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经济发展,任重而道远

标签:
乡村振兴林下经济云淡风清林业人 |
分类: 风清杂谈 |
题记:10月8日,乡党委书记打电话问我说是省里有个林业培训,问我知道不,我说我不知道。然后打电话到林业局办公室问也没有得到具体信息。10月11日大约晚上8点的时候,书记发来个PDF文件(加盖“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安徽农业大学”印章,日期2021年9月6日),叫我与陶老师尽快联系,填写报名回执,参与学习。不管怎么说,领导能让我来参加学习,这机会难得。在短短三天的时间里,我迅速处理手头较为紧急的工作,按照文件要求,迅速组织了一篇论文《丘陵地区林下经济的经营模式与发展对策》,虽然写得仓促,我还是花了两个晚上,才写好的,可惜老师没有收集大家写的论文,这篇文章也没有机会让老师过目。在最后的时刻(结业典礼结束时),陶老师要求大家在10月25日之前交一篇千字内的心得体会,但不得少于五百字。并在群里布置了此项要求:“@所有人请大家于10月25日前将高研班学习体会(500–1000字)发到邮箱290373577@qq.com,感谢支持!”
林下经济发展,任重而道远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安徽林下经济发展
高级研修班学习体会
安徽宿松县河塌乡人民政府
时间在不经意间悄悄地溜走了,三天的培训,短暂却令人难忘。二十多年前我在安农大学习林学专业,白发苍苍的李宏开教授说“学习林学大有作为”,老教授的鼓舞是我扎根基层的信念来源,并让我一直坚守着与林业不离不弃;还记得李增智院长的诗作:“蜀山苍苍,淝水央央,喜我农大,蒸蒸日上”。时隔二十多年,再一次亲身聆听安农大的老师授课,我内心彭拜不已。尤其是得知傅松玲老师这次也来作专题讲座《林下经济的经营模式与典型案例》,我更是激动不已。傅老师二十多年前也就年近三十的样子,而今二十多年过去了,老师已是桃李满天下,只是我自惭形秽,这么多年,学东学西,没有一样坚持深入研究,以至于自己仍在门外徘徊,难以登堂入室。
各位老师,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林业发展理念,从各自专业的视角,讲述如何发展林下经济,让我们拓宽了视野,拔高了认知,明确了林下经济发展的方向,懂得了关键技术,明白了注意事项,深刻领会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林业人的职责与担当。发展林业,尤其是发展林下经济,是“乡村振兴”题中应有之义。从各位专家的授课中,我感受到,林下经济的发展,还存在种种问题。发展林下经济,需要政策支撑、技术支持、人才培养、资金投入、营商环境优化、民众观念更新、科技发展与创新等条件。
这次培训,属于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21年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项目。通过此次培训,让我们与会专家,进一步明确了在江淮大地如何适地适树,如何选择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如何开展林下经济技术指导,如何解决发展林下经济生产实践中的瓶颈问题,尤其是不能盲目跟风导致林下经济发展出现滥觞。
这次学习,难得又认识了一批林业专家与学者,尤其是一批林业投资人。可以说,看一个人的品味就应当看看他的朋友圈子。我们这一期高研班的学员,大都有中级以上的职称,都与林业接下了不了之缘。而且,每个人在林业战线上,都品尝过酸甜苦辣,有体会有经验有感悟。虽然时光匆匆,但我们心有灵犀,有不舍情怀。我们愿意在“林业人的”大家庭里,分享我们的经验,感受彼此成功的喜悦。
虽然成功的实例很多,但教训更不可忽视。我们要知道,成功的光环虽然很美,但我们要更多地关注成功背后的辛酸和泪水。“没有一番风霜苦,哪得寒梅吐清香。”我们就是负重的前行者,我们就是发展林下经济的积极参与者、实践者,每一个脚步,都有我们深沉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