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揭秘犯罪心理的养成: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罪犯!

(2012-10-21 11:07:48)
标签:

犯罪

心理学

心理

专题

成长

杂谈

分类: 心理与生活

http://www.psycofe.com/uploads/20121021/97QR135075673742440100.jpg 

割喉、提现被爆头、杀妻碎尸、猥亵幼儿、博士生27刀捅死怀孕妻子……新闻时不时爆出各种恶性犯罪事件令人震惊,都说是贫富不均导致,真实情况恐怕远非如此!

也让我们不得不反思,到底暴力和犯罪是如何炼成的?有犯罪人格吗?

我们普通人离杀人有多远?

最初的纯洁婴儿,曾经的好孩子,如何变成了一个杀人犯?

犯罪心理学为你揭开暴力犯罪与金钱的关系,

揭秘暴力犯罪是如何“养成”的!

http://www.psycofe.com/upload/images/%E7%8A%AF%E7%BD%AA%E5%BF%83%E7%90%86%E4%B8%93%E9%A2%98s.jpg

犯罪心理专题原址:图文完整版

暴力犯罪背后的心理真相


暴力犯罪具体长什么样?

暴力犯罪是有规律可循的:即“压抑——诱发”一个基本的模式。借由某种因素造成了个体需要的压抑,于是产生了严重的心理挫折与冲突、就外化为攻击性的行为亦即暴力犯罪。具体原因可分为……

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罪犯!

一个令人惊异的真相是:犯罪是习得的!尤其暴力恶性犯罪都是后天学习来的!其中,性本能的冲动是犯罪的根本原因,同时犯罪行为来自于“不能得到满足的愿望与欲求”,简单说就是“压抑”!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犯罪,区别就在于幼年个性的养成上……

别“促成”引发暴力的伤害!

研究发现,有一部分家暴与受害人密切相关,受害人喜欢用“刺激、攻击、挑衅性”的语言伤害对方的时候,施暴者因为语言能力弱势,就很容易采用“武力方式”完成对抗行为!犯罪心理学家告诉你:遭遇抢劫时,应该怎么做…… 

详细原文: http://www.psycofe.com/read/readDetail_29338.htm

 

谁,是犯罪的罪魁祸首?


http://www.psycofe.com/upload/images/qian.jpg

钱?

罪案发生是与基尼指数、财富不均有关系,没钱不一定不幸福,但不公平一定会产生“剥夺感”……但其直接关系是人们对财富的观念,即“财富=幸福”,才是背后的罪魁祸首!……  

详细原文:    http://www.psycofe.com/read/readDetail_29338.htm

http://www.psycofe.com/upload/images/shehui.jpg

社会?

犯罪的产生需要适合成长的土壤和气候环境。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因素,都会对犯罪造成影响。尤其“自由致富到失序”的转型期社会焦虑,以及媒体对暴力的示范效应,都是心理污染……  

详细原文: http://www.psycofe.com/read/readDetail_29389.htm

http://www.psycofe.com/upload/images/jiaoyu.jpg

教养?

暴力罪犯在成长过程中,都至少有以下特征中的一种:不能超越幼儿期的破坏性;经历过某种心理创伤;在成长中消除了对生命的敬畏。若是孩子幼时的“撕砸拆”得不到满足,往后一生“心理饥饿感”就可能造就犯罪! ……

详细原文: http://www.psycofe.com/read/readDetail_29399.htm

http://www.psycofe.com/upload/images/fumu.jpg

“父母关系”?

好孩子如何变成杀人犯?其实是从初犯、偶犯、累犯、惯犯到职业犯炼成的,用犯罪心理学分别画个像。父母关系冲突可能造成孩子感情冷漠、烦躁、孤独怪僻的性格,这是长大后成为惯犯的心理基础。……  

详细原文: http://www.psycofe.com/read/readDetail_29388.htm

 

犯罪心理学经典电影


http://www.psycofe.com/upload/images/POSD135026825003165700.jpg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好孩子到杀人犯的血腥青春

结识小明前,小四是典型的乖仔,是父母的希望和兄妹的骄傲。喜欢上小明后,小四便像跌进一个无底深渊,开始被外界的各种力量牵着走……血气方刚又有很强道德感的小四终于用绝望、极端的方式结束事件的根源。

家长们或粗暴,或和蔼,或歇斯底里,或语重心长地夺走那些让孩子愉快的事物时,总会附加熟悉的一句:这样做是为了你好。而这真的是一句带有说服性的辩词,它会在最后使我们也同意毁灭自己。

详细原文: http://www.psycofe.com/read/readDetail_29408.htm

http://www.psycofe.com/upload/images/201005111640408074_s.jpg 

《天才瑞普利》:两次杀死深爱之人的可怜天才

“我爱你,恨不得变成你;我爱他,不惜让他永远看不到我的黑暗”。一个腹黑自卑男缜密杀人,崩溃迷失的可怜故事。杀死两个自己深爱的人,是一种什么样的邪恶和脆弱,即使不入狱也受尽心灵折磨。

如果你希望瑞普利浪子回头,当一个虚构人物折射出你内心的欲望时,你就会下意识的保护他,这是你在为自己可能犯的错误寻求好的归宿,因为你也可能成为瑞普利那样的人,于是你希望他成为一个你希望成为的人。

详细原文: http://www.psycofe.com/read/readDetail_29384.htm

http://www.psycofe.com/upload/images/10979_500_6s.jpg 

《救赎》:六天的人性挣扎和爱的奇迹

从持枪抢劫的冷漠暴徒,转变为心中有爱的悔过青年,仅仅用了六天的时间,一个关于人性的挣扎和爱的救赎的故事。逃得出别人的审视,却逃不出自我的追问,最后等待他的虽有法律的惩罚,但他的心灵已经得到救赎。

人性本善,是指人有本能的、内在反省的能力。少数时候,一些光明的,诸如爱的本能,也可能在生命中沉寂麻木,但只要遇到合适的契机,爱的本能就可以被唤醒。这个世界上没有比爱更有力的武器了。

详细原文: http://www.psycofe.com/read/readDetail_25825.htm

http://www.psycofe.com/upload/images/ff223a332eeb47aa83fe76c908240698_585_585s.jpg 

《大象》:没有动机的屠杀游戏

两个少年在展开屠杀前一起洗澡,一个告诉另一个他还没吻过人,于是另一个轻轻地吻了他。青年时期自我的同一性混乱,让他们认为武装袭击只不过是一个游戏。

“当一只大象出现在房间里,人们要么假装没看见,要么就假装它不是真的大象”。潜藏在人性深处的攻击欲,不是在一定冲突矛盾后才会出现的,也许平时不经意的言语或行为就能导致一个脆弱灵魂自尊的破裂,而人格在孤独中必然会发展成一种极端的行为,用一种毁灭式的外在发泄来释放迷茫。

详细原文: http://www.psycofe.com/read/readDetail_25465.htm

 

犯罪心理学悬案与技术


 微表情识人

再能“装”的人,遇到有效刺激之后的第一瞬间也会出现微表情,他的“装”只能出现在微表情之后。微表情是个人内心想法的忠实呈现,不受思想的控制,无法掩饰,是了解一个人内心真实想法的最准确线索。

详细原文:http://www.psycofe.com/read/readDetail_29401.htm

《侧写师》:用犯罪心理学破解微表情密码

详细原文:http://www.psycofe.com/read/readDetail_27145.htm

开膛手杰克:百年传奇悬案的连环杀手

从折刀到手术刀,从下刀凌乱到刀法娴熟,从杀害到破膛甚至分尸取走器官,从作案后立刻离开现场到在短时间内近距离连续作案,乃至长时间停留在作案现场破坏尸体…在100多年前他的惊天骇行使人不寒而栗,而真相没有人知道。TA是谁?这个屡次出现在屏幕及小说上的传奇谋杀者,有许多至今无法解释的迷点。[

详细原文 : http://www.psycofe.com/read/readDetail_29415.htm

 http://www.psycofe.com/upload/images/NXK1134501818249070200.jpg

美剧《犯罪心理》人物分析:天才斯潘赛•瑞德

你可以说他是一个怪胎,一个超人,一个乖宝宝,一个帅小伙,一个大学生。但他其实是不断在成长的Gideon。他们都愿意拯救所有,不愿意放弃一个;他们都自我怀疑,但又自我调整,然后自我突破;他们都有丰富的知识和极高的修养,容易忽略一些琐碎的细节,但又可以洞察很多深邃的事理。[详细]

详细原文  http://www.psycofe.com/read/readDetail_27114.htm

你敢测吗?

FBI犯罪心理测试:你心理变态吗?

青少年犯罪倾向性测试(父母代测)

心灵咖啡网特别策划,分享请注明来源和原址。

相关专题:

心理专题:神马都是假的?!当质疑变成一种习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