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

标签:
稻盛哲学稻盛和夫领导经营管理稻盛和夫 |
分类: 稻盛和夫的哲学与实学 |
北京知行合一商学院 QQ960215662
稻盛先生说,小至一个村荘,一个学术团体,一个企业,大至一个国家,任何一个集团的命运,与它的领导人关系极大。
有关领导人的资质,中国明代思想家吕新吾,在其论著“呻吟语”中说“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就是说,具有厚重性格,并善于对事物进行深入思考,是作为领导人的首要条件。领导人必须具备高尚的人格,这一点应该成为社会共识。
同时,吕新吾又说“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就是说,聪明能干,巧于辞令,不过是第三等资质。
稻盛先生说,不论东洋、西洋,当今世界,只具备第三等资质,即“聪明才辩”的人,被选拔为领导人,这种现象相当普遍。当然这种人作为“能吏”使用,未尝不可,但是,是否适合当集团的领导人,是一个很大的疑问。
稻盛先生认为,现实社会之所以混乱,就是因为很多集团的领导人只具备第三等资质。因此,把具备高尚人格,具有“深沉厚重”资质的人选为领导人,极为重要。“让德高者就高位,给功多者以褒奖”。
现代日本以及欧美等发达国家,在选拔领导人的条件上,似乎达成了某种共识。即这些人应该头脑清晰,口才好,在专业领域内有务实能力。这种人受重用,升职快,最终往往被选为集团的领导人。许多公司也是只晓得聘用成绩优秀的学生,通过工作及各种训练,把他们培养成“聪明才辩”的专家,其中工作最出色的被任命为总经理,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
战后的日本,奉行“经济增长至上主义”。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在选拔人才时,往往重视才能,因 为有才能的人似乎容易带来经济效益。而人格因不好考核,往往受到忽视。公务员选拔,只看考试结果,分数高就可以进入政府重要部门。缺乏厚重人格、缺乏深刻思想、缺乏哲学素养,但能言善辩,适合在电视镜头里表演的政治家,容易受到选民的青睐。
最近几年,日本不少有名企业违法丑闻迭出,曾经显赫一时,例如曾被称为世界首富的西武集团总裁堤义明,因犯法而身陷囹圄。当丑闻被发觉,面对新闻记者,这些企业的领导人或者惊慌失措,或者推卸责任,或者说“发生这样的事,极为遗憾,非常对不起”、“必须防止再发”等千篇一律的敷衍话。 稻盛先生说,看不出他们作为领导人的真挚和诚实,看不出他们正视现实、承担责任、扭转危局的勇气和信念,看不出他们有制约自己的内在的规范、伦理基准和哲学。他们甚至连“善恶、正邪”也区分不清,三等资质的人放在一等重要的岗位,集团迟早要走向破灭。
稻盛先生认为,作为集团的领导人,仅是思维敏捷乃至工作出色,仍是不够的。排在 “能干”之前的,是领导人的人格魅力,就是吕新吾所说的第一等资质“深沉厚重”,和第二等资质“磊落豪雄”。领导人靠这种受人信赖和尊敬的人格魅力,才能凝聚部下的心,率领团队在正路上不断前进。
这三种资质,换言之就是人格、勇气、能力。领导人最好兼备这三种资质,如果要排顺序,那就是人格第一,勇气第二,能力第三。
在日复一日的、踏踏实实的工作中认真体会人生的真理,在亲身体验中明白正确的做人准则,
具备高尚而且成熟的人格,进入了所谓“悟”的精神境界,这样的人物即使当选领导之后,也不会骄傲、不会堕落,而是一如既往、殚精竭虑、并在工作实践中继续提高自己的人格,为了集团、为了正义、不惜任何的自我牺牲。选择这种具有“深沉厚重”资质的人物做领导人,是集团之幸,他们必然会统领集团走向成功。
稻盛先生说:“在意识到这一点时,我不禁悚然而惊。因为我也曾认为自己的才能纯属私有财产,凭借这才能获取的成果应当由自己享受。”
特别是IC陶瓷封装开发成功,“京瓷”急速发展,在大阪证券交易市场二部上市时,公司税后利润已达十亿日元,而稻盛先生的年薪仍只有区区几百万日元,比一般干部高不了多少,稻盛先生的心里也产生了不平衡。他说:“是我的技术为公司创业打下了基础,是我日以继夜忘我工作,促进了企业的发展,是我的才能给公司带来了成功,获取与贡献相对应的报酬,难道有什么不对吗?这些想法曾在我脑里闪过。”
“幸好当时我已悟得,才能属天赐,不得据为己有。才能由上苍偶然授予自己,上苍要求将它回报世人、回报社会。将它视作私人资产而独享恩惠,就违背了上苍的意志。我应该将自己的才能贡献给员工、股东、客户以及社会。”
稻盛先生如此说。
不可把个人才能私有化,这是一种什么境界?我们有些人,不仅理所当然地把个人能力私有化,而且千方百计把公共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个人利益最大化,而在嘴上又“说的比唱的好听”,两面派功夫世界一流。对照稻盛先生,我们应该汗颜,如果我们还有良心的话。