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优质课教学设计《我要的是葫芦》
(2011-06-06 16:36:53)
标签:
杂谈 |
分类: 【优化设计】 |
我要的是葫芦
【教师简介】
鲍丹丹,女,1979年出生,浙江省温州市实验小学语文教师,小学高级教师,温州市教坛新秀。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努力构建情趣语文课堂,逐渐形成了亲和自然、质朴本真的教学特色。2010年获教育部课程教材中心举办的全国第二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特等奖。
【设计说明】
课文讲了一个有趣又发人深省的故事: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叶子上有了蚜虫,他却置之不理,结果可爱的小葫芦全都落光了。结合年段教学目标,将本课教学重点确定为识字写字和朗读积累。考虑到一年级下册学生学习二年级上册的课文可能存在的阅读困难,教学中将课文以连环画的方式呈现,融整体感知、初读反馈、学习字词于一体,展开教学。并巧创情境,以补充连环画为抓手,充分发挥板画的功能,逗引孩子反复读书,在读中还原画面,在读中积累语言。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葫、芦、藤、哇、盯、邻”等6个生字,利用形声字特点区别“挂、哇”等形近字。正确书写“挂、哇、怪、慢”等8个生字。
2.通过看图、动作表演、联系生活等方式,理解“葫芦、葫芦藤、盯着、邻居”等词语。
3.借助画面把课文读正确、通顺。结合板画,在读中积累语言,明白寓意。
二、教学准备
1.以全文注音的方式打印教材。
2.课件、田字格及葫芦叶、小葫芦等板画教具。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1、
2、
3、
二、
1、
2、
(1)
(2)
3、
4、
三、补充画面 积累理解
(一)随文识字,指导写字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指名读,随机点拨:
(1)发现含多音字的词语“细长、长满”,正音。
(2)认读“葫芦藤”。联系生活,看图说话。
(3)发现形近字 “挂—哇”。儿歌律动,区分形近字。
3、指导写字:挂、哇
引导观察,说说发现;教师范写,学生练习;随机点评,再次练习。
(二)还原画面,读中积累
1、
2、
3、
(1)
(2)
(3)
(4)
4、
四、质疑存疑
1、
2、
3、
第二课时
一、
二、
1、
2、
3、
三、指导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