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习,善于安全隐患检查
(2023-12-01 15:46:08)
标签:
段文秀宿松县 |
分类: 风清杂谈 |
加强学习,善于安全隐患检查
——从烟花爆竹安全检查想到安全检查的一些要求
(河塌乡应急办 段文秀)
这几天开展烟花爆竹安全专项检查,感觉需要学习的还很多。说实在的,自我接手应急工作以来,还没有接受过烟花爆竹工作的专门培训,对这块的认知也就停留在一般大众的认知水平,好在自己有一些消防知识基础,懂得一些检查的方法。比方说,到一个烟花爆竹经销店,首先查看期营业执照,看许可的经营期限、库存数量、经营备案登记地;其次现场比对是否超库存储备、经营地是否与备案登记地一致;第三,检查安全设备设施,是否备有灭火器,是否是使用防爆灯,厨房与仓库之间是否是实体墙防爆门隔断与通行;第四,检查烟花爆竹堆放是否超高、来源是否明确,有无来源不明的烟花爆竹;第五,检查烟花爆竹进出台账是否齐全。
实际上仅仅懂得以上这些,还远远不够,我们还必须明确知道法律法规对烟花爆竹违法行为的相关处罚规定,在检查工作中应当明确告知经营者。此外还要懂得一些行业的具体要求,譬如要懂得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设。
可以说事故隐患是企业及其经营者违反安全生产、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或导致事故后果扩大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隐患自我排查一般是指企业及其经营者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岗位员工以及其他相关人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企业管理制度,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对照风险分级管控措施的有效落实情况,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的工作过程。
隐患治理是企业及其经营者消除或控制隐患的活动或过程。
隐患治理安全体系建设基本原则包括兼容性原则、科学治患原则、注重实效原则 、全员参与原则 、持续改进原则。对企业而言,进行隐患治理安全体系评审应每年不少于一次,根据内、外部变化的情况进行持续改进,以确保其连续性、适宜性和有效性。
隐患治理安全体系建设基本要求包括:
1、
2、
3、
4、
5、
6、
7、
一般来说,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根据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可能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分级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1、重大事故隐患包括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等有关规定,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或可能造成较严重危害的隐患,具体包括以下情形:
a)
b)
c)
d)
e)
f)
g)
h)
i)
2、除重大事故隐患以外的隐患,为一般事故隐患。
事故隐患分两类,包括基础管理类隐患和生产现场类隐患。
(1)基础管理类隐患包括以下方面存在的问题或缺陷:
a)
b)
c)
d)
e)
f)
g)
(2)生产现场类隐患包括以下方面存在的问题或缺陷: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还要懂得事故隐患排查工作的程序和内容 。
(1)编制隐患排查项目清单。
(2)确定排查项目。实施隐患排查前,应根据排查类型、人员数量、时间安 排和季节特点,在排查项目清单中选择确定具有针对性的具体排查项目作为隐患排查的内容。隐患排查可分为生产现场 类隐患排查或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两类隐患排查可同时进行。
接下来就是组织实施排查。排查的类型主要包括日常隐患排查、综合性隐患排查、专业性隐患排查、专项或季节性隐患排查、专家诊断性检查和企业各级负责人履职检查等。 隐患排查应做到全面覆盖、责任到人,定期排查与日常管理相结合,专业排查与综合排查相结合,一般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企业应根据自身组织架构确定不同的排查组织级别和频次。排查组织级别一般包括企业集团级、企业级、部门(车 间)级、班组级、岗位级。要建立健全从主要负责人到从业人员,覆盖各单位、各部门、各班组、各岗位的事故隐患排查责任体系。根据风险点特性确定隐患排查周期,明确企业各级岗位人员排查的内容,一般包括:一班三检、每班一次、每周一次、每月一次、每季一次、每半年一次等。隐患排查周期可根据安全形势的变化、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等情况适当增加。
企业进行隐患排查的周期应至少满足:
a)
b)
c)
d)
e)
f)
g)
h)
i)
要清楚隐患治理要求:
a)
b)
c)
d)
还需明白隐患治理流程。在每次隐患排查结束后对所发现的隐患,排查部门应签发隐患整改通知单,对隐患治理责任单位、措施建议、完成期限等提出要求。隐患存在单位在实施隐患治理前应当对隐患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可靠的治理措施。隐患整改通知签发部门应当对隐患治理效果组织验收。企业每月至少一次将隐患名称、存在位置、不符合状况、隐患等级、治理期限、治理措施要求及整改完成情况等信息应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并向职工公示。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应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a)
b)
c)
d)
e)
f)
g)
隐患治理验收。隐患治理完成后,企业应根据隐患级别组织本单位的相关人员或专家对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验收评估,必要时可委 托依法设立的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管理服务的机构对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验收评估;需要进行复查验收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形成闭环管理。参与验收评估的机构和人员对验收评估结果负责。重大事故隐患治理要做好登记及整改销号审批。对政府督办的重大隐患,按有关规定执行。
信息平台建设的基本要求。企业宜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通过工业互联网建立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信息平台,推动人员、装备、物资等安全生产要素的网络化连接、敏捷化响应和自动化调配,形成“快速 感知、实时监测、超前预警、联动处置、系统评估”等新型事故隐患治理能力体系。 平台应具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及风险预警等功能,实现风险与隐患数据应用的无缝连接; 保障数据安全,具备权限分级功能。
系统管理。企业的双重预防体系系统管理员应定期对信息系统中 涉及本单位相关内容进行定期更新和维护,更新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管理机构、生产工艺、设备设施、安全风险评价清单、 风险点(源)数据库、风险点隐患排查清单、隐患排查治理 信息数据库等内容。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档案。要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对隐患排查治理档案严格管理。隐患排查治理的记录自隐患治理验收完毕之日起至少保存三年,档案至少应包括:
a)
b)
c)
d)
e)
f)
对企业安全体系还需持续进行如下改进:
1、更新。企业应主动根据以下情况对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影响,及时更新隐患排查治理的范围、隐患等级和类别、隐患信息等内容,主要包括:
a)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变化或更新;
b)企业组织形式、作业场所及安全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 化;
c)企业生产工艺技术及设备发生重大变化;
d)发生事故和相关重大事件的;
e)其它应当进行更新的情形。
2、评审。企业应每年不少于一次对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运行情况 进行评审,当发生变更时应及时组织评审,并保存评审记录。
3、
4、沟通。企业应建立不同职能和层级间的内部沟通和用于与相 关方的外部沟通机制,及时有效传递隐患信息,提高隐患排 查治理的效果和效率。
总之,要加强学习,既要懂得法律法规,又要明白行业规定,才能成为安全隐患检查的行家里手。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做一名精通业务的务实性检查人员。
(2023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