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条形统计图》的教学反思

(2013-02-03 14:29:18)
标签:

教育

统计

单位

分类: 教育点滴

    教学《条形统计图》一课时,有意识引导孩子关注每格表示多少,半格表示多少,孩子们也能说出答案。我以为孩子们会了。

    批改孩子的作业时,由于课上孩子们的表现,以及直条高度无需过分精确,并没有过多关注直条高度的准确性。

    然而,学生在完成《补充习题》第69页的条形统计图时,孩子们的错误率很高。题目如下图:

    http://s5/bmiddle/63f5cc7dnd08ef24d8cb4&690

    统计图纵轴每格表示20,孩子们表示数据时,绝大部分漠视了每格表示20的真正含义,都当作每格表示10。比如,105画在100和120的正中间,109画在接近109的位置。   

    我联想起我新授课的教学行为,注重了纵轴每格表示的数量,而忽视了理解半格、1/4格表示的意义。这让我联想起一节很有意义的统计课,这堂课非常关注每格的数量的多少,如何合理选择每格的数量,从1个小格表示1到1小格表示2、5、10、20……最终让学生根据数据的普遍大小而选择每格表示的数量的多少。注重让学生理解每格的含义。现在想来,设计者是经过长期实践后,摸透教材和孩子的“脉”才如此设计的。

    教学设计确实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