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历史建筑苏州相门 |
分类: 人文民俗 |
相门古称匠门,位于江苏苏州城东,伍子胥筑阖闾大城八门之一,因曾是各种手工工匠聚居之地而名。据传吴王阖闾曾命铸剑高手干将于此设炉铸剑,故又名干将门、将门。《吴郡图经续记》记载:“将门者,吴王使干将于此铸宝剑,今谓之‘匠’,声之变也。”因此,“将门”便又称之为“匠门”,后又讹“匠”音为相,遂称“相门”。

最初的相门,和其他城门一样,也是水陆两门并进的,外城河上架有吊桥。大概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北宋,这座城门已被填塞。抗战前夕筑苏嘉铁路设相门站,乃破城架桥通路,重新开辟城门。1958年,苏州迎来了城墙拆除大浪潮,相门也未能幸免。



2012年投资1.3亿重新修建相门城墙景观,南起干将路,北至耦园,
新建段350米,加上北段遗址,总长近650米,城墙底宽12米,顶宽9米,城楼最高处达到了23.8米。修建后的相门城墙古朴敦厚,气势雄伟。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
微信公众号:苏友视界
前一篇:苏州历史上命运最坎坷的城门—平门
后一篇:被苏州人遗忘的角落—蛇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