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上周,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2月份的房价涨幅等系列数据,由于环比上涨达到1.5%,同比涨幅也因此出现了快速上涨,达到7.8%,笔者此前也预测过,按照目前的环比增长速度,房价同比涨幅将很快超过10%。
从历史上来看,2007年房价同比涨幅也达到了双位数,监管层也因此出台了“二套房”等相对严厉的调控措施,最终房价的同比涨幅在2007年逐渐见顶,并回落到2009年初的负值水平,在此期间,各部门及地方政府又相应出台了刺激房地产的措施。从目前的情况看,由于上涨趋势已经形成,房价涨幅超过两位数只是时间问题,这也将导致监管层出台相对严格和密集的房地产调控措施。
笔者认为,本轮房地产调控已经开始,但政府需要吸取前几轮调控的教训,保障供应,退出房市的刺激政策,同时需要考虑“4万亿”刺激政策的顺延效果。
从历史上来看,中国房地产调控针对房地产商的多,针对购房者的相对较少。多次房地产调控的经验表明,监管机构倾向于收缩“地根”和“银根”,同时由于考虑到“自住需求”和各种货币政策的因素,往往不愿意或者较晚对利率水平进行调整。这样的调控的问题是,供应量减少,而需求量却没有相应调整,容易导致在一轮调控周期结束后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在本轮调控中,政府需要考虑吸取的教训是,稳定楼市供应是保障楼市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了快速打压房价而导致供应量锐减,只会导致下一轮调控来的更早。同时,政府应该优先考虑加息来遏制快速上升的购房需求。
在这次调控中,政府也需要考虑目前的政策性住房的已在建的供应量,在“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中,中国政府已经提出了规模庞大的政策性住房的提供计划,相信这部分供应将会在今明两年逐步推向市场,如果这些保障几乎被严格执行的话,我们将很可能看到某些城市集中推出大量的保障性住房,这对于平抑房价肯定是有正面作用的。因此在考虑其他政策时,也应该考虑未来一年内可能上市的政策性住房的效果,以防政策调控在一段时间内过于密集地出台,从而导致房产市场过度降温,影响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