之前,所以热学内容必将是此次考试最受瞩目的内容;

2、新增的实验,有弹簧伸长量和弹力关系、向心力探究实验、电容器充放电实验、油膜分子实验、气体等温变化下压强与体积关系、传感器实验,新增实验如此之多,给本来很难命题的实验板块增加了许多素材,你要是命题专家你在这里要不要挑点内容去考,至少保留以往拼盘实验考查模式,选择一到两个新实验,考一考是必然的事情;

重点谈一谈热学内容,如果热学真的放开考,热学甚至可以承担压轴题重任,按照浙江卷目前的风格,以稳定为主态势,可以排除这种可能性;热学和原子物理板块构成了选择性必修三,如果六本书平分100分的话,一册书要考16.67分,即便最后一本书占不到六分之一,热学内容势必不会太少,一道以气体为载体的选择题,选择题在有知识拼盘形式辅以实验题热学实验出现,这是一种模式;或者像不少地方模拟题一样,计算题第一个变成热学,把过去第一个学选一体时代前朝遗老痕迹抹去,也是一种选择,甚至可能性不小;

上面对热学考查两种试题结构做了推测,想必同学们已经很熟悉了,关键是准备到什么程度,选择什么样的试题;从各地市模考卷来看,大家是比较默契的,除了强基卷和宁波卷的热学题稍微有一定思维量以外,其他地方的热学题都比较简单,目前来看热学不值得做过深的题,最值得准备的问题应该是教材上的习题,这届新教材一个大特点就是书上的习题比以前难多了,做课本题远大于做参考书上的题

二、无考纲约束下如何做到有的放矢;

浙江物理题你说不难那有点扯淡,你说真的巨难吧也不至于,起码浙江卷难度比不过山东卷,而且浙江题虽然喜欢用各种素材,强调核心素养,强调建模培育,但是试题考查的内容是非常固化的浙江物理考相对运动么?浙江物理考参考系变化么?都不考,甚至浙江卷最后一题极大概率是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倒数第二题是电磁感应,新高考以来电磁感应14次有13次考了导轨+杆或框,电磁场问题几乎不考叠加场问题(应该是考过1次),是很固化的,那么现在问题来了,没有考纲约束了,那些物理味道浓郁的问题会不会来了;

力学综合题突然给你换成板块模型或者动量能量一起来玩耍,连接体或者传送带都来(个人觉得这些基本模型还是要掌握的,不同模型的背后还是知识点的应用,万变不离其宗),那怎么办,这里主要是优秀的学生,千万不要乱,不值得花过多精力去研究这些问题,在平稳过渡大基调情况下,先解决课本上出现的连接体问题,相对运动问题就足够了

来自课本的连接体能不能搞得定?

浙江在过往真题中,只出现过两次传送带,这是22年二考的真题,这里的传送带根本就是一个平面,同学们可以打开思维,把高度的落差打开,分析思考什么情况下必须要考虑传送带上相对运动情况;

既然浙江真题已经点到这里,包括今年二考最后一题实际上是一个相遇问题,那么接下来无考纲背景下,适度的打开,比如追及相遇,传送带和连接体,基本的问题你得会

三、过往浙江真题存在的一些特性和矛盾点;

浙江物理卷是一份优缺点都很明显的试卷,当然其中有些缺陷不是命题者有意为之,是从学选一体到学选分离之后无奈之举(这句话说得很对,有些真的是无奈之举)

单独命题单份物理考卷的省份有很多,没有哪个省像浙江一样试题量如此之大计算要求如此之高,试题量太大这是第一个问题(这个觉得还好,因为单项选择有些题目明显是送分的)

第二个问题就是部分分值不合理,不定项选择一题两分,少于单选题分值,有些荒谬,使得不定项显得过于鸡肋(这个确实是这样,但是2023年1月卷明显改了这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是力学综合题比最后两题分值还大,而且最后两题分值太小,对于高分学生十分不利,(这个确实是这样,但是2023年1月卷修改了这个问题,最后三题是11分、11分、11分。)当然,赋分制对于所有高分学生都是不利的。过去理综时代,最后两题分别是20和22分,现在最后两题远难于理综时代的物理题,总共加起来才20分,实在不合理(这个估计也是有些无奈的,毕竟现在统共就100分,很多东西跟理综时代不一样了,不是三言两语能讲清楚的)

我们发现最近各地市模考卷有了些重大变化,杭州卷金华卷和湖丽衢还是墨守成规,但是宁波卷和温州卷分别减少了一道单选,将分值匀给了不定项,绍兴卷比较大胆,删掉了三道单选,新增一道不定项,使得不定项四分一个,然后最后一题分值有所调整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无从判断高考物理试卷最后题型到底怎样,不过在20年首考时候,从学选一体过渡到学选分离,命题专家就呼吁物理试题结构要重新调整;但是同学们可以做如下准备,重视不定项,如果不定项分值增大,那么不定项选一个就放下的做法可能就很不合理了(这样不太好吧,选一个就放下,不可取);其次能力强的同学要提高答题速度,确保最后的大题要有充裕的时间(这个认同,最后2题时间充裕是很重要的),最后,知识一定要到位,目前调整小幅度变化可能性最大,那么前面的选择填空还是考好整张卷的基石,浙江选填侧重于基本功的风格不会改变,只有这里落实到位(这个认同,想考出高分,基础部分必须全部拿下),才有可能考出好成绩,切勿好高骛远;

当然,我个人觉得8单选4不定项,2个实验题3个计算题结构刚刚好,(在目前的命题思路下,这种架构不可能吧)如果这样,其实对于中档生不利,因为送分题势必大幅度压缩,取而代之的中档题到处都是,对于很多同学来说,可能物理会变得更难考;(个人觉得2023年1月的分值分布和命题思路还是不错的)

四、各地市与联盟卷模考卷透露出哪些信息;

写到这里,其实本文就写完了,所谓各地市模考卷彰显的信息,前文都已经提到,这里就总结一下:

1、热学的变化,一道以气体为载体的选择题,选择题在有知识拼盘形式辅以实验题热学实验出现,这是一种模式;或者像不少地方模拟题一样,计算题第一个变成热学,部分考卷第一道计算题仍是力与运动问题;

2、绝大数考卷依旧延续过往风格,浙江热点依旧是热点,总体来说今年的试题新模型并不多,整体难度不大于21届和22届试题,低于20届试题难度;

3、部分试题体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比如家庭电路问题、传感器知识、新增实验的考查,但向心力实验和弹簧实验考查的很少(哈哈);连接体在部分试卷有些许体现,但是大家突然不咋考传送带了;

4、电磁感应部分普遍不难,电磁场难点主要体现在粒子分布函数上,有点奇怪;近期对力学轨迹方程类问题考查火力有点猛;

5、杭州卷金华卷和湖丽衢还是墨守成规,但是宁波卷和温州卷分别减少了一道单选,将分值匀给了不定项,绍兴卷比较大胆,删掉了三道单选,新增一道不定项,使得不定项四分一个,然后最后一题分值有所调整;

6、一般来说,模拟卷集中高频热点必然是浙江卷回避的,所以对于高频很难的热点,中档生不必过于关注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