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州瓷史:
邢州瓷史,夏代中晚(约公元前1800——1600年)至民国(1911年),共计约3711年至3511年,其中邢州中国第一代官窑,邢州第一代瓷都史晋(281)至北宋末(1132),共851年,民窑商至晋——金至清末共约2146——2622年。不含陶器史,邢州陶瓷史应加上新石器时期的
仰韶文陶器时代段,应在6000年左右(附邢州历代窑址地图,用光谱七色标识朝代,已知应有上千个)就邢州制瓷史,比以前相对普遍认知的邢窑创烧于南北朝(420年),提前到了夏代(前1800——1600年),创烧时间起码多出2220——2020年。邢州高温原始瓷由于始发早、烧造温度高于国内同时期的其他产地,也奠定了邢州原始高温瓷始发地位;邢州中国第一代官窑,中国第一代瓷都,瓷器之路(又名丝绸之路)核心文化,China发源地,白瓷光圆无极文化人类文化奇迹之首的新定位,改写了邢台、中国、人类文化奇迹新高度。
邢州 原始制瓷窑的性质:邢州原始瓷器虽然步入商周社会礼制,初步有了礼制性能与作用,而玉器、青铜器正是商周、战汉礼制核心地位的发展兴旺时期,原始瓷器无法撼动玉器、青铜器的礼制核心地位,所以商周邢州原始瓷即便是官方监造,也有一定的礼制作用,比起晋代至北宋末邢州官窑的政治核心礼器性质,有质的区别,不能定性官窑,同时也不能定性民窑,应有一个合理的名称,因为在邢州官窑之前的朝代,由此命名“官前窑”。
邢州是中国原始高温瓷发源地
商代青铜器工业尽管有了长足发展,青铜器是官方社会的政治礼器,但一般不铸造生活用器,不管平民与贵族,普遍都使用陶器。因此,商代的陶瓷业也是社会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有官方组织生产的窑厂作坊,与民间个体商品生产并存。
在邢台火车站西南角约1公里的曹演庄发现了一处规模较大的,并怀疑是商代前期古都遗址,在约2535平方米的范围内,发现了陶窑三座,窖穴五座,房址3处,有的房址靠近窑址,分明是与制陶有关。陶窑均呈圆形,2号窑保存较完整,为地穴式。窑的建筑形制,先从地面向下挖28厘米圆坑,底部铲平四周以草泥筑成窑壁,然后再从坑底的一端,即火膛外口处,向下挖54厘米处向里掏成一圆洞,作为火膛,火膛周围均湖草泥。圆坑的底部至火膛顶部作为隔子,窑壁上端有六个火眼。这座要除了窑顶及窑墙已塌毁,其余部分似乎未动。窑炉坐西朝东,以窑顶、窑墙、隔子、火眼、火膛、烟孔、火口七部分构成,窑膛内径1米,燃烧室的位置已移动窑床的正下方,窑床的出火口比较规范。此窑的烧成温度1000度之上。完全达到了烧制硬质陶器与低温原始瓷器的水平。
邢州 商代
陶瓷业:
商代
(前1562——1066年)邢州陶瓷业规模很大,近年文物部门对邢台市商代多处遗址及商代墓葬进行了大量考古挖掘,出土的陶瓷数量成千上万,或数万件,陶瓷标本更是数不胜数,多为陶器,也有原始瓷器与原始瓷片标本。尤其是陶窑密布,陶瓷已是社会日常生活用器,陶瓷业作为商代手工业的重要部门,商代尽管青铜工业有了长足发展,但不铸造生产日常生活用器,是商朝社会统治阶级的礼治;当时无论平民与贵族,都普遍使用陶瓷器。
在《三代文明是研究(一)》论文集中,李恩伟、李军、史从枝撰文《邢台地区商文明》一文中记录了邢台文物部门90年代挖掘的曹演庄商代遗址:“约2535平方米的范围内,发现了陶窑三座,窖穴五座,房址3处,有的房址靠近窑址,分明是与制陶有关。陶窑均呈圆形,2号窑保存较完整,为地穴式。窑的建筑形制,先从地面向下挖28厘米圆坑,底部铲平四周以草泥筑成窑壁,然后再从坑底的一端,即火膛外口处,向下挖54厘米处向里掏成一圆洞,作为火膛,火膛周围均湖草泥。圆坑的底部至火膛顶部作为隔子,窑壁上端有六个火眼。这座要除了窑顶及窑墙已塌毁,其余部分似乎未动。窑炉坐西朝东,以窑顶、窑墙、隔子、火眼、火膛、烟孔、火口七部分构成,窑膛内径1米(西周内径增大,变更为直径1、2米),燃烧室的位置已移动窑床的正下方,窑床的出火口比较规范。此窑的烧成温度1000度之上。完全达到了烧制硬质陶器与低温或高温原始瓷器的水平。在2号窑堂中确实发现了一些黑色磨光的并带有细绳纹黑陶片。在贾村遗址中发现平面呈椭圆和圆形陶窑4座,圆形的陶窑与曹演庄2号窑形制相同,在贾村1号窑内发现21件完整陶鬲,分三叠一仰一覆摆在窑膛一侧,是专门烧陶鬲的,有此说明是陶瓷业管理下的,有明确品种分工的定制生产,从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来看...”不排除官方制陶窑厂,也不排除有民间个体作坊,“民间产品是为了交换的商品”。
李恩伟、李军、史从枝撰文《邢台地区商文明》所述:“代表邢台陶瓷业先进水平的是硬陶和原始瓷器的烧造。硬陶与原始瓷器烧成温度高,硬陶在1000度以上,原始瓷器在1200度以上,硬陶没有显著吸水性。西关外遗址(曹演庄遗址)及尹郭村南北二区遗址,出土的商代原始瓷片,胎骨细腻坚硬,有深浅两种香灰胎和一种清灰胎共三种,次有相当光亮,一般施于器表。釉色以青绿为主,这与郑州发现的早商原始瓷器是一致的。”
邢州西周墓原始瓷出土情况:
《三代文明是研究(一)》一书的第三篇章《1993年——至997年邢台葛家庄先商遗址、两周贵族墓地考古工作的主要收获》
“从1993年开始——1997年末挖掘西周墓葬230座:大型墓葬器物丰富,除了玉器青铜器陶器等外,其中有原始瓷尊,豆。中型墓葬其中也有原始瓷罍,豆......”从西周的大型墓葬的“原始瓷”随葬较为普遍,中型墓葬“......其中有原始青瓷罍.....”,而且大型墓葬与中型墓葬是明显的等级区别,大型墓葬的原始瓷“尊”的普遍存在,与中型墓葬“罍”的存在,说明西周的礼制是把原始瓷“尊”与“罍”纳入了礼制的严格等级配置,其“原始瓷尊”象征着统治地位更高贵,已不是奴隶主的身份待遇。”邢州原始瓷器虽然步入西周社会礼制,初步有了官方性能与作用,而玉器、青铜器正是西周核心礼制地位的发展兴旺时期,原始瓷器无法撼动玉器、青铜器的核心礼制地位,所以西周邢州原始瓷即便是官方监造,也不能定性官窑,同时也不能定性民窑,比较合理的名称应为“官监窑”。“官监窑”区别于晋代之后“第一代官窑”瓷器取代之前玉器、青铜器作为政治核心的礼器性质。
根据近年来邢台民间也发现的西周至春秋战国原始瓷器与标本,有黑釉瓷、青釉瓷,烧温高,黑釉色泽较纯正,青釉色泽多变,夺人眼球,积釉青绿浓犹,窑变丰富多彩,历史罕见。邢州可定位原始高温青瓷发源地。比之前所谓的专家学者定位的邢窑创烧于南北朝,提前了1200多年,并为邢州原始高温瓷发源地找到了历史依据。
在邢台郊区的小丘陵以及西部的丘陵地带陆续发现了早期各个时间段的大量瓷片标本,不妨有很多窑址存在。根据邢州四次建国五次立都的历史,早期“陶瓷官方作坊”
也必然会伴随国、都在邢州同时存在。需要文物部门注意并考察或试掘,借出书之际,我们可组织有目的考察,为奠定“邢州高温瓷发源地”找到更充分依据。
西周原始高温瓷,1993年邢台旧城改造,清风楼南稍偏西约200米处西周原始瓷窑址出土。笔者出于对古陶瓷文化的热爱,并跟随基建挖土工程半年多,清风楼南侧是旧城改造最早的地带,各时期的瓷器标本丰盛。有一次发现被挖掘的一个三四米方圆不规则的坑,深度两米多,地面下约80厘米处并发现烧红的窑壁与周围的土层,并看到这款瓷片釉色不凡,顺便捡回家。没想到历史价值如此厚重。窑址为平地高台,南邻马路街不到百米,马路街地势较洼,历史上应为小支流河道,有水源符合制瓷条件。距离西周都城城池近郊两三公里左右,也不会只限于一座窑炉,应是西周邢国官方窑场。此标本图片册页应拍照于2007年,笔者为贺《千年邢窑》《邢窑研究》出版发行特自制作,找不到原片了,标本经两次搬家不知能否存在。当时对邢州原始瓷见识少,断代保守有误。与商周陶瓷罍的造型一致,改判商周无误。
http://s12/mw690/001PwkJCzy7jvO5C5Llab&690上下二图片,是2007年贺《千年邢窑》《邢窑研究》出版发行笔者特制的册页,时过十一年,邢州官窑定性观点与现在基本一致,这也是当初退出《千年邢窑》《邢窑研究》主编工作的主要原因。包括现在想编辑《邢州官窑》一书,感到还是力不从心,不是依据的现象问题,更重要的是内涵的文化本质思想问题。著作是灵魂改造后的精神世界生华,尤其是哲学观念的旁达与贯通。否则就成了一本没有灵魂、没有生命力的朽物或死物,而失去了社会广泛的、永恒的再生空间。
http://s14/middle/63fb956ct73f2d8c1b0ad&690化邢州型共计约6000年
“易定”款定窑新解
(2018-01-26 01:24:04)
从2009年对曲阳县定窑遗址进行考古性发掘开始,陆续有人对定窑的一系列问题发表文章,但对于定窑“易定”款的解释还是不太清楚,本人认为“易定”款与地名有关,见下图代表性瓷器,下面具体分析一下。
http://s11/mw690/006hexspzy7hFatlMKKba&690
一定窑原始产地。已确认为古时的河北道定州,即现在河北曲阳县灵山镇涧磁村至燕川村一带。有关资料说明,定窑始于唐代,后来取代了邢窑,定窑是白瓷中的佼佼者,最有名的是定窑孩儿枕,当时有南青北白之说。据考古资料,在发现的带款的几十片瓷片中有 “官”、“尚药局”、“尚食局”、“东宫”和“乔位”等款识和其他文字款,没有发现“易定”款残片,所以初步认定“易定”款定窑不在定州生产。有资料说,由于白瓷受到欢迎,除了定州,当时全国很多地方也开始生产白瓷,包括:山西、四川等地生产定窑类的白瓷,特别是进入南宋,很多窑工跑到景德镇去烧白瓷。很多人博客说“易定”款定窑是宋代产物,理由不在此重复。
二“易定”款定窑。本人认为“易定”款应解释为在易州(现在叫易县)烧的定窑,理由分析如下:
第一,早先有人可能认为“易”字是贸易,即可以买买的定窑,但现在很多人分析应与军队赏赐瓷器有关,因为“易定”瓷器上有 “戊寅年月临摩(有人写为监幕,因为瓷器上文字较草)于支山小屋或太山小屋”的字样,认为跟军队有关,有碗、盘子及花瓶类瓷器,基本都是刻字刻画、描金瓷,绘画讲究,制作精美,不是一般人能得到的,所以不像商品;
第二,有人说跟制瓷销售的交易税有关。瓷器交易税只在五代后周柴荣时代实行过,跟宋代无关;
第三,古时易定(易州、定兴的合称)是北方军事政治的中心,有说是否可能是易定节度使在定州订购的定窑瓷器,所以与易定挂边。前面也说了,定州定窑遗址的发掘,并没有“易定”款残片,所以可能性比较小。
第四,有人说“易定”是吉祥祝福的用语,但纵观“易定”款瓷器上表面的画、诗、词和用语,已经表达美好祝福之类的意思,为何还要在瓷器底部再去表达;
第五,综上所述,总结古代瓷器款和文字的表达方式,款中包括地名,比如说“汴京官窑”,所以定窑“易定”款最有可能是官制定窑,产地在易州,进一步佐证如下:
易州和定州相距约120公里,当时定州周边都生产定窑。易州(现易县)在唐代时就有制瓷业,主要生产绞胎瓷。易定是军事重镇,军队也需要大量日用瓷器,自后周开始官方制瓷就给军队供应瓷器,所以到宋代有可能延续,“易定”款的工艺瓷器也属于薄胎瓷器;易州有金矿,所以很多“易定”款瓷是描金绘画瓷器,当地有金矿支持;易州境内十分之七都是山,有铁矿山,古时常有水灾,有些“易定”款瓷器的表面有铁锈痕迹,是否是存放不当受腐蚀?易州县城龙兴观供奉着老子的“道德经幢”,立于唐朝,当时道教盛行,“易定”款很多瓷器上有一段文字“莲生荷,河存莲生莲,花河心供佛,禅佛祖”,是否跟当时的道教有关,用来教化?“易定”款的字体相当工整,已发现“官”字款的字体与此是一类字体,与其它定窑字体有很大区别,所以为官方制瓷。
宋代官制“易定”定窑随着宋代的消亡而消失,但定窑到金代还在生产。
http://s4/mw690/006hexspzy7hFaA01UL83&690
http://s8/mw690/006hexspzy7hFaHBtSna7&690
http://s9/mw690/006hexspzy7hFb0LJhud8&690
低看了“易定”瓷器凭什么说它是五代之物(组图)
(2011-10-26 20:41:46)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