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和余治莹老师合作的《绘本赏析与创意教学》出版了

(2010-04-03 22:39:10)
标签:

杂谈

    这本书写了很长时间,自己觉得用力颇深,对幼儿园和小学老师有帮助。下面是封面和我的自序。

http://s13/middle/63f4606dt8356129ee63c&690

                                     绘本教学一起来

      书出版了,本来让读者直接看就好,但为了让老师们更快更好地了解作者的一些想法,我还是想写一写,且作为这本书的“使用说明”吧。

 

    一、为什么会写这本书
    这本书是帮助老师们提升绘本的欣赏能力,提高绘本的教学水平的一本教学设计集。绘本的出版在大陆不过是近三四年的事情,有一些幼儿园和小学老师已经在尝试绘本教学,我们想通过这本教学设计集对老师有所帮助。
    这本书是台湾的余治莹老师提议写的。余老师是资深的童书出版人,也是绘本的创作者和翻译者,我们读的许多著名绘本作品都是她翻译的,如《大卫,不可以》、《我爸爸》、《我喜欢书》等。余老师是我多年的朋友,邀请我一起来写,让我既高兴又觉得压力颇大。虽然我一直在小学语文老师中推动绘本教学,但并没有太多一线教学经验,我担心写不到位。
    不过,我听了不少老师上绘本教学课。一方面我赞赏老师在重重困难中进行教学变革的热情和勇气,另一方面我又觉得还有很多尚待提高的地方。比如,选择的绘本有的不太适合进行教学;把绘本教学等同于讲故事;教师缺乏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的理念;教师对绘本特性的了解还需要提高;把整个儿童阅读等同于绘本教学。考虑到这些问题,我思考再三答应了任务。余老师考虑到我对语文教学比较熟,特意安排我只写语文教学的活动,其他的活动由她亲自来写,这又降低了不少难度。
    写作这本书是艰难的过程,看似很简单的教学活动,字数很少,但有时候面对电脑半天落不下一个字。难度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要考虑教学活动的可操作性。中国教育各种差异很大(地区差异、学校差异、教师差异、家庭差异),老师教学很辛苦,我相信尝试绘本教学的老师大部分都是自我的兴趣,而不是领导的要求。我希望这些老师不只在上观摩课的时候才“秀一秀”,而是要把绘本教学日常化。那么,就不能有太繁琐的设计,如果活动动辄要老师花很长时间准备道具,那我觉得太为难老师。二是要考虑教学活动的创造性。我之所以要在小学中推动绘本教学,一个重要原因是希望通过绘本的有趣来改变传统语文教学中的沉闷。不过,我发现大部分教师仍然用教课文的方式来教绘本,把本来丰富活泼的文本教得索然无味,有时我甚至觉得“还不如让孩子自己读更好”。所以,我希望可以有创意的设计来带动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可操作性与创造性,像两股相反的力量拉扯我,而在这中间找到平衡点又谈何容易。

 

        二、这本书的设计理念和内容是什么
    这本书以多元智能为设计的出发点。何为多元智能?多元智能如何与绘本教学相联结?各位老师可以去看看讲多元智能的书,或者读一读邱琼慧小姐热心推荐的序。
我们认为,绘本对孩子的作用绝不仅仅在语文能力方面,只不过在大陆更多的是在语文老师中使用罢了。绘本对孩子的图画赏析能力、自我内省能力、多元思考能力都功莫大焉。所以,我们要拓宽绘本的使用范围。但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教学设计还是以语文教学活动为主,语文教学活动约占总活动的一半。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考虑到了每本绘本的适读年龄,但并不把它固化。很多的绘本都既适合幼儿园小朋友读,又适合小学生读。这其中还看教师用这本绘本要达成什么样的教学目标。例如,《我爸爸》的故事和文字简单,似乎更适合幼儿园读;不过,要看出画面中的味道和细节,则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识,可能让小学生来读更清楚;如果老师要用它来做比喻和拟人的练习,则放在小学中高年级也似无不可。所以,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考虑到了这些复杂因素,每个教学活动都列出了适用年级。
    基于这样的一些考虑,这本书主要包括这样一些板块:
    1. 书籍信息。这个板块提供了书籍封面、出版社和作者信息。我认为老师要关注“主题”。主题的归类很复杂,也会有争论,但我们想给老师一些方便。因为目前的语文教材大多是按主题来组织单元的,如果教师能了解这本书的主题,配合教材的教学来做,不是更有益吗?
    2. 故事梗概。故事梗概方便老师了解绘本的内容。目前市场上的绘本价格都不便宜,用来做教学时要根据本班情况,仔细挑选。
    3. 图画赏析。绘本离不开图,但大部分老师都很少有视觉素养方面的专门训练,这个板块主要是带领大家做一番阅图漫步,探寻绘本中图画的奥妙。
    4. 作者和画者介绍。这里提供一些背景资料,方便教师对该作者或画家进行更深入地阅读。
    5. 问题提问。如何提问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很多教师提问无法跳脱开文本内容本身,提一些“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读完之后你得到什么启发”之类的问题。可是,提问非常重要,它往往带动学生思考的方向和深度。这个板块是给老师提供一些提问的角度。
    6. 教学发想。这里提供了一张多元智能的教学地图,让老师了解这本绘本涉及到多元智能的哪几个方面,可以如何切入教学。它和后面的教学活动设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7. 教学活动。这是本书的主体。每本绘本提供六个活动设计,每个活动均列出实施年级、活动时间、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给老师提供最悉心的指导。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每本书的活动设计都附有操作学习单,单页印刷,方便老师们复印下来在教学中使用。
    七大板块,任务不同,但目的相同:尽可能地给老师提供方便,尽可能地带动老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

 

    三、教师应该如何用这本书
    这本书的出版目的是给做绘本教学的老师提供方便。从多元智能的教学考虑,这本书的读者对象应该是幼儿园和小学老师。小学老师不应该只局限在语文老师,“思品”老师、美术老师、音乐老师、科学老师都可以使用,就像绘本的作用不仅在语文方面一样。
    绘本教学目前还不太可能成为幼儿园和小学语文教学的“正餐”,大部分老师还是离不开教材的教学。假如一节课教一本绘本,老师选择一两个活动来进行就可以,因为在短短的三四十分钟里,加上给孩子讲绘本,剩不了太多时间。宁可把一两个活动做充分,也不要把所有活动匆匆过一遍。
    活动的选择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本班实际情况,不一定只局限在本学科内——语文老师进行唱和画的活动未必不可,我认为小学的教学分科不必那么清晰。更重要的是,绘本阅读是要带给孩子阅读的快乐,如果没有这个快乐,那和学枯燥的课文有什么区别呢?
    我还想对教学方式多说几句。在我见过的绘本教学中,觉得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教师放不开,不自然;课堂上喋喋不休,学生只有听的份;不信任学生,非要从绘本中挖出“意义”来让孩子认可。这些问题我统称为“教学惯性”,是从传统语文教学中带来的。所以,我总是告诉上绘本教学课的老师,“放轻松”“把教学目的藏在活动后面”“多让学生表达”“把阅读的快乐交给孩子”。我们在设计这些活动时,也是本着“快乐、兴趣、多元”这些核心观念来设计的,教师在使用时,可能会和自己已有的教学观念相冲突,进而产生疑惑,我认为这很正常,我们也可以再讨论。
    这本书是想提供给老师“上路”的帮助,并非限制老师的思路。我在语文教学中也感到,一线语文老师那里埋藏着很大的创造力,有很多巧妙的设计。我想,对这些老师而言,本书只是起到一个“参考”的作用。我们也盼望通过这本书,能让老师养成独立阅读和独立设计的能力。毕竟,这本书只提供了25本绘本的教学设计,而目前市场上的绘本有上千种。这本书是一架梯子,帮助老师们抵达绘本教学的理想境界,这是我们的初衷,也是我们的祝愿。

   

    这本书的写作在三年前提议,其间我懒懒散散,写写停停,花了一年的时间,让心急火燎的余老师完全丧失了催促我的信心。我交稿后,书在台湾制作,又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在这期间有不少类似的书已经出版,让我难免会有“起了早,赶了晚集”的感慨。在什么都强调“速度”的今天,我们这样的做法实在不合时宜。可是,现在我看到书做得如此漂亮、版式设计如此大方,我又非常高兴,心想:书的质量好,我们不怕晚!(这话自己说,有点不好意思。)
    我们把爱心、细心、信心放进书里,呼朋唤友一起上路,大声喊一句:绘本教学,我们一起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