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的风俗(三十一)

(2012-07-20 08:19:42)
标签:

北京

牌楼

国华商场

四合院

大棚

杂谈

曲艺杂技

曲艺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民间艺术,有相声、评书、单弦、山东快书、评弹、北京琴书等。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曲艺的形势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曲目不断更新。最突出的是相声艺术,艺人们不断地对相声进行着改进,对传统相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重新整理,予以提高。许多段子象《改行》、《戏剧与方言》、《关公战秦琼》、《醉酒》等流传全国,脍炙人口。

杂技是一枝植根于民间沃土中的“国花”,有着300多年的历史。近40年来,杂技艺术无论是在节日的创新或是技巧的难度方面,都有了飞跃的发展,杂技演员们以优美、复杂的形体动作和刚劲豪放的表演风格体现了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勇敢、乐观、坚毅的民族精神,在出国访问中屡屡获奖,受到国际友人的普遍赞赏和尊敬。

北京的婚丧喜庆

从人的一出生:--洗三、满月、抓周儿,到庆生日、婚礼、丧仪等等,一直到死,各种庆祝活动都可以在自己的家中举行。四合院为此提供合适的空间。

北京儿歌有:"二姑娘二,二姑娘出门子给我个信儿,搭大棚、贴喜字儿,箱子柜子我的事儿。"这儿歌说明了要办喜事儿,要搭大棚,贴喜字儿。在大棚下招待亲朋好友。

除了丧事之外,都算喜事,就连高龄去世的丧事,还叫"老喜丧"哪。

先说办喜事的大棚,叫喜栅,体量高大,上设可以卷放的卷窗。四周壁的上部装玻璃窗。棚顶还可以饰以彩色的挂檐。窗框为红色的,四角绘蝙蝠图案。

娶媳妇的用双喜字:"喜喜"。聘闺女的用单喜字:"喜",用红纸贴金字。大门、二门的门框上贴喜联,常见的喜联如:上联是"易曰乾坤定矣";下联是"诗云钟鼓乐之",横批是"天作之合"。上联: "吹笙堪引凤",下联:"攀桂喜乘龙",横批:"龙凤呈祥"。在大棚中 可以设宴席,招待亲友,以弥补室内空间之不足。

来贺喜的行动,在北京称为"随份子",即要赠给办喜事、办生日等的主家一些钱,以及幛子、喜联等等。喜事的幛子以红色或粉色、紫红色等喜庆颜色为主。贺生日的幛心一般用"华封三祝"、 "仁者有寿"等等。

办丧事的大棚称为"灵棚",灵棚与喜棚的最大区别在于一切用蓝色、白色代替红色。玻璃窗上用蓝色寿字,挂檐用蓝色白色。有的在宅的大门之外,在胡同中就搭起过街棚,过街牌坊。

在灵棚内有为喇嘛、和尚、道士等搭的经台。死者如是宅主或主妇,停灵在堂屋中线上,即所谓的"正寝"。

死者如是未成年人,或是姨太太之类的,灵只能停在院中,或不位于中线的房中。停灵的规矩是头南脚北。

民俗风情

胡同风情  

胡同原是蒙古语的音译,从元代建大都就沿用至今。胡同-北京的古老街巷,是老北京人生活历史的见证,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今天仍占据着市中心的主要面积。胡同内的居民仍保留着许多旧有的生活方式。北京的胡同,大小星罗棋布,共有七千余条,每条都有一段掌故传说。胡同的走向大多是正东正西或正南正北,横竖笔直,布局像棋盘。而胡同的名称更是千奇百怪,有的以人物命名,如文丞相胡同;有的以市场、商品命名,如金鱼胡同;有的以北京土语命名,如闷葫芦罐胡同等。 

在众多的胡同中,辈份最大的该是三庙街,可谓“胡同祖宗”。三庙街位于宣武门往西国华商场南侧。地铁长椿街站,44路、48路、25路长椿街或四新路下车即可步入胡同。曲深的胡同实际是由两旁相连的院落组成,而院里就是北京人传统的住宅“四合院”。四合院四面皆房,中间留有宽阔的院子。院子多坐北朝南,大门多开在正房方向的东南角。入门迎面可见影壁,而且门窗一般只开向院子,形成封闭式的布局。散落在市区的名人故居和王府多为正统的四合院,您不妨走进去看看。  

历史在这举世闻名而又毫不起眼的大小胡同里,完成了中国民族的三次大融合,兼容并收了世界各地的西洋文化和建筑文化。每一条小小的胡同中都是平民乐园,都能看到老人在和百灵对话,小孩子天真的戏嬉,北京人匆忙的身形,平凡而伟大的生存方式。时而从胡同里飘出的几声吆喝,仍透着清脆、悠长的韵味。牌楼古风北京的牌楼是古色古香的,早在明永乐年间修筑北京城时,长安街东单、东四等处为了高悬牌匾,都建有牌楼,也叫牌坊。后来,北京的庙宇、衙署、园林、陵墓前都以牌楼为装饰性建筑,牌匾上或书地名,或写祈福的话语。最著名的牌楼有前门的"五牌楼",东四、西四也因各有四座宏伟的牌楼而著称。不过,如今大部分牌楼都已拆毁,现在国子监街,小西天还有牌楼,不妨一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