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天水雪潇
天水雪潇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153
  • 关注人气:62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七首【入选张联主编《中国乡村诗选编:1917-2020(第四卷)》】

(2021-07-27 08:15:05)
标签:

教育

情感

时尚

文化

杂谈

分类: 博客文章

诗七首

【收入张联主编:《中国乡村诗选编:1917-2020(第四卷)》】

/雪潇

/

【邻居老王】

 /

那天我放学回家,书包里,

背着一根葱和两个鸡蛋——100分。

喜不自禁的嘴巴,想象着母亲的浆水面。

远远看见巷子深处走着一个人,

走得很慢,很慢,不是一般的慢。

像是不敢走,又不得不走。

他的两只手小心翼翼地端着什么呢?

邻居老王,他两只铁板大手捧着的,

一定是十分珍贵的东西,或者十分弱小的东西,

或者十分可爱的东西,比如小鸟——而且是睡着了的小鸟。

他捧着的难道是一个风中的灯盏?

可是大白天,他为什么要点灯?

我跑到跟前,看见他用一个小汤勺,

端着满满一勺胡麻油……怕滟了出来,

所以走得很慢。老王低低对我说:

前头的场院里,那个养驴的你陈爷病了,

我要给他,炝一碗浆水……唉——

他一个人,睡下了就没人管。

于是我转身跟着他,像忠实的红小兵,

挡住了所有敢于走近老王的,

小同学。我们都不说话,

轻手轻脚,大气不出,互相用眼睛致意。

终于走进场院了,能闻到驴粪的味道了,

我这辈子走得最慢也最长的一条路,

马上就要结束了……

 /

【某地采风手记:我们的好乡长】

 /

手是比较粗的,脸是比较黑的,衣服是比较旧的。

老豆腐和土鸡蛋,还有罐罐茶,喂养着我们的好乡长。

好乡长,走村串户,开着五菱宏光,奔向小康。

过去,好乡长坐在吉普车上。

再过去,好乡长骑在自行车上。

钻沟出谷两脚泥,翻山爬梁一身土,我们的好乡长,

前程鲜花一样美好,道路山径一样曲折。

土豆会有的,面包也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我们的好乡长,表情严肃,语重心长。

我们的好乡长,瘦了。

当了乡长,你就不要想着胖。

偶尔被乡村中学的语文老师高声赞美,

随时被上级领导检查批评,我们的好乡长,

不会写作文,念发言稿时,

常常被“莅临”的“莅”字挡住了去路。

被一句格言捂住了嘴,复被一句誓言勉励。

一个篱笆三个桩,那些村长,就是乡长的桩。

我们的好乡长,忙的时候,饿得慌,

肚子里,西北风,九曲回肠;

不太忙的时候,肚子里,清汤寡水,水面上,

除了飘油花,据说还得行船。

我们的好乡长,不久前西装革履,上了直播抖音,

怀抱着乡亲们的茶叶、蜂蜜、猕猴桃还有包包菜……

用自己的瘦形象,代言着乡亲们的好东西。

紧张得,出了一身汗。我们的好乡长,

来,吃上一根烟,缓上一口气。在这地埂边上,

来给我们讲一讲你的百亩菊花、千亩花椒、万亩苹果……

讲一讲你治下这一片大好河山。

 /

【听老货郎老燕讲青海的雪】

 /

老货郎老燕说:人生一世,

不走的路,要走三回哩。想当年,

我在青海跑货郎,人不走的路,

我都走了……。到了黄昏,

到了前不着村后不巴店的地方,

野地里,要搭帐篷过夜,

选个什么地方呢?老燕说:

我经常选在尼玛堆附近。

为什么?难道尼玛堆看上去像一堆篝火?

难道尼玛堆上住着慈祥的神?

不是的。老燕说:尼玛堆,是石头堆成的。

——狼来了,如果没有石头,能打狼的,

那就只有牛粪了……其实,

我也没有遇到过狼。

我经常遇到的,是雪。

你绝对没有见过那么大的雪!

碗一样大的雪哩!(老燕拿手比划了一下)

你想一想,碗一样大的雪,

哗啦哗啦地砸下来!

铺天盖地地砸下来!

我的个天爷哟,碗一样大的雪,

砸在牛粪上,把牛粪都砸得

翻了个过,又翻了个过……

 /

【山楂红了】

山楂红了,村姑们,脸儿更白了,

晶莹剔透的白,阳光的刀子,刻出来的,

风的砂纸,磨出来的……让人联想到女神的玉腕,

挂满天堂的红珠

 

山坡上,有风言和风语,

传说着舌尖上,一种微微的酸。

这酸中有一种甜。这甜,

春天的时候,名叫大樱桃。

现在是秋天,这甜,改名叫做红山楂。

 /

山坡上,红山楂挨挨挤挤。一群红唇的村姑,

要结伴下山了。提篮村姑,

她们下山要干什么?干什么?

她们的男人都在城里打工着哩,

你说她们要干什么?

 /

【架子车】

 /

每次要使用架子车,都要先组装——

要把车轱轮提杠铃一样提出来。

(没有谁有闲情和多余的劲,举杠铃一样,

举它几下)

靠墙立着的车架子,要对着车轱轮,

慢慢放下来。放的时候,墙上会掉下

几块渣土。然后车底下绞紧,

车箱里扔上镰刀和大绳,

钩上背带,腰一弓,往麦地出发。

路不平,车杆头,在两只手里晃,

时上时下,忽左忽右。

我每次去邻居老王家借架子车,

每次如上刀山,舌尖上,堆满了笨重的石头,

口齿不清,比背课文难了千倍。

而这一天,弟弟和妹妹也向学校请假,

说是给我哥推车。山坡上,

我们兄妹三人往上盘的时候,

额上的汗珠,就滴入脚下的烫土……

这时候,所有从前那些扛锄挑担的时光,

就停在路边,看着我们,

看我们兄妹三人,一个拉,两个推,

山路上,往上盘……

 /

【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召公镇召公村召东组】

 /

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召公镇召公村召东组……

这是一个信封上的地址。多少年,

这个地址给我的想象是——

一个山沟、两户人家、几孔窑洞。

几个开荒的人,正在种包谷,

其中一个,是我背井离乡的母亲。

其时我父亲在兰州当兵,

保护着他们。

他们在开荒。

为了活下去,我姑姑拖儿带女,背井离乡,

来到了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

来到了召公镇召公村召东组,

改嫁给一位沉默寡言的陕西人。

这个陕西人,旧社会一直替人当兵,当过好几回。

回回都能死里逃生,然后像我们写文章的,

一个旧稿,继续新投,继续在人间卖命。

我姑姑对我姑夫唯一的要求是:

要让她的几个孩子,活下去。

陕西人点了点头,他们就活了下来。

他们是我的两个堂哥,还有一个堂姐。

后来我的母亲就辍学到了新疆,

又从新疆辗转到了陕西,

几个可怜人,一起种包谷。然后,我的舅舅,

从陕西省宝鸡市到扶风县召公镇再到召公村召东组……

一路上披荆斩棘,找到那个山沟,

以右派之罪身,去看望落难的妹妹……我小时候,

母亲把这个落荒而走的故事,讲了又讲。

后来,我父亲退伍了退休了辞世了,

后来,我母亲回了甘肃回了家乡回了天。

两座大山躬身而退,两部大书悄然合上。

再也没有人给我们讲那个山沟了。

不讲也好。那些人间苦事,再讲,又是何苦!

 /

【也是采菊】(散文诗)

 /

时间不是魏晋南北朝,地点也不是陶家庄东篱下,采菊人,也不是陶渊明。时间是前几天,地点是甘肃省秦安县的千户梁,一个老妇人,在苹果树下(套种着白菊花),在采菊。身边有菊盈筐。

刚刚下过一场秋雨,菊花脚下发软,站立不稳,山梁上的风趁机把它们踢倒在地——农学术语叫做倒伏。菊的姿势,于是不好看,诗人们描写起来会有一点困难。

但它们还是举着自己的花,仰着自己的脸,努力地开着,努力地白着,努力地灿烂着……有一帮闲人来看菊花了,那个蔫萎的老妇人,抬起脸努力地笑着。

她蹲在地里,鞋子上都是泥。她缓缓站起来,直了身子,扔了菊花,腾出手捶腰,上帝之手把一根曲尺,捶成了直尺。她不晓得陶渊明是哪里的干部、何方的神圣。她的表情一点也不悠然。说实话,蔫了的菊花都比她好看。

她撑着腰告诉来路不明的看客:收购站上,收一斤菊花,给两块钱。她还说:像这样有露水的菊花,收购站,是要扣除水分的……

我们走了,去向不明。老妇人继续摘菊花。山梁上,一定有事物,被摘疼,被掐疼。山梁上,小小的疼,转瞬被风吹散……唉,时代在发展,啥都能卖钱了,连菊花也可以卖钱了。永远也不值钱的却是那个古老的动作:采,或者摘。包括写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