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03日

分类: 作文 |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任务驱动: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齐桓公:志向高远/心胸宽广/善于用人。
2.鲍叔:善于识人/谦虚礼让/唯才是举。
3.管仲:才能出众/恪尽职守/家国情怀。
1.大有大无的鲍叔
河南考生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非常荣幸在本次读书会上发言。齐桓公志存高远,一匡天下成霸业;管仲恪尽职守,鞠躬尽瘁成美名。然而,令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大有大无的鲍叔”。
每当读起鲍叔让贤、管鲍分金的故事,回望鲍叔的背影,我的心中总会产生一种仰望泰山、遥对长城的肃然敬意。他的识人之明、忠义之举、淡泊之至,早已化作滋润万物的阳光雨露,化作千峦万壑的松涛合奏,穿越古今,横跨天地,光照千秋。
慧眼识才,屈己让贤。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管仲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识材荐能的鲍叔,否则他这匹千里马可能就“骈死于槽枥之间”了。知人如缪贤,“臣舍人蔺相如可使”;善荐如佚之狐,“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识人如诸葛孔明,“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袆、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管仲感叹:“生我者,父母也;知我者,鲍子也。”成就管仲人生伟业的不只是管仲自身的才华,更有朋友鲍叔的深厚相知与无私举荐。因此,“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百川归海,有容乃大。
烽烟四起,刀光剑影,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战胜者对战败者没有斩尽杀绝,已是仁义至极、鲍叔居功而不自傲,力荐“欲成霸业,非管仲不可”,甘居管仲之下。这是何等开阔的胸怀,何等高远的境界啊!反观历史上的明争暗斗,周瑜嫉诸葛之才——他在宽宏大度的鲍叔面前,怎能不自惭形秽呢?
千仞峰起,无欲刚刚。
鲍叔不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利名位,不恋“钟鸣鼎食,青雀黄龙”的荣华富贵,而是以国家为重,以国事为先,将个人名利置于国家命运之后,奉献于国,求成于心。拥有如此格局,看成将相之楷模。无欲无求的背后,是一颗爱国忠军的赤诚之心。
同学们,鲍叔的“有”与“无”,如茫茫海上的灯塔,带给我们心灵的启迪。读鲍叔知才荐能之故事,我们追慕君子贤臣的高风亮节,感其大义之情怀,更应追寻他们的脚步,学其大德之言行。独具慧眼、珍视人才的伯乐,气度恢弘、容量不凡的人杰,“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栋梁,正是时代所需、国家所盼。
朋友们,今日,我们在读书会上畅谈古今,体悟鲍叔大有大无的旷世风骨;明天,就让我们将内心的深刻感触汇聚成青年意气、逐梦力量,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成长为胸怀宽广。才识非凡的优秀人才。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三、59分作文
纳百川撑其大,集重力定乾坤
湖北考生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发言的问题是“纳百川撑其大,集重力定乾坤”。
春秋风云,金铁交鸣,诸侯纷争,烽烟四起,他成就了一代霸业;称雄天下,跃为霸首,广揽贤才,英名永传,他抓住了历史的机缘。想必同学们已经知道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的故事,那么他的传奇背后给予了我们怎样的人生启迪呢?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我想齐桓公成为一代枭雄,少不了吞吐天地之志,然而我更欣赏的是他包藏宇宙的胸怀——当初被管仲一箭射中衣带钩,他却依然采纳了鲍叔的意见,任管仲为相,让其辅助自己称霸天下。其胸怀之大,恰如那本已浩瀚澎湃却能吸纳百川之大海!
古今成大事之人,不只有超世之才,亦必有海纳百川之胸怀。插座学院创始人何川曾说:“对人,海阔天空;对事,寸步不让。”包容是一种大境界,是为人处世的修养,它使能者力,怨者劳,躁者静。同学们,生而为人,若像周瑜“既生瑜,何生亮”那样心胸狭隘,为鸡毛蒜皮之事大动肝火,岂不带来心灵的负累?生而为中国人,若是排挤贤才,鼠目寸光,只图一己之私利,岂有利于国家之兴盛?其实,包容丝毫无损于尊严,反而有助于人们在漫长的生命长河中穿越平庸,收获人生的真谛。
若说包容是齐桓公的品质,那么“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便是他的智慧,便是他集重力定乾坤的能力。“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齐桓公就是聚集了诸侯之力,才得以一匡天下。
团结是中华民族力量的源泉。从上古炎黄二帝合力打败蚩尤,到赤壁之战吴蜀齐心抗魏,到近代国共合作扶民族大厦于将倾,再到如今女排姑娘奋力一心豪夺11连冠……华夏先民的智慧就凝聚在这和而不比、容而不争的团结中。
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国家复兴的历史重任将由我们肩负,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征程中,自我封闭,自我孤立,都是偏见下的短视,唯有共商共建共享才能使我们力定乾坤。
胸怀是比海洋还要宽广的存在,团结是古老的智慧。无论是走在人生的旅途中,还是行进在国家强盛的康庄大道上,这两者都是必不可少的推进剂。
同学们,看吧!包容和团结的品质,正化作春风夏雨的沐浴滋润,化作千峦万壑的松涛鹤鸣,化作中华民族五千年厚重坚实的根基。让我们拥有包容的胸怀,汇聚起团结的力量,展现中华儿女昂扬的精神风貌,做新时代的有为青年!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四、59分作文
以天下为己任,书华夏之华章
广东一考生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尔虞我诈,明争暗斗,争权夺势。然而,就在这泥潭中孕育出了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管鲍之交。而鲍叔其人,真君子也,君子有何品质?
君子,心怀天下,心胸宽广。国相之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鲍叔面对如此显赫的权位却不动心,主动退位让贤,甘居管仲之下,让人不得不佩服其心胸宽广。而鲍叔这一举动的背后,正隐藏着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爱国情怀,他甘居人后换来的,于个人是灵魂的傲然挺立、名声的千古流芳,于百姓是幸福美满的生活,于国家是强大稳定的发展。
鲁迅先生曾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不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战火纷飞,21世纪的中国社会安定,大多数人生活幸福,但仍有一部分人处在贫困阴影的笼罩下。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不能只关注自身及身边的方寸之地,而是应该像鲍叔一样,心怀社会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而努力奋斗。
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的提出,这个世界上不再有真正意义上的“国界”,这个社会中也不再存在一个人的“孤岛”,所以我们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而是一名实实在在的参与者。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时期,不仅仅是湖北武汉人民在战斗,全国人民都在战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国人民并肩携手,共抗疫情。在这寒冷的冬天,我们看到了中华儿女的社会责任感和勇往直前、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这些真情让人动容,更让人敬佩。
我一直坚信,唯有心胸宽广才能出淤泥而不染,唯有心怀天下才能眺望远方。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