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C内容生产生态如何做持续

关于这个话题总结来说两句话,在相应定位下,如何做出好的、用户爱看爱传播的单篇内容;长线来说,如何保证优质内容生产的持续性和做好长期的内容规划。
首先,就单篇内容来说,其实也是存在一个小的生产流程的,大概有四个步骤
这几个环节,我们一个个来讲。
首先是选题策划,这可能是整个内容生产流程中权重最高的一个环节。很多时候,选题和策划做得好不好,可能就已经决定了一篇内容 60%以上的命运。
换句话说,如果你的选题做得特别好,哪怕内容只有五六十分,你会发现,用户的阅读量、传播等,都还是不会太差的。但如果你的选题策划做得不够好,哪怕内容其实是100分,估计阅读量和传播量也不会太高。
那么什么样的选题策划是比较好的呢?我总结了如下几点:
*对经典案例或对象的专业深度分析
《拼多多开店日赚3万的运营之道》
《独角兽是怎样炼成的——最深度完整的比亚迪成长路径分析》
*颠覆认知的观点、知识
《疫情三年,大家都说赚钱难但我却觉得容易?》
《地球是园的还是扁平的——三维世界和四维世界》
*热点事件的差异化视角解读、分析
《罗佩西专机台湾落地,利大于弊?》
《国足梦断十二强赛,但其中一人却是未来希望》
*数据盘点,分析
《2022中国互联网产品经理生存现状盘点》
《历年NBA总决赛得分王分别是谁?》
《中国人精神内耗二舅到底治好了没?》
《2022是否是通过军事行动促使台湾回归的最好时机?
这个部分,涉及遣词造句就没什么可说的了,这个纯靠天长日久的积累和反复练习。不过,很多人在具体生产内容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是--没灵感、写不出来、写不顺畅等,导致内容的生产很难保证按期完成。就此分享我的两个小方法。
我的第一个方法,就是要学会收集灵感。灵感这玩意,总是会转瞬即逝的。第一个方法,就是为了防止你“没有可写的素材和题材”,或者说是,防止你动不动就会失去写作的灵感。而灵感的背后是思考,思考的背后是明白你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或者写一个系列、甚至是一本书。这个是核心原因,一旦明白了这个,即使你的思考是工作原因不得不去写,为了加工资这样的答案那也会助力你生活中留心,工作中留意,这样就会驱动你产生灵感,每当灵感出现时,我总会第一时间把它记录下来,至于记录的工具,通常是手机。而记录到什么程度,则自己判定,有时可能只是记一个主题就可以,有时则要记下来更多具体的素材。后续要做的就是根据当时自己的想法进行扩充,可以是视频也可以是文字或者音频,这个就看什么样的传播方法合适而定。
第二个方法是套,所谓天下文章一大抄,对于长期进行内容运营工作的人来说不可能指望每次都有灵感出现,文思如泉涌,总有工作上的需求或者是领导、客户某个特定要求但又不是你擅长领域内的事情,这时候可能会暂时性短路。不过不要紧,我们可以去套,这个套也是有技巧和方法的,首先就是搜标题找到相关类似的材料(建议百度和知乎),然后就是阅读理解别人写作的思路和传递的核心内容,第三步结合你的需求摘抄有用的点,第四步根据既定提纲按照一定的逻辑把这些核心点串联起来,最后就是进行文字的衔接和填充。
最后一个部分就是内容的组织和呈现,也就是排版,这个因人而定,我本人平时基本都是用拍信找图、图怪兽作图、秀米进行图文排版创作,这个没啥特别说的,根据每个人喜好和习惯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