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9/bmiddle/63f5596dgdb65bd907e08&690
王文英,女,字兰堂,初字仪羲,号双清山馆主人。当代著名书画家、栏目撰稿人。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国际交流委员会委员、国际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国家画院卢禹舜工作室画家,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副秘书长。曾任北京市青年联合会第七、八届委员,第九届名誉委员。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涉猎书画圈,作品数十次参加重大展览和比赛,并获奖。2004年入围首届雅观杯中国收藏界年度排行榜中国当代书法家排行榜之新锐榜。2011年被评为北京优秀艺术家。
曾多次获得征文奖,发表理论文章、散文、随笔、诗词近百万字。出版有《北窗夜话•兰堂王文英散文随笔集》,《五分钟读懂一幅书法作品》,《青少年书法早成丛书•隶书卷》、《行书卷》,《兰堂王文英墨迹》、《水墨朱记•兰堂王文英书画》,《书法篆刻师培训教材》,《中国书法家协会考级高级教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精品系列邮政明信片》(二种)等。诗词作品入选文史出版社出版的《现代古诗三百首》、《古今妙词一百首》。
2013年作品润格:绘画每平方尺6千元;书法每平方尺4千元。小品价格另议,点题及出版发表展览的作品加倍。
http://s7/bmiddle/63f5596dg7c56f16ea446&690
http://s2/bmiddle/63f5596dgdb656fe7b301&690
http://s8/bmiddle/63f5596dgdb6574d0c8f7&690
http://s6/bmiddle/63f5596dgdb6584dd6045&690
http://s5/mw690/63f5596dgdb6592467514&690
http://s9/mw690/63f5596dgdb65947cd448&690
http://s5/mw690/63f5596dgdb658c13d284&690
http://s13/mw690/63f5596dg7c56fa1fdf3c&690
http://s7/mw690/63f5596dgdb65c5f99886&690
http://s16/mw690/63f5596dg7c56faacdaef&690
http://s16/bmiddle/63f5596dg7c56fb2d092f&690
http://s6/bmiddle/63f5596dgdb65d21e3495&690
http://s12/bmiddle/63f5596dgdb66070a91cb&690
http://s7/bmiddle/63f5596dgdb6609c8c696&690
http://s5/mw690/63f5596dgdb65d35075d4&690
http://s3/mw690/63f5596dgdb65d48a8fd2&690
名家点评:
薛夫彬(著名书法家、中国书协理事):当今书坛上,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入道的一批青年书法家正在成熟起来,逐渐成为创作队伍的中坚。其中,为数不多的、堪与须眉比肩的女性作者中,王文英当是颇具实力的一位。
从笔下各种书体的挥洒自如,到对书法现象的理论关注,无不显现出她对书法艺术的执著热爱与勤苦用功。在文静而不张扬的外表后面,冷静而且坚定地寻觅着自己的人生追求。
••••••
文英的书风爽健中有一种文气在,这与她工作在九三学社这样一个云集了大批文化学术界精英的团体不无关系,徜徉其间,耳濡目染,薰浸与陶冶,自然对于她文采与书格的养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我见其平时的文字或每次活动时不多的发言中,所涉及的内容,多是对于文化或书法的思考,心诚意切谈吐颇有见地。可见环境对一个人的气质修养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当然,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自我的审美追求与价值取向。不然,神圣的艺术殿堂中,何以会有那么多令人扼腕的丑陋与庸俗堂而皇之地表演而无从禁绝呢。
古人云“字如其人”。以观文英的书法,确如她的外表,有其清雅的一面。然而,其笔墨的大胆酣畅却并不像她平日的文静与低调。可见古人的话未必全是。“书”与“人”之间本不是那么简单的。总而言之,王文英书法的日渐成熟与大气是很令人欣喜并应表示祝贺的。
——选自《清风雅韵
秀外慧中》一文
梅墨生(著名书画家,国家画院理论研究部副主任):王文英是一位多才多艺又勤奋不懈的女书画家。她供职的单位那么多的公务,而她的书法与文字作品却常见诸报端,其用功就可见一斑了。而且,就我所见,她的文章不仅论到书法,还会涉及篆刻、绘画、文学、史论等等,可见其学奍。
与文英算得上老友,但交往并不密切。印象中她很清秀大方,满面笑容,然而平和中却藏着一股冷峻气。有时偶或叙谈,她又那么谦虚,并不像有些才女那么自负,这便多了份亲和力。
文英的书法属于清雅一类,娟娟如仪,秀美可掬,一如其人,然而内蕴着一点刚劲,外柔内刚,确是中国文化的精神。
刘正成(著名书法家、国际书法家协会主席):虽然认识王文英已十几年,她也不时出示一些作品复印件给我看征求意见,但真正看见她当众挥毫还是去年底四川九三书画院的成立笔会上,确实当得“自然天成”四字。当时那个笔会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我在想文绉绉吴带当风的王文英敢现场挥毫吗?她稍作谦让后,便从容拿出自家毛笔来,略一思索,纸笔之间云烟生矣!现场忽然静下来,大家都伸长脖子围看女书家毫无凝滞地题上长长下款,盖上图章,现场顿时爆发一阵掌声。我挤到近前一看,令我一惊:一张四尺整纸草书,章法错落有致而不失古意,用笔如行云流水而富书卷气息,神采焕焕然远胜前此所见她的各种作品复制件。王冬龄先生曾评道:“王文英的作品用笔沉稳而干净,虽然是作草书而无浮燥之气,在其使转映带中透出灵性。”王冬龄所言堪称的论,用“沉稳”与“灵性”很逼真地传达出了书家的创作状态与艺术特征!
——选自《人书双清
自然天成--王文英书法一议》一文
王冬龄(著名书法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书协理事,浙江省书协副主席):王文英的作品用笔沉稳而干净,虽然是作草书而无浮燥之气,在其使转映带中透出灵性。她取法甚广,特别是对怀素《自叙帖》、黄庭坚《李白忆旧游诗》及黄道周、王铎尤为注力。王文英是很善于在临帖中借鉴古人,但又能体现自己的笔性和理解,如临怀素加强了点画的提按;临黄庭坚去其抖擞之笔,而更加厚重;临黄道周强调其雅洁,如冰心玉壶;临王铎强调其纵逸,如飞鸟惊蛇。至于其创作,则天真烂漫,纵逸多姿,十分可贵,。
——选自《追求自然天成》一文
王岳川(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大书法所所长,中国书协理事):王文英不是仅仅注重书法技巧的书法家,她很重视书家的文化修行,努力在诗词散文中体现思想风采,使其书法创作除了独特的创意之外,又有其鲜明的书法文化特色。在形式上也不拘一格,除了传统的书写形式——长卷、中堂、斗方、条屏、对联等以外,还努力发掘新的形式,使得作品往往出人意表,大朴无华。无论是精细如蝇头的小楷还是巨幅长幅,都能够驾驭笔墨,得心应手。从而使书法的意义溢出了单一艺术领域,而具有了文化对话和个人修为的深层意义。坚持文人书法精神,即那种于温润中浸透人文感悟人文精神的,以及历代文人氤氲的文化氛围的书法,才是她所追求的书法境界。
••••••
漫长的书法史上,古代女书家大多不善草书,这一现象引起了很多书家的猜测。在我看来,大抵因为草书是一种性情的艺术,需要真性情的浪漫主义情怀、振笔疾书的胆量、大匠运斤的气度。这是古代女子一般不敢涉足的。王文英由楷书而隶,最终进入大草的空间,其草书作品颇能见其性情灵气,书作中充满笔断意连的用笔。作品上下呼应,左右顾盼,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从笔未到处显出更多的意蕴,从静止的字形中,显出活泼飞舞的动势,加深和丰富书写内容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使其书法作品具有特殊的美感力量。从中可以体会到她为了控制笔墨运行、调整架构字形、整合全篇行气,花了多少心思。尤其是她的狂草作品,往往以线条大胆切割空间而表现出独特的追求,颇多怀素、黄庭坚、黄道周、王铎的笔意。其用笔能够化解古人的草书符号,其书法线条运行自然流畅所造之境,是由气韵生动的线条最富于美学意味的纯净运行所形成。
——选自《在书法探索之路上走进经典——我看王文英女士的书法文化境界》一文
曹利华(著名书画批评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理性的把握是学养的重要内容,而感性的滋养更是不可或缺。诗情和书意是相通、相融的。王文英诗作的意境似乎是对书法意境的形象化描述。请看《戊子初夏双清山馆闲坐品茗》:“庭院微风戏海棠,小窗闲坐玉壶香。斜阳影里空人迹,时有流莺过短墙。”《戊子春游瘦西湖》:“流水画桥春梦里,轻移小步绿莺啁。忽然一阵微风过,片片飞红落发梢。”《忆乙酉初夏雨后游神农架》:“雨后苍山润,闲云御晓风。心随流水远,人在画图中。”《月下独坐》:“清秋池上月,波动影徘徊。独坐微风里,蛙声入耳来。”同样的静穆、古雅、灵秀。
——选自《“经典”应这样走进--
评王文英的书法艺术》
文英的外表完全是江南秀美的女性,而当你欣赏她的山水画时,第一感觉就是气势雄浑,这可能与她的北方人的性格有关。这让我自然联想到五代荆浩突出北方山水绘画的特征。当然文英吸收更多的是明清更为成熟的山水画技法,而且融入了自身的理解,赋予了现代人的审美情趣。
文英的山水画总的印象是崇山峻岭,气势雄浑,具有“上突巍峰,下瞰穷谷”的特点。多作大山巨壑,章法为全景式,其布局繁密,笔墨苍郁深秀,满目灵动,丰富错杂而气息贯通。《日映层岩图画色》远处山峦雄浑,近处溪水涟涟,雄伟与秀丽融为一体,构思极为巧妙,几处山村居舎透出浓浓的生活气息;《水抱孤村远》层峦叠嶂,林木竞发,山山相连,村舍点缀居中,渔翁垂钓,悠闲自得其乐,“水抱孤村远山通”,“孤村”并不孤单;《碧落青山》画中笔繁,密中见秀,淡墨烘染,意境幽深,是一件很见功力的佳作。王文英笔下的山,雄伟、壮阔,没有丝毫凌厉、冷峻之感,满山坡长满茂密的小树,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透着暖意;水,又有几分江南的气韵,小桥、流水、人家,散淡而雅致,闲适而宁静,是现代人的梦中乐园。这种南北山水的合璧,实现了继承中的创造。
——选自《春天的脚步
----观王文英、乙庄书画展有感》
单国强(著名书画鉴定家、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女书法家王文英,外表清纯文静,然观她的书法尤其行草,纵横跌荡而又硬倔拙朴,俨然是位豪情满怀和直率质朴的伟丈夫,似乎与“书如其人”、“风格即人”的古训有些距离。后来读到她类似自述的文章“颓然天放——我对书法艺术的审美理想”,方有所领悟。她自陈:“我崇尚自然、拙朴、简洁、自由和澄明,而于书法艺术追求,我以为,真正好的书法作品,表现的是真性情,而非扭捏作态,是古朴自然,是颓然天放,是有点画处皆有情趣,是对生命的体验,是对美的解读。”可见她在书法中追求的这种审美理想或审美风格,与她的个性和人生理想是一致的。
更重要的是,她找到了与之相对应的艺术表现形式,即行草书,而且是偏于古朴自然、真率颓放的一路行草。略观王文英的行草书法,临仿最多的是晚明奇倔 狂怪的书风,如黄道周的“隶草”,结体方劲峭厉,笔画硬倔凝重;傅山的“连绵草”,古拙真率,飞动联绵;王铎的狂草,苍郁雄强,跌岩奇险。她还着意于古意盎然的钟鼎文、秦诏版、汉竹简等。王文英准确选择了最能表达她审美理想的传统书法范本,悉心临习,并融入个性,最终得以运用自如,直抒真性情。个性崇尚、审美理想、艺术形式三者和谐统一,即达到了“书如其人”的臻境。王文英女士得以快速成才的捷径,是值得书学者借鉴的。
——选自《王文英书法之“风格即人”》一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