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网络社群与电视真人秀

(2012-12-18 23:34:12)
标签:

广告

社会化媒体

真人秀

收视率

中国好声音

分类: 观点
http://s9/mw690/63f6827dtd12261925fa8&690

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的亲类真人秀和以《中国达人秀》为代表的技艺类真人秀作为近两年最受欢迎的节目类型,正在遭受来自观众的审美疲劳。于是,各大卫视挖空心思寻找着下一个收视率的兴奋点,有的节目努力打造智商无下限的奇葩主持人来赚取眼球,有的节目简单拼凑集体回忆来引起共鸣,有的节目拿弱势群体开刀来博取同情,这些矫揉造作的表面功夫造成的关注自然是来得快也去得快。


直到《中国好声音》的横空出世,用一种关注声音的粹姿态加上一点点励志和感动,正式宣告了歌唱真人秀的回归。节目才进行了两周,在新浪微博里搜索“中国好声音”已经能找到六百多万条相关微博,而累计了三季人气的“中国达人秀”,这个数字只有四百多万。可见,中国人是多么爱听好声音。


如今判断一个电视节目是否成功的指标,除了雷打不动的收视率外,节目在社会化媒体上的提及率变得非常重要,一来任何电视节目都要依靠良好的网络口碑来维持收视情况,二来利用社会化媒体二次传播的特性,用户能够把电视节目的片段留存于互联网进行消费和分享,正因为如此,传统的收视率已经很难反映出真实的收视情况。《舌尖上的中国》就是一例,我身边的不少吃货们基本上都是因为在微博上朋友分享的一道名菜进而享受了一部完整的饕餮盛宴,这样就把散布在社会化媒体里的各种吃货们连接了起来,形成了一个美食为主题的网络社群。 


需要注意的是,网络社群与网络社区的区别。都是基于某一个主题,网络社区是人来人往的固定场所,而网络社群是那些来来往往的人。著名广告人查·布莱默在其新著《互营销的本:点亮社群》出了网社群的定:“一个会在内部共享信息、行迅速、桀的社群。”网社群的力量在于,当一个共同感兴趣的事件发生时,他们会从网络的各个角落迅速聚集到一起,参与信息的消费、分享、甚至再创造。 


遥想当年超女盛况,双休日万人空巷看直播,工作日万人上街集会拉票,这阵势丝毫不输美国大选。粉丝上街的动力源自百度贴吧,那里的每个超女主题吧都由一批铁杆粉丝共同管理和经营,一切为偶像的人气和选票服务。超女之后,某个运动员贴吧酝酿出了如今大规模侵袭主流媒体的屌文化,体了网社群持久出的造力。


回到《中国好声音》的这一出完美开局,虽然任何复盘点评都有马后炮之嫌,我觉得自己还是从网络社群里找到了一点线索。


在好声音海,有一款叫“唱吧”的手机入了上升通道,迅速占了各大下排行榜的牌榜(也就是前三)。这款手机应用的神奇之处在于,其内置的声音滤镜能帮助用户快速录制出一首接近专业级别的自唱歌曲,并分享给微博粉丝过一回发单曲当歌星的瘾。一时间,微博上出现了无数来自草根用户的好声音,掀起了自唱自录自晒的K歌风潮的同时,为歌唱类真人秀夯实了群众基础。《中国好声音》当然不能错过这样一个人才库,据说前两周登场的部分选手就是节目组从“唱吧”社区比赛里挑选出的草根达人。节目开播后,电视观众与手机用户不断进行着身份的切换,唱吧人气选手带动了唱吧用户的收视,而当期节目中选手选唱的金曲又会成为唱吧里的热门歌曲被更多人传唱。如果你在新浪微博里搜索“中国好声音+唱吧”,自然就会明白。 


前文提到的·布莱默认为,社群营销需要的三个核心能力:信服力、作力、造力。《舌尖上的中国》用深入民镜头让吃货们滋生了信服的口水,超女的粉丝通过百度贴吧里的协作为偶像实现了跨地域拉票的壮举,那么《中国好声音》能否点亮唱吧用户的创造力来为节目增值,从而探索出一种台网联动的全新模式?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本文刊登在《中国广播影视》第514期,略有修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