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有一个懂你的人,就够了----《后会无期》影评

标签:
一段旅途几种人生没有对错活出自己 |
一,
1988,旅程从这里出发
其实要着追究起来,知道韩寒这号人物,还可以遍溯到更久以前。但是也没有必要从头说起,因为,他这次拍的是一部公路上的电影,而我要聚焦的,是一段公路上发生的故事。
自然而然地,就让人把这部《后会无期》与他的一本小说《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联系在一起比较。因此,在去看这部电影之前,我特地的又去读了一遍韩寒的这本小说。巧合的是。电影里的很多桥段,都或多或少有着这部小说的影子。但是,在看完整部电影之后,我突然又想,不是电影有小说的影子,也不是小说有电影的桥段,而是,它们都有着,韩寒极其独特的个人风格。
虽然他于这部电影而言,是一个不会在电影里露脸哪怕一秒的导演,但是熟悉他的人一定会感觉,他的影子,贯穿了整部电影的始终。
所以我想,这部电影其实不仅仅是韩寒的处女作,更是一部献给与他一起成长的人们的一份礼物,还是一部,随着年岁的增长,对这个世界和现实重新的思考之后,交出的一份,韩寒自己的答卷。
从1988一路走到后会无期,同一条公路,不同的故事,让我们,继续看下去。
二,
其实我不是一个智障
影片的最开头,是胡生的口述。这是一个才开始不久,就走丢了的人。
他有一点点的呆,但是呆的人,总是常常带有一些偏执的,一如他毫无保留的信任着他的两个“偶像”,马浩汉与江河。
这个人物,就如一张白纸,他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他对很多事情没有自己的现点,他唯一的主见,就是选择无条件的信任马浩汉与江河。我想说,也许马浩汉和江河。对于胡生来说,就代表看他要面对这个社会之前,所生活的故乡、所陪伴他成长的亲人。当他问他的两个“偶像”,要是他走丢了怎么办?江河给他的回答是,不管你在哪里走丢,回到原点就行了。
我想,后来真的走丢的他,也许比江河与马浩汉,更早抵达了这段旅途的目的地一一回到原点,回到他的家。
也许,一段旅程的好坏,与它的长短无关,而在于它能带给你的经历和它能教会你的东西,还好,胡生不是一个真正的智障。他是一个坚持自己的信念的,偏执的呆瓜。
三,
可我的世界观,和你的不一样
回忆起整部影片,我脑海中浮现的印象最深的片段,就是马浩汉与江河的那段,温水煮青蛙的实验。这个桥段在《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里也出现过,那是路子野与他女友之间的一次实验。而换到电影上来,是一次两个男人之间的碰撞。其实,这由东向西的一路下来,我想,马浩汉与江河,在相互扶持的基础上,其实又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对待世界的态度。从他们对这个温水煮青蛙实验的表现来说,就可见两种观点的鲜明区别----江河试图说服马浩汉,人是会改变的,而马浩汉在“人”做出改变的前一刻,毅然封死了那条改变之路,告诉江河,这,才是现实。
不得不说,电影里面的人物。其实很多都个性鲜明,却又充满着矛盾,而矛与盾之间的对抗,展现出了一种影片的张力,以及不亚于好莱坞3D大片的视觉冲击。这种冲击和特效与场景无关,我更愿意把它称之为,灵魂碰撞的超级大片。而江河,就是这样一个很有意思和个性的人物,文艺中带着一点呆傻,在表面的自卑懦弱之下,隐藏着一颗自信而偏执的心。他就像胡生一样,有一点呆一点傻,却反而认准了一个道理,就更会义无反顾的坚持下去。
一路上,他试过说服马浩汉,试过说服苏米,他试着坚持用自己的观点去评判阿吕。他,一直有着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坚持。
江河与胡生不同,他虽然不是一张白纸,但还有可以下笔的地方,他有自己的世界观,就算他的世界观和你的不一样,他的空白,也只能由他自己去填写,任何人都左右不得,这段旅途,也拿他无可奈何。
回想起江河对胡生说的那句:“不管你在哪里走丢,回到原点就行了。”我认为,这句话所埋下的真正状笔,其实是影片的最后,分配去西边教书的江河,又回到了东极岛,回到了他的原点。原来,他也曾差点走丢过。或者说,他经历和见识了太多这一路上,把自己走丢的人。但是,看上去软弱的他,有着自己的主见和脾气,他坚持到了最后,没有让自己,真正的走丢。
四,
我从小就是优,你叫我怎么从良
在去看这部电影之前,我更先接触到的是它的宣传海报。一般在海报的最显眼处,会写着最显眼的四个大字一一后会无期,而在另一处公映日期的底下,还会有四个字一一相聚有时。
我想,观念不相同的人,注定走上不同的道路,达到不一样的终点。终究是“后会无期”的,而观念相同的人,总有一天会走到同一个终点,总是会“相聚有时”的。
一如江河爱上了苏米,而苏米,也爱上了江河。
都说戏子无义,X子无情,(这里的戏子和X子不指代任何的职业和群体,只是指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虽然苏米不是一个真正的妓女,但她却是一个真正坚持自己的人,她有着自己判断是非对错的标准。
她与江河一样,有着自己的坚持和骄傲。
纵然,她曾被某个男人伤到很深;纵然,她最初摆出好像一副看透世间冷暖的淡漠;纵然他在喜欢上江河的同时,也抵触着自己的真心;纵然,她的三叔以及亲友们都不赞成她为了江河留下来。但是,再多的纵然,也抵不过在影片的最后,苏米靠着江河的肩膀,熟睡。
一个镜头,一切都了然了,两个没有走丢,坚持自己的人,相聚有时。
最后的江河,回到了他喜欢的那个,被周沫调侃过的安逸生活,回到了他的原点东极岛,而苏米也回到了他的身边。
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至少江河和苏米,都做到了。
五,
乐观?那只是一事无成的人在那里傻乐
接下来,是马浩汉。
我一直认为,韩寒的作品,从来都是在嬉笑怒骂中,告诉你人生和现实,用看似最粗俗粗糙的话,告诉你最细腻的哲理。这部电影,依然烙上了深深的韩式印记,而马洁汉,就是韩寒告诉你的那个,最悲情的现实。
从一开始最乐现的人之一,到最后他告诉江河。那只是一事无成的人在傻乐而已。
这一路上,他经历了太多。但是,这就是社会和现实。记得他说过,江河不适应在这个社会上生活。而马浩汉他自己,可能真正慢慢适应了这样的生活,却也丢掉了什么。
我之所以说马浩汉是韩寒告诉我们的,最悲情的现实,因为在他的身上,真实的反应了一个社会真正的面目,以及一个适合在这个社会上生存的人,该怎样与这个社会做”互动”,怎样去回应这个社会。
他换过很多份的工作,然后到处和别人炫耀说,他因此累积了很多的资源和人脉。也许,这是他在外面的世界,和现实搏斗过后,仅存的一点虚荣感和遮羞布。
马浩汉是悲情的:他把车好不容易运到东极岛,才发现一切都变了,路还没有车宽,其实,真正变得不是东极岛,是慢慢长大了的他,是慢慢在那个外面的世界长大了的他;他去会见他一直魂牵梦萦、津津乐道的女笔友,却发现了爱开玩笑的现实给了他一个“两连击”一一女笔友不是真正的恋人,而他那引以为豪的英雄爸爸,也不是真正的英雄;他的车被阿吕骗走,他说:“我不怕被骗,但是我怕刚开始信任一个人就被骗。”
也许,现实的残酷,教会了他太多太多,或者说,现实把马浩汉变得现实了,而一边的江河,却依然相信着,他自己所认为的现实。
马洁汉不怕去接受现实,但是他怕他刚开始扶受现实,现实就又给了他一记重重的左勾拳。
“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这是《后会无期》的经典台词之一,而最早说出来的人,其实是三叔。但是当后来,我听到马浩汉用同样的话来教训江河的时候,我知道,马浩汉认同了三报,甚至可以说,他认同了现实在他身上所施过的暴,他选择了接受这一切,选择了投身到这个现实中去,从那个说出“连家都没有了,我们和野人有什么分别?”的人,变成最后与江河分道扬镳后会无期的人,他选择了去屈服这个社会,去和现实契合。
六,
喜欢就会放肆,但爱就是克制
再来说一说袁泉扮演的台球店老板刘莺莺。
我想他是《后会无期》里面,最勇敢的一名女性角色。他可以一边打着台球,一边把一段十几年的秘密,云淡风轻地说出来给马洁汉听。
她明白这个秘密的分量,秘密一出,本可以成为恋人的两个人,也许从此分道扬捕,而这,是她精心呵护了十几年的爱;秘密一出,本来一直是马浩汉心中英雄的那个男人,可能从此形象磊然倒塌。
可是,她还是云淡风轻地把这一切说了出来。
从她说这个故事时的眼神里,其实一直都可以看出,那一抹克制了的悲伤。怫说,大悲无泪,或许在一杆清台的轻松之下,是那份脉忍着的翻江倒海的悲伤。
“反正你有我所有的联系方式。”这是他们分别的时候,她对马浩汉说出的一句话。她是勇敢的,即使知道希望是那么的渺茫,认识到现实是那么的残酷,但是她还是愿意最后一搏,让马浩汉知道,如果他需要她,她一直都在这里等他。
马浩汉,其实只是一个这十几年来,一直被蒙在谷里,没有负担地一心崇拜着爸爸、与笔友谈着恋爱的人,真正背负着这些沉重的人,是刘莺莺。马浩汉,只是喜欢着她,所以放肆的表达自己,没有顾虑。而刘莺莺,才是那个看透彻了一切的人。
看透彻了一切,还是喜欢,那就不是喜欢了,是爱。
他,克制着隐瞒了十几年的秘密,克制看见面时说出秘密的那份悲伤,甚至到分别,她也克制着一一不强留,只是就那么等
一个坚强勇敢,爱着,克制着的,女子。
七,
出门在外,就得出人头地
周沫,是他们的旅途中,遇到的第一个人。这个角色的设定,我认为它和马浩汉这个角色有着一丝的契合,却更加的超前。
或者简单粗暴地来说就是,她和马浩汉是一条道上的,只不过她走在了马浩汉的前面。
从马浩汉一行人去周沫的片场探班,与她的一番对话里面就可以看出来,周沫是已经接受了这个世界和现实的人,她看清楚了它的真正面目,并也慢慢的掌握了如何在它的“魔爪下”讨生活。而周沫所领悟的这一切,我觉得正是马浩汉到这段旅途的最后,所学会和认识到的。所以我说,她是在这条道上,走在马浩汉之前的人。
周沫与马浩汉的人生,正如他们两个告别的时候,他们的对话
--他们彼此问着对方,要去哪里?一个回答,去下一个地方,另一个回答,去拍下一部戏。
她的一句,背井离乡,就得出人头地,已然说明了,他们是与江河,不同类别的人。他们适合不停地奔波,不停地去融入这个社会,不停地在别人的认知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和被认同愿,就像马洁汉时不时地炫耀说,他的朋友,到处都是。
八,
旅行者,二号
最后,是那个身上充满着谜题的人,阿吕。
他的出现,有一种很偶然,却又很必然的成分。因为人生那么长的旅途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很多,给你匆勿
上了一课,然后再匆匆离开的人,只不过他们这次遇到的,是阿吕。
阿吕的出现,给本就世界观不同的江河与马洁汉又一次激烈的碰撞和冲击,间接造成了他们两个人在荒漠的那场厮打。
阿吕也是一个偏执的人,可以固执地喜欢一个女孩七年,可以固执地骑着他的摩托车去环绕中国。但是他却不呆也不傻,他有一颗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的野心。
他就像是一个游走世间最潇洒的骑士,带着自己的妻子,了无牵挂的奔走在这个未知世界,只为了和他的偶像一一那颗旅行者一号卫星一样,去未知的星际空间看一眼,为此,他宁愿忍受着孤独。
而阿吕的潇洒不羁也给了江河深深的震撼,我们不禁会问,为什么一个喜欢流浪探索的人会和一个偏爱安逸稳定的人有共同的语言?只是因为,他们有着相同的世界现一一去看一看世界,然后不丢掉,最初的自己。
世界看完,最初爱流浪的,依旧流浪,最初爱安稳的,依旧回到原点。
就像事后江河与马浩汉对阿吕的两种不同态度一样,在影片最后结束,导演也没有说明,到底阿吕真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到底有没有在骗人,有没有自己的苦衷。
九,
我说的,才是真正的忠告
如果一部电影和一篇文章一样,有一个中心思想的话,我会从那个戏份不多的,三叔的身上找。
很多人应该都觉得,三机最有气势最经典的一句台词,是“既然大家都是没本事的人。那就各走各路,这才是现实”。而我认为,三叔最经典的,是他和马浩汉互相警告的那段,他告诉马浩汉说“我说的,才是真正的忠告一一一汽油车不能加柴油”。这里可能和影片中其他的有趣笑点一样,会引得大家哈哈大笑,但是细细想来,也许像韩寒自己说的那样,这句话才是这部影片的所有经典台词中,最真理,最不能被反驳的一句。
世界上有些事情就是这样,你觉得它对,它就是对的,他觉得它错,它就是错的。因为,根本没有标准答案。
一如这部电影从头到尾,它所做的只是向你诉说着一群人之间的一个又一个的故事。它从来不下定义谁是好人坏人,也不去评判那些事是好事还是坏事,是对还是错。
影片的末尾,坚持着的江河,重新返回和开发了东极岛,坚持着的苏米,重新回到了江河的身边,坚持着的周沫,最终走上了光鲜的红地毯。也许这才是影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现实就是,一段旅途,几种人生,没有对错,活出自己----也就足够了。
没有励志的故事,从卫星发射失败爆炸开始。
没有对错的标准,从一个x女骗子也可以“从良”开始。
只要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要你能和,你自己喜欢的一切在一起。
前一篇:‘昨日非门’的最后谜题?
后一篇:坐一下时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