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西安城墙

标签:
历史建筑文物西安城墙 |
分类: 人文民俗 |
西安城墙又称西安明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


西安城墙始建于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洪武十一年(1378年)竣工,是在明太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政策指导下,在隋、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的,当时是西安的府城。明太祖朱元璋将次子朱樉册封为秦王,藩封、府治同在一城,因而城池规模宏大坚固,再加上后来明清屡次修葺、增建,至今保存完好。西安明城墙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心区,城墙完全围绕“防御”战略体系,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稳固如山,墙顶可以跑车和操练。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轮廓呈封闭的长方形,周长13.74千米。明清西安城四面各开一座城门,东门名长乐门,南门名永宁门,西门名安定门,北门名安远门。四门取名之意,反映了明初统治者对政治军事重镇西安寄托了镇守西北、安定边域、屏固帝国的厚望。



1961年03月04日,西安城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
微信公众号:苏友视界
前一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杨虎城别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