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感恩的心面对生活,以奋斗者的姿态去工作
标签:
罗汉尖革命红色教育宿松 |
分类: 风清推介 |
用感恩的心面对生活,以奋斗者的姿态去工作
——红色革命教育我之体会
上周四,党政办贺萍主任发通知,定于11月12日(周日)上午,组织乡机关支部党员到北浴乡罗汉尖革命根据地开展红色教育活动。自2016年到金寨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后,我还没有走出乡门去专门接受过红色教育。接到通知,我非常兴奋,因为我又一次能亲临革命教育基地,接受红色教育的洗礼了。
周日早晨,我早早醒来,爬起床就往乡里赶。到乡里时,心里空落落的,总觉得似乎欠缺了点什么,原来是把党徽忘家里未佩戴;好在陈党委及时给了我一枚党徽,我连忙别在左胸前。吃过早饭,在焦急的等待中,大巴车终于在9点准时从县城开到了乡政府的北门口。
虽然前年在党校学习时,曾聆听过北浴乡罗汉尖村朱留安书记关于罗汉尖革命根据地红色教育宣讲,对其历史也有所耳闻,因为没有实地去深刻感受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当时课堂上的那点感动也早已烟消云散。今日再次聆听朱书记讲述罗汉尖革命根据地历史掌故,倍感亲切。
我们是上午10:37分到达罗汉尖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的。通往纪念馆的草坪旁一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宣传标语,草坪上吹着喇叭的士兵旁边“奋进”和“清正”的两个敢当石,让我内心无比震撼,迅速明白此行的目的。纪念馆门头上的行草书馆名,很有毛体草书笔法笔意(因为这两年我一直在练习书法,很是关注这块,所以我看的较为仔细),我不免又对毛爷爷无比思念无限缅怀起来。
我们聚集在一楼的宣讲厅里,首先听导游(朱留安)介绍这个教育基地建设的历史。为了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激励后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2017年北浴乡依托罗汉尖革命根据地红色资源优势,同脱贫攻坚工作扶“智”和“志”相结合,经宿松县发改委批复建设的“罗汉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该馆设有宣讲厅、罗汉尖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罗汉尖青少年党史教育基地展馆、永走红军路、思恩洞等设施和景点。
其次,导游带我们回顾了一些革命历史事迹。“思恩洞”的红色故事我印象特别深刻也非常震撼。1946年中原突围时,新四军小战士闵启胜在战场上左脚踝受伤,被罗汉山村周屋组吴宗贵把他从战场上救护回到宿松老家,安置在罗汉尖脚下一石洞内疗伤,伤愈后归队。1985年闵启胜寻找到恩人后,年复一年报答乡亲们的恩情从未间断过,并把当年藏身的石洞,取名“思恩洞”。时至今日,他的子孙一直沿袭他的足迹,继承他的遗志,让红色基因永不变色,代代相传。
接下来,我们参观了展厅,看到了当年革命烈士们使用过的大刀、油灯、手榴弹、驳壳枪等物品,了解一些罗汉尖红色人物与红色故事。如游击英雄吴应典的事迹:吴应典(1914-1944),男,汉族,宿松县北浴乡黄山周屋人,1914年出生于一个穷苦农家,自幼帮工,稍长学手艺。在从师辗转中,他就到处留意红军的活动,但学徒如奴,身不由己。1935年11月,红军便衣队到罗汉尖周边活动,吴应典义无反顾参加便衣队活动,担任罗汉尖便衣队长、黄山乡工农民主政府主席,为大中华抗日救国军组建与发展提供坚强的支持与保障。1936年春节过后,国民党军大举"围刷”罗汉尖,朱育棋率部撤离罗汉尖,转战薪春江家冲,激战中,吴应典与部队失去联络,与同村战友吴绪中相遇,一起隐藏于薪春方家冲一处悬崖下的鹰洞里。在与世隔绝的日日夜夜里,他们尝试着与外界取得联系。两个多月后,终于盼到便衣队的7位同志,从而回到自己的队伍。1937年7月,鄂豫皖边区达成“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协议,吴应典奉命前往岳西土门途中,与部队失散,只得潜伏回山里。1939年11月,张体学率豫鄂挺进纵队第5大队到达薪宿边区,吴应典回到队伍之中,担任蕲宿太边区第2区区委书记、区长、便衣队长。1944年2月,在宿松柳坪白果树与桂顽战斗中,吴应典身中数弹,英勇牺牲。
我们还了解了鄂豫皖三年游击战,了解了红二十八军经历三次组建的一些情况。
第一次组建:1933年1月上旬,红二十五军74师221团河特务营组成皖西红二十八军。
第二次组建:在鄂东南,为了集中力量对付国民党的“围剿”,红二十八军与红二十五军会合,编入红二十五军第73师。原本留在院西的小部分还保留着红二十八军的番号,后该小部分与部分游击队合编为82师。10月,红二十五军74师返回皖西,与红82师会合,重新组建红二十八军。
第三次组建:1934年春,红二十五军主力回到皖西,红二十八军再次编入红二十五军,因此取消了番号。不久,红二十五军北上抗日,留下82师为基础,加上地方武装,再次组建了红二十八军。
当然,视角看到的内容很多,不是我能通过简单的描写就是罗列周全。相关的历史史实,人文景观,来此接受革命教育的党员同志,都会从自己关注的角度,会多多少少都有些自己独到的体会。
最后,我们齐聚在党旗下,重温了入党誓词。
通过此次红色教育,我将我的体会总结为一句话,就是:“用感恩的心面对生活,以奋斗者的姿态去工作”。昨日我曾写过一篇《我的林业破梦记》,文中表露我对轮岗不能继续林业工作的遗憾,但同时我又信心十足,对做好应急工作的希冀。现在我想,轮岗是组织对我们最好的安排。目的就是让我们不断更新知识,能与时俱进,使我们成为多面手,能适应不同的岗位,成为真正的“红中”能“百当”。首先我要感谢祝劼书记,感恩他能想到并协调欲将我调到凉亭镇我的老家去工作,虽然遗憾没达到此预期,还听说他在联席会上曾明确表示要我高工的职务聘任和工资待遇不受影响,可见领导在执行上级文件要求的同时,还是很关心我这个职工的,对此我心存感恩;其次我要感恩河塌党委政府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对我工作的肯定和对我轮岗的鼎力支持,让我在知命的年纪,又能开始对新岗位新知识进行努力地充电,让我不至于感觉自己是个“废人”以至于一无是处。我感觉自己具有很强的学习力一学就会,领导一指点也能通。尤其要感恩方亮书记和叶磊乡长,近一年在这两位领导的直接带领下,切中肯綮,尽心传帮带,让我破除工作迷惑,廓清思路;第三,我要感恩自己,终于跳出思想的樊笼,能迅速厘清形势,解放思想,能让自己和谐融入集体,与各位同志和谐相处,在工作中能拥有一颗“年轻”的心;最后,我要感恩党,茫茫人海,在一起能共事学习就是我们前世今生有缘,我要将这颗感恩的心,用于学习用于工作用于生活。当然,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归根结底,就是要落实在行动中,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想,我不能因为自己已然到了知天命的年龄,就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还记得我们机关支部的华宽和同志,在乡里兢兢业业几十载,尊敬领导关心同志,淡泊名利,工作踏实,虽然他退休多年,我们还是对他念念不忘,对他称赞不已。我曾记述过身边的感动,要以他为心中的楷模。我要用榜样的力量,始终以一个奋斗者的姿态,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情怀。
末了,借用张载的一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结束今天的红色教育。是为我的红色革命教育之一些肤浅感悟,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2023年11月12日星期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