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小蝾螈,睡哪里?》:床边最柔美幸福的摇篮曲

标签:
转载 |
床边最柔美幸福的摇篮曲
http://s4/mw690/86be8747gd02c26f6fd93&690
小男孩在森林里发现一只小蝾螈。
但是要让小蝾螈睡哪里呢?小男孩发挥丰富的
想象力,将房间变成另一个天地……
http://s4/mw690/86be8747gd02ac4168d53&690
故事的情节充分展现小孩角色的自主与创造力。
他的思考内容,包含小孩惯有的自我投射。
小蝾螈在窗前的模样,就像寂寞的小孩在期待朋友。
【作者介绍】
安妮.梅兹尔(Anne Mazer)
美国知名童书作家,从小生长在纽约北部一个作家家庭里。大学主修视觉表演艺术,毕业后前往巴黎梭尔邦大学,攻读法国文学,并开始创作。目前定居美国宾州。
【绘者介绍】
史帝夫.强森&卢.芬乔(Steve Johnson & Lou Fancher)
美国知名童书画家。这对画家夫妻檔,于1989年开始从事儿童插画,作品有Cat, You Better Come Home, My Many Colored Days等书,目前定居美国明尼苏达州,专事儿童图画书创作。
【译者简介】
王林
知名儿童阅读推广人,儿童文学博士。编着有《儿童文学概论》《阅读不偏食》,译着有《给孩子100本最棒的书》《在那遥远的地方》《七只瞎老鼠》《高空走索人》等三十余册。
许琳英 (作家)
小男孩从森林里带回一只小蝾螈,妈妈问:“小蝾螈要睡哪里?”于是亲子一问一答,铺陈出一阕柔美幸福的摇篮曲。
作者贴近孩童的心灵,以温暖的情怀和优美的想象,撘配绘者轻柔笔触勾勒出的缤纷场景,在如梦似幻的基调中,小男孩所倾诉的不仅是对小蝾螈的呵护关怀,同时娓娓道出了自身的需求与向往
——
这样一本温馨小品的确适合您和孩子在床上共读,陪伴孩子入眠:闭上眼睛,打开您的心灵,享受一场甜美的梦吧!
辑录自《中国时报》“开卷”好书榜http://s2/mw690/86be8747gd02c2c204ae1&690
“好书大家读”书评
袁汝仪 (台北师院教授)
《小蝾螈,睡那里?》的主人翁是一对母子,在图画中出现的,只有小男孩伯恩,妈妈始终没有现身,但她温柔而贴心的问话,却是整本书的主轴。
当小伯恩把小蝾螈带回家做宠物时,小伯恩只是出于喜爱小蝾螈,
想与它长久在一起而已。小伯恩忘了他也应该要替小蝾螈想想,自己这样做,对小蝾螈好吗?
妈妈并没有向小伯恩说教,更没有要求小伯恩立刻把小蝾螈放回原处,因为那样只会激发小伯恩不舍之情,而不会使小伯恩思考。
妈妈问了小伯恩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小伯恩自己说出,如果为了小蝾螈好,小蝾螈不只要能睡好、吃好,还要和其它的小蝾螈、小鸟、牛蛙、大树、水塘、蕨类、蘑菇、星星、月亮等等一起生活。简直要把大自然全搬回家,小蝾螈才会幸福。透过一连串的假设问题,妈妈是要让小伯恩和读者从自己的立场逐渐转变,纳入小蝾螈的立场,无形中了解到,最适合小蝾螈住的地方,就是牠原来徜徉的森林,而不是人类的住宅。
http://s10/mw690/86be8747gd02c2e829ee9&690
博客来网络书店导读
李秀琼(文字工作者)
儿童的想象力是无穷尽的!即使是一只小蝾螈,也能让小男孩发挥高度的想象空间。
小男孩由森林里带回一只蝾螈,透过妈妈的引导,小男孩想好了小蝾螈睡那里、在那里玩、吃什么、邀请其它的小蝾螈、也打算邀小鸟与牛蛙一同前来,最后也想象自己的房间是没有屋顶的、长满树木、睡在星空下、还有一个小池塘,让小鸟能自由自在地飞翔,也让牛蛙在池塘中生活。
故事中小男孩丰富的想象力让人感到儿童创作空间的宽广,而书中笔触细腻、色彩柔和的插画可大大提高儿童阅读的兴趣。由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而言,这是一本启发儿童思考的好书,藉由书中母亲的引导,儿童就一个问题接续一个问题有所思考。
就教育心理学而言,给予孩子开放性的问题引导,但不就他们所提出的答案给予否定的回馈,鼓励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自信心。父母和孩子聊天时,不妨也试试本书的开放式问题引导,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http://s13/mw690/86be8747gd02c51c5a3cc&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