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老地名:登隆巷、糯米巷、平安巷、大常巷
标签:
历史地理街巷地名南京 |
分类: 人文民俗 |
登隆巷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水西门内。南起升州路,北至安品街。清代,因巷内有灯笼店而名灯笼巷,后“灯笼”谐音为“登隆”,更称为今名。登隆巷南起升州路,北至安品街。原名灯笼巷,因明代南京手工作坊相对集中,采用前店后厂模式。明代评事街、笪桥一线是南京过年灯会的中心,类似于今天的夫子庙。扎花灯的人离灯市不能太远,而且还要兼备水陆转运的便利,水西门内的这条小巷就应运而生。辛亥革命后,取谐音,灯笼巷易名登隆巷,一直沿用至今。
糯米巷南起升州路,北至安品街,因明代朱元璋的水师都督糯米粮仓设于此而得名。
界于糯米巷与登隆巷中间的一条南北小巷,南起升州路、约北行不足百米,东拐约十余米再北通安品街,原为无名封火巷,因安品街而衍生为“平安巷”,意平平安安。糯米巷大院后门大多在平安巷。
南京五中初中部冶城校区东围墙外,它南起安品街,北至红土桥菜场后门,原称常巷,后称大常巷。传说明代初年,朱元璋安排与其一同打天下的小伙伴明朝开国将领常遇春到大常巷,世代安居繁衍,故名。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
微信公众号:苏友视界
新浪微博、博客:苏友影像
前一篇:空中俯瞰南京科技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