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赤膊读诗:柏桦《在清朝》(1996年)

(2015-08-04 11:34:58)
标签:

历史

文化

情感

分类: 我的诗抄

柏桦《在清朝》(1996年)

 /

安闲和理想越来越深
牛羊无事,百姓下棋
科举也大公无私
货币两地不同
有时还用谷物兑换
茶叶、丝、瓷器

在清朝
山水画臻于完美
纸张泛滥,风筝遍地
灯笼得了要领
一座座庙宇向南
财富似乎过分

在清朝
诗人不事营生、爱面子
饮酒落花,风和日丽
池塘的水很肥
二只鸭子迎风游泳
风马牛不相及

在清朝
一个人梦见一个人
夜读太史公,清晨扫地
而朝廷增设军机处
每年选拔长指甲的官吏

在清朝
多胡须和无胡须的人
严于身教,不苟言谈
农村人不愿认字
孩子们敬老
母亲屈从于儿子

在清朝
用款税激励人民
办水利、办学校、办祠堂
编印书籍、整理地方志
建筑弄得古香古色

 /

在清朝
哲学如雨,科学不能适应
有一个人朝三暮四
无端端的着急
愤怒成为他毕生的事业
他于一八四0年死去

 /

[雪潇读后]  天下粮仓、还珠格格,垂帘听政、火烧圆明园……中国当代的影视艺术早已把一个清朝解说得彻头彻尾或者体无完肤。面对清朝这一似乎人人可以得而捏之的软柿子或“历史面团”,诗人柏桦能拿捏出别样的东西么?他的解说能够做到一般人们所谓的概括时代,吐露真相么?

柏桦欲一尝试。

他使用看似破碎的语像——当然是在一个共时的“盘子”里——像制作拼盘一样,摆出了清朝的专有名词:科举、茶叶、瓷器、山水画、风筝、灯笼……同时也列举出了一些“清朝的那些事”:办水利、办学校、编印书籍、整理地方志……同时加入清朝的生活细节:“一个人梦见一个人/夜读太史公,清晨扫地”;“有一个人朝三暮四/无端端的着急/愤怒成为他毕生的事业”,在这样意象选择与意境营造的努力之下,一个清谈成风、科学放逐、夜郎自大,而志士仁人心急如焚最后“于一八四O年死去”的繁华一扫而空的国家渐渐腐烂的天朝形象渐呈轮廓渐显眉目。

本诗格调固为反讽,但却冷静、透明、隐忍,情感不温不火,口气甚至有些疲倦,正体现出90年代中国当代诗歌对严肃意象与正统语汇的反抗,体现出在客观化叙说中轻描淡写的零度抒情风格:非强暴、非夸张、非变形的克制性陈述(故意把话说得轻松,实则暗含强烈的情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