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2/middle/63fad029haf14eb38f30d&690
在发了那篇《也是跟帖》博文后,一家文化公司频频与我联系,要求我抽空登录他们的网站,与他们交流,成为他们会员,并一再要求联系方式,电话、地址、工作单位等等,说是还要免费赠阅他们的刊物。
我每个月收到的免费刊物也有几十本,并不在意他们的所谓免费刊物,我除了本职工作外也有社会兼职,也并不在意他们的“会员”待遇,但面对人家的盛情你总不能冷颜拒绝,在他们又一次的热情邀请下,我留下了单位的地址和电话,回复说你们愿意寄刊物就寄吧。
不久他们打电话来,要求提供更为详细的个人资料,包括家庭住址、学历爱好、手机号码、性别年龄等个人隐私的资料,我非常反感,问他们,你们是公安局的吗?问这么详细干什么?不就是寄本刊物吗,不愿意寄来就算了。
他们急忙解释说不是这个意思,就是要更多地了解读者,接着又问我喜欢读什么类型的书?
不问这个问题倒也罢了,一听到这个问题我便火冒三丈,反问道你没看到我单位地址吗?我就是搞出版的,于公于私我都要浏览许多书,你们有什么理由来问我这个问题?再说你是开书店的吗?我喜欢的书你都能免费寄给我吗?
……
仔细想来我对这个陌生女孩子发火实在没有道理,这是典型公司外联小姐的职业用语,就像我们去购物,总会有售货小姐面带职业微笑用千篇一律的语言问你,对我们的产品满意吗?你喜欢那种类型的产品等等。可悲的是我们的出版因为走向市场所面临的艰难处境,不得不与一些文化公司合作,把所谓的市场运作拿到传统的出版过程中来,一些软性的,温暖人心的东西被制式了,量化了。
接下来的日子,他们又打过几次电话,说是要核实一下,说白了就是核实我的身份,换个角度说就是怀疑我在作假,这回又让我火冒三丈,又说了一次你们愿意寄就寄,不愿意寄就算了,差点说出:你白给我都不要。
后来刊物倒是寄来了,但经过这么不愉快的来往,我已经对这本纯休闲的刊物失去了阅读的兴趣,出于职业习惯,拿到刊物先看版权页,一看主管单位是西北某省纺织工程协会,便明白这又是文化公司的挂靠了,一家西北的纺织协会会了解江南一些县里存留的书院吗?风马牛不相及。
任何事情总要有个了断,这事的了断在前天,我看到电话显示,就拨了过去,一听又是那个公司小姐,就问她有什么事?她问我刊物收到了吗?我回答说收到了。她反问确实收到了吗?我说收到了啊。她又问的确收到了吗?……
可想而知我的火又冒上来了,我大声说:这是座机,信号清楚,再说我不聋不傻不老,已经告诉你收到了,你还是一再确认,你什么意思,不就是本破刊物吗?又不是金钻……
她说,不好意思,我想知道您对我们刊物的看法。
我说,没有你们这样办刊物的,长途电话里谈看法,三言两语能说的清吗?虽然这是公家的电话,但公家的电话就是白打着玩的?你们应该想其他办法。
她说,那这事以后再说吧,我想告诉您,我们的刊物这个月就开始全国征订了,明年全国发行,希望您能订我们的刊物。
看,绕了一大圈,最后的目的出来了吧,最终就是想让我订他们的刊物。
什么好友,什么交流,什么会员,什么免费赠阅,都是耍弄人的。
我不会订你们的刊物的,不是因为内容,不是因为定价,而是因为你们的经营方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